本文相关基金

更多

相关资讯

嘉实动态

嘉实基金:精进科技投资能力 共创美好未来

字体大小:

编者按

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并指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为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也为公募基金行业提出更明确的奋斗目标与要求。

科技金融方面,公募应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尤其是对新质生产力为代表的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研究,紧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历史机遇,发挥在科技投资方面的积淀和优势,为客户在值得聚焦的方向上创造长期可持续回报。

绿色金融方面,公募应积极探索实践,做好绿色金融不只是在投融资微观层面配置绿色低碳相关股债资产,还得立足绿色金融体系持续发展,将战略规划、制度建设、风险治理、长期收益考量等纳入其中。

普惠金融方面,公募应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坚持客户为本,以更丰富的产品、更全周期的客户陪伴,满足更多元化、精细化的财富管理需要,以更优秀的投资能力和业绩提升投资者获得感。

养老金融方面,公募应发挥参与养老三大支柱建设经验,以全生命周期管理和创新研究服务为抓手,满足不同客户群体的差异化养老金资产配置需求,力争为广大投资者提供长期、稳健的养老投资服务。

数字金融方面,公募应抓住数字这一新质生产要素,用数智化转型来持续提升服务投资者的能力、升级投资管理质效、创新居民财富管理方式,用创新让普惠更进一步进入寻常百姓家、让助力实体产业更加灵活高效。

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在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中应有作为,也大有可为。成立25年来,作为公募基金一员,嘉实基金不断见证中国经济的腾飞与产业发展,积极参与中国家庭财富管理。无论是日常研究、投资管理还是奔赴一线的细微处观察,都能深刻感受着中国经济的韧性与活力。立足当下、着眼未来,同时深植于投资者利益与实体经济的发展需求,嘉实基金将继续以行动不负使命——服务财富增长,助力产业腾飞。

AG60E电动飞机成功首飞、天目一号气象星座15-18星成功发射、“雪龙2”号完成南极洲考察作业、世界最大跨度拱桥建成通车……上天入地,串联山海,中国科技的突破和成果星火成炬,不断点亮经济高质量发展蓝图的新坐标。

科技创新从未像今天这样深刻地影响中国。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以及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主力引擎,其战略意义和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科技创新是一个以市场为导向的复杂系统,它如同“长坡厚雪”一般艰难而正确,天然需要金融来发挥价值发现和资源配置的功能,为其提供高效适配的融资支持。

放眼海内外,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全球范围内孕育并迸发,颠覆性的革新必将重塑产业分工体系、国际贸易秩序和财富分配格局。面对这样的形势,加强金融对科技的支持显得尤为紧迫。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举旗定向提出“五大文章”,“科技金融”位列其首,既明确赋予了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的新时代使命,也为金融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联通实体经济和社会资金的桥梁,公募基金应发挥科技投资的专业优势,引导更多社会资金转换为科技资本滋养关键产业,助力“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格局塑造,努力让更多投资者分享到科技发展的成果。

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资本市场赋能科技创新

金融史学家威廉•戈兹曼表示,人类文明的演进需要复杂的工具来管理时间和风险,而金融利用契约的形式量化时间维度中的内在风险,在不同参与方之间进行重新分配,可以说,金融就是人类自己创造的时间机器。

这部“机器”的作用不只是度量风险、分配价值,还是人类文明前进的助推器。回顾全球经济发展史,每一轮科技创新转化为实质生产力都离不开金融的参与和助力。第一次科技革命中股份制、银行和资本市场加速了纺织业和蒸汽机技术改良和产业化应用,第二次科技革命中国际化投行、保险和信托的发展满足了电力、内燃机、通信等技术所需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需求,第三次科技革命以信息产业为主导,在激光、原子能、生命科学等领域同步展开,高技术壁垒、高风险、高回报催生了现代风险投资公司。

当前,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期,新质生产力正在加快形成。所谓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的先进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特征,主要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其中新兴产业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民用航空、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等8大领域;未来产业聚焦元宇宙、脑机接口、量子信息、人形机器人、生成式人工智能、生物制造、未来显示、未来网络、新型储能等9大领域。

我国雏形初具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主要以银行信贷为代表的间接融资模式为主,股债、保险、创投等直接融资为辅。然而,参考科技创新领先国家的金融服务结构,我们可以看到,科创企业的发展壮大迫切需要直接融资的强力支持。原因在于,科创企业普遍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研发投入和结果不确定性高,现金流与盈利周期不稳定,以人力资本和知识产权为主的核心资本难以高效定价和抵押融资,整体而言投资风险高、波动弹性大,这些特有属性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长期投资的股权融资更为契合。以美国为例,1980-2000年美国出台了宏观、产业在内的一系列政策支持科技创新,同时大力鼓励股权融资,同期美国科技企业IPO数量占比升至37.6%,随着科技企业的发展壮大,以纳斯达克为代表的科技长牛行情不断反哺科创企业和投资者,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以股票发行、债券融资、风险投资等多种形式为新技术、新业态提供长期资金,支撑重大基础研究,助力关键技术的攻克。根据证监会年报显示,截至2022年末,A股市场上高科技行业市值占比由2017年初的20%左右提升到了37%左右。定位“三创四新”的创业板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近九成,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占比近六成,先进制造、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等重点领域企业集群化发展趋势明显。定位“硬科技”的科创板挂牌公司超500家,整体营收首次破万亿,在“卡脖子”技术攻关领域形成企业矩阵,一些公司在技术研发上取得关键突破。定位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北交所挂牌科技类企业132家,总市值1762.14亿元,战略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公司占近八成,67家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此外,全国股转系统挂牌科技企业4076家,总市值11762.60亿元。

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

不断提升科技投资能力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募基金重仓行业市值排名第一的制造业,持仓市值3.64万亿,占股票投资总市值的60%,涵盖先进制造、医药制造、半导体等细分行业,其他相关行业如计算机、电子、通信、传媒行业等也颇受重视。

嘉实基金始终重视对科技的研究,早在2003年就迈出了科技投资第一步。彼时美股互联网投机泡沫破碎,但喧嚣背后是全球科技创新周期进入互联网时代,遂嘉实基金开启逆周期战略布局,把握了移动互联硬件创新带来的手机产业链投资机遇、流量爆发带来的通信行业投资机遇、媒介迁移和商业模式变化带来的传媒互联网和软件行业的投资机遇。

2024年3月25日,嘉实基金成立25周年。25年来,嘉实基金坚持“第一性原理”的投资方法论,从全球化、长期化的投资视野出发,沿着产业趋势、市场空间、竞争优势、商业模式等维度,探寻科技投资的底层逻辑,从前瞻洞察到重点聚焦,用深度研究和调研验证去伪存真,在严控风险的前提下追求组合业绩长期稳健、持续增值。

新一轮科技革命涉及多学科交叉,技术壁垒更高,这对投资团队的专业性、资金供给的长期性以及科技服务生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嘉实基金将继续沿着这一方向努力前行。不论过去、当下还是未来,嘉实基金仍将以专业深度的研究立身,密切掌握科技创新的内涵和外延、产业应用的发展和动态,持续提升科技投资的能力,提供更丰富多元的产品选择和配置方案,引导社会资金转化为科技资本,引“活水”滋养科技创新的“花朵”,为国家重点战略、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精准高效提供融资支持,让投资者持续受益。

一、夯实科技投研专业优势,持续提升科技投资能力。

对于嘉实基金而言,持续提升科技投资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层面。

首先,践行并不断完善科技投资方法论,知行合一。按照第一性原理,围绕能源、信息、生命三大关键线索,采用方向、节奏、公司、估值四大步骤,聚焦人工智能、半导体、新能源、互联网、创新药五大方向,参照空间、竞争、盈利模式、管理层、成长性、市场预期六大维度精选个股。

其次,提升投研体系数字化、智能化水平,用金融科技助力投资生命周期提质增效。成立25周年以来嘉实基金不断升级和完善投研体系,投研团队内人才梯队协同合作,专业研究的广度、深度不断进化,嘉实也致力于借助人工智能将科技和数据化运用至投资决策流程的优化升级,目前已经完成了28个一级子行业、112个二级子行业的知识库图谱构建,将个人在各行各业研究中形成的方法论和成果进行系统化梳理和提炼,实现了研究能力的沉淀、传承、提升以及更高效的应用。

第三,发挥嘉实基金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瞭望塔’的作用,始终坚持进行‘听得见炮火’的前沿理论研究,赋能投资管理工作。2015年嘉实基金和北大光华管理学院联合设立了嘉实基金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汇聚具有复合背景的高端研究人才,以发现和解决金融市场中的重大基础性问题为出发点,在追求学术突破的同时致力于将创新成果应用于资产投资领域。截至2023年12月末,嘉实基金博士后工作站在国内外顶尖学术核心期刊发表金融经济或金融工程学术论著62篇,屡获殊荣,2023年末凭借“融合创新力与可持续性投资的企业估值数字化体系”荣获2021—2022年度上海金融创新成果奖提名奖。

二、做精做强科创基金产品,引导长期资金通过资本市场配置支持科技创新。

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的三大主战场分别是定位“三创四新”的创业板、定位“硬科技”的科创板、定位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北交所,目前嘉实在这些平台领域均有落子布局。

截至2023年末,嘉实基金在A股先进制造、信息软件、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等重点行业的主被动产品合计持仓市值超1300亿元,重点领域战略布局的主动管理基金产品约19只,重点投向包括科技+制造、新能源、国防军工、智能汽车、机器人等。

随着被动投资理念在国内不断成熟,指数投资方面嘉实在细分领域立足国家战略和客户需求不断提供配置新工具和解决方案,通过宽基指数、行业指数、跨境指数及Smart Beta在泛科技方向广泛布局了60多只ETF产品、场外指数基金及联接基金,实现了新能源全产业链、数字经济赛道全布局,重点涵盖了智能汽车、新能源新材料、环保低碳、芯片、绿电等先进科技行业,其中同类产品规模排名第一的产品有10只。

(数据来自Wind,截至2023/12/29)(注:以上仅为嘉实基金科技投资的部分重点产品,不包括全部产品。上述产品重点投向来自产品基金合同和2023年四季度报,截至2023/12/31,基金经理当前看好方向不代表基金未来长期必然投资方向,具体信息请查阅产品合同、定期报告完整内容。)

在做精做强存量产品同时,未来嘉实还将根据市场需求适时打造更多科技相关主题/行业主被动产品,助力中长期投资资金支持原创性技术创新和流向关键核心领域,满足和丰富投资者的各类需求和选择。

三、建立和完善与科创企业相适应的评审与风控体系,切实提高科技投资的风险识别和管控应对能力。

科创投资具有高弹性、高风险、高波动的特点,还兼具两个根本性难题,一是不确定性,二是不连续性。

不确定性在一级市场表现为科技驱动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在二级市场面对的是人心的不确定性。不连续性则体现为三个维度,基础科学应用的不延续性、科技本身发展的不延续性、科技公司发展的不延续性。

基于科创投资的这些特有属性,嘉实基金将在具体投资中充分发挥深度研究、风险控制等各个关键角色的作用力,对科技投资护航,全面评估各项风险,坚决做到投前深度调研严密筛选,投中动态识别防范风险,投后密切跟踪灵活应对。

四、不断提高科技投资服务水平,在坚定投资者科技投资的信心的同时优化其投资体验感。

从投资端来说,嘉实基金坚信科技能够指数级做大蛋糕,会坚持用价值投资的方法来做科技投资,甄选“硬科技”,挖掘“小巨人”,在助力科技产业做大的同时获取产业和公司成长的回报。

投资交易层面,考虑到科创行业发展较为初期,基本面和市场预期波动较大,当短期市场估值显著过高或偏低时会采用适当逆向操作,尽量控制波动,提升夏普比率和客户的获得感。

对普通投资者来说,科技领域专业壁垒高、信息不对称、市场波动大、投资周期长,需要深入浅出、高质量长周期的投前科普和投后陪伴。为了便于投资者更直观地认知科技进步的逻辑、理解产业运用的价值、做好风险偏好和预期管理,近年来嘉实基金整合多方资源,搭建“多维一体”的投资者教育阵地,整合嘉实基金科技领域投研资源等,通过多种类型和方式分享科创发展趋势、科技投资框架。同时,根据市场变化通过“嘉实微笑定投”等实操策略指导平滑短期波动、分散集中买入的风险,引导普通投资者积极出击把握底部区间的布局时机。

未来嘉实仍将根据科技创新的进展和市场行情的变化不断提高科技投资服务水平,实现科技投资“从投到顾”的全周期服务和陪伴,力争帮助投资者获得更好的科技投资体验。

投资科技有三大信仰,相信科技领域能够指数级做大蛋糕、相信优秀企业的价值创造、相信未来会更好。嘉实基金也始终相信,在科技投资的漫长旅程中,最终收获的不光是投资收益,还有探索和共创更好未来的美好体验。服务财富增长,助力产业腾飞,嘉实基金仍将继续坚守使命,致力于积极地长期主义,把握新一轮历史性机遇,精进科技投资能力,为客户在值得聚焦的方向与战场上创造长期可持续的回报,助力科技强国建设。

*风险提示:以上观点不构成具体投资建议。基金投资需谨慎。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及其特有风险,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基金管理人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或本金不受损失。基金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


嘉实基金:精进科技投资能力 共创美好未来

2024-03-27 来源:嘉实基金

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并指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为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也为公募基金行业提出更明确的奋斗目标与要求。

编者按

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并指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为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也为公募基金行业提出更明确的奋斗目标与要求。

科技金融方面,公募应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尤其是对新质生产力为代表的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研究,紧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历史机遇,发挥在科技投资方面的积淀和优势,为客户在值得聚焦的方向上创造长期可持续回报。

绿色金融方面,公募应积极探索实践,做好绿色金融不只是在投融资微观层面配置绿色低碳相关股债资产,还得立足绿色金融体系持续发展,将战略规划、制度建设、风险治理、长期收益考量等纳入其中。

普惠金融方面,公募应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坚持客户为本,以更丰富的产品、更全周期的客户陪伴,满足更多元化、精细化的财富管理需要,以更优秀的投资能力和业绩提升投资者获得感。

养老金融方面,公募应发挥参与养老三大支柱建设经验,以全生命周期管理和创新研究服务为抓手,满足不同客户群体的差异化养老金资产配置需求,力争为广大投资者提供长期、稳健的养老投资服务。

数字金融方面,公募应抓住数字这一新质生产要素,用数智化转型来持续提升服务投资者的能力、升级投资管理质效、创新居民财富管理方式,用创新让普惠更进一步进入寻常百姓家、让助力实体产业更加灵活高效。

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在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中应有作为,也大有可为。成立25年来,作为公募基金一员,嘉实基金不断见证中国经济的腾飞与产业发展,积极参与中国家庭财富管理。无论是日常研究、投资管理还是奔赴一线的细微处观察,都能深刻感受着中国经济的韧性与活力。立足当下、着眼未来,同时深植于投资者利益与实体经济的发展需求,嘉实基金将继续以行动不负使命——服务财富增长,助力产业腾飞。

AG60E电动飞机成功首飞、天目一号气象星座15-18星成功发射、“雪龙2”号完成南极洲考察作业、世界最大跨度拱桥建成通车……上天入地,串联山海,中国科技的突破和成果星火成炬,不断点亮经济高质量发展蓝图的新坐标。

科技创新从未像今天这样深刻地影响中国。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以及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主力引擎,其战略意义和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科技创新是一个以市场为导向的复杂系统,它如同“长坡厚雪”一般艰难而正确,天然需要金融来发挥价值发现和资源配置的功能,为其提供高效适配的融资支持。

放眼海内外,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全球范围内孕育并迸发,颠覆性的革新必将重塑产业分工体系、国际贸易秩序和财富分配格局。面对这样的形势,加强金融对科技的支持显得尤为紧迫。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举旗定向提出“五大文章”,“科技金融”位列其首,既明确赋予了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的新时代使命,也为金融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联通实体经济和社会资金的桥梁,公募基金应发挥科技投资的专业优势,引导更多社会资金转换为科技资本滋养关键产业,助力“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格局塑造,努力让更多投资者分享到科技发展的成果。

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资本市场赋能科技创新

金融史学家威廉•戈兹曼表示,人类文明的演进需要复杂的工具来管理时间和风险,而金融利用契约的形式量化时间维度中的内在风险,在不同参与方之间进行重新分配,可以说,金融就是人类自己创造的时间机器。

这部“机器”的作用不只是度量风险、分配价值,还是人类文明前进的助推器。回顾全球经济发展史,每一轮科技创新转化为实质生产力都离不开金融的参与和助力。第一次科技革命中股份制、银行和资本市场加速了纺织业和蒸汽机技术改良和产业化应用,第二次科技革命中国际化投行、保险和信托的发展满足了电力、内燃机、通信等技术所需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需求,第三次科技革命以信息产业为主导,在激光、原子能、生命科学等领域同步展开,高技术壁垒、高风险、高回报催生了现代风险投资公司。

当前,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期,新质生产力正在加快形成。所谓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的先进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特征,主要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其中新兴产业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民用航空、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等8大领域;未来产业聚焦元宇宙、脑机接口、量子信息、人形机器人、生成式人工智能、生物制造、未来显示、未来网络、新型储能等9大领域。

我国雏形初具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主要以银行信贷为代表的间接融资模式为主,股债、保险、创投等直接融资为辅。然而,参考科技创新领先国家的金融服务结构,我们可以看到,科创企业的发展壮大迫切需要直接融资的强力支持。原因在于,科创企业普遍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研发投入和结果不确定性高,现金流与盈利周期不稳定,以人力资本和知识产权为主的核心资本难以高效定价和抵押融资,整体而言投资风险高、波动弹性大,这些特有属性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长期投资的股权融资更为契合。以美国为例,1980-2000年美国出台了宏观、产业在内的一系列政策支持科技创新,同时大力鼓励股权融资,同期美国科技企业IPO数量占比升至37.6%,随着科技企业的发展壮大,以纳斯达克为代表的科技长牛行情不断反哺科创企业和投资者,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以股票发行、债券融资、风险投资等多种形式为新技术、新业态提供长期资金,支撑重大基础研究,助力关键技术的攻克。根据证监会年报显示,截至2022年末,A股市场上高科技行业市值占比由2017年初的20%左右提升到了37%左右。定位“三创四新”的创业板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近九成,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占比近六成,先进制造、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等重点领域企业集群化发展趋势明显。定位“硬科技”的科创板挂牌公司超500家,整体营收首次破万亿,在“卡脖子”技术攻关领域形成企业矩阵,一些公司在技术研发上取得关键突破。定位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北交所挂牌科技类企业132家,总市值1762.14亿元,战略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公司占近八成,67家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此外,全国股转系统挂牌科技企业4076家,总市值11762.60亿元。

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

不断提升科技投资能力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募基金重仓行业市值排名第一的制造业,持仓市值3.64万亿,占股票投资总市值的60%,涵盖先进制造、医药制造、半导体等细分行业,其他相关行业如计算机、电子、通信、传媒行业等也颇受重视。

嘉实基金始终重视对科技的研究,早在2003年就迈出了科技投资第一步。彼时美股互联网投机泡沫破碎,但喧嚣背后是全球科技创新周期进入互联网时代,遂嘉实基金开启逆周期战略布局,把握了移动互联硬件创新带来的手机产业链投资机遇、流量爆发带来的通信行业投资机遇、媒介迁移和商业模式变化带来的传媒互联网和软件行业的投资机遇。

2024年3月25日,嘉实基金成立25周年。25年来,嘉实基金坚持“第一性原理”的投资方法论,从全球化、长期化的投资视野出发,沿着产业趋势、市场空间、竞争优势、商业模式等维度,探寻科技投资的底层逻辑,从前瞻洞察到重点聚焦,用深度研究和调研验证去伪存真,在严控风险的前提下追求组合业绩长期稳健、持续增值。

新一轮科技革命涉及多学科交叉,技术壁垒更高,这对投资团队的专业性、资金供给的长期性以及科技服务生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嘉实基金将继续沿着这一方向努力前行。不论过去、当下还是未来,嘉实基金仍将以专业深度的研究立身,密切掌握科技创新的内涵和外延、产业应用的发展和动态,持续提升科技投资的能力,提供更丰富多元的产品选择和配置方案,引导社会资金转化为科技资本,引“活水”滋养科技创新的“花朵”,为国家重点战略、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精准高效提供融资支持,让投资者持续受益。

一、夯实科技投研专业优势,持续提升科技投资能力。

对于嘉实基金而言,持续提升科技投资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层面。

首先,践行并不断完善科技投资方法论,知行合一。按照第一性原理,围绕能源、信息、生命三大关键线索,采用方向、节奏、公司、估值四大步骤,聚焦人工智能、半导体、新能源、互联网、创新药五大方向,参照空间、竞争、盈利模式、管理层、成长性、市场预期六大维度精选个股。

其次,提升投研体系数字化、智能化水平,用金融科技助力投资生命周期提质增效。成立25周年以来嘉实基金不断升级和完善投研体系,投研团队内人才梯队协同合作,专业研究的广度、深度不断进化,嘉实也致力于借助人工智能将科技和数据化运用至投资决策流程的优化升级,目前已经完成了28个一级子行业、112个二级子行业的知识库图谱构建,将个人在各行各业研究中形成的方法论和成果进行系统化梳理和提炼,实现了研究能力的沉淀、传承、提升以及更高效的应用。

第三,发挥嘉实基金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瞭望塔’的作用,始终坚持进行‘听得见炮火’的前沿理论研究,赋能投资管理工作。2015年嘉实基金和北大光华管理学院联合设立了嘉实基金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汇聚具有复合背景的高端研究人才,以发现和解决金融市场中的重大基础性问题为出发点,在追求学术突破的同时致力于将创新成果应用于资产投资领域。截至2023年12月末,嘉实基金博士后工作站在国内外顶尖学术核心期刊发表金融经济或金融工程学术论著62篇,屡获殊荣,2023年末凭借“融合创新力与可持续性投资的企业估值数字化体系”荣获2021—2022年度上海金融创新成果奖提名奖。

二、做精做强科创基金产品,引导长期资金通过资本市场配置支持科技创新。

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的三大主战场分别是定位“三创四新”的创业板、定位“硬科技”的科创板、定位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北交所,目前嘉实在这些平台领域均有落子布局。

截至2023年末,嘉实基金在A股先进制造、信息软件、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等重点行业的主被动产品合计持仓市值超1300亿元,重点领域战略布局的主动管理基金产品约19只,重点投向包括科技+制造、新能源、国防军工、智能汽车、机器人等。

随着被动投资理念在国内不断成熟,指数投资方面嘉实在细分领域立足国家战略和客户需求不断提供配置新工具和解决方案,通过宽基指数、行业指数、跨境指数及Smart Beta在泛科技方向广泛布局了60多只ETF产品、场外指数基金及联接基金,实现了新能源全产业链、数字经济赛道全布局,重点涵盖了智能汽车、新能源新材料、环保低碳、芯片、绿电等先进科技行业,其中同类产品规模排名第一的产品有10只。

(数据来自Wind,截至2023/12/29)(注:以上仅为嘉实基金科技投资的部分重点产品,不包括全部产品。上述产品重点投向来自产品基金合同和2023年四季度报,截至2023/12/31,基金经理当前看好方向不代表基金未来长期必然投资方向,具体信息请查阅产品合同、定期报告完整内容。)

在做精做强存量产品同时,未来嘉实还将根据市场需求适时打造更多科技相关主题/行业主被动产品,助力中长期投资资金支持原创性技术创新和流向关键核心领域,满足和丰富投资者的各类需求和选择。

三、建立和完善与科创企业相适应的评审与风控体系,切实提高科技投资的风险识别和管控应对能力。

科创投资具有高弹性、高风险、高波动的特点,还兼具两个根本性难题,一是不确定性,二是不连续性。

不确定性在一级市场表现为科技驱动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在二级市场面对的是人心的不确定性。不连续性则体现为三个维度,基础科学应用的不延续性、科技本身发展的不延续性、科技公司发展的不延续性。

基于科创投资的这些特有属性,嘉实基金将在具体投资中充分发挥深度研究、风险控制等各个关键角色的作用力,对科技投资护航,全面评估各项风险,坚决做到投前深度调研严密筛选,投中动态识别防范风险,投后密切跟踪灵活应对。

四、不断提高科技投资服务水平,在坚定投资者科技投资的信心的同时优化其投资体验感。

从投资端来说,嘉实基金坚信科技能够指数级做大蛋糕,会坚持用价值投资的方法来做科技投资,甄选“硬科技”,挖掘“小巨人”,在助力科技产业做大的同时获取产业和公司成长的回报。

投资交易层面,考虑到科创行业发展较为初期,基本面和市场预期波动较大,当短期市场估值显著过高或偏低时会采用适当逆向操作,尽量控制波动,提升夏普比率和客户的获得感。

对普通投资者来说,科技领域专业壁垒高、信息不对称、市场波动大、投资周期长,需要深入浅出、高质量长周期的投前科普和投后陪伴。为了便于投资者更直观地认知科技进步的逻辑、理解产业运用的价值、做好风险偏好和预期管理,近年来嘉实基金整合多方资源,搭建“多维一体”的投资者教育阵地,整合嘉实基金科技领域投研资源等,通过多种类型和方式分享科创发展趋势、科技投资框架。同时,根据市场变化通过“嘉实微笑定投”等实操策略指导平滑短期波动、分散集中买入的风险,引导普通投资者积极出击把握底部区间的布局时机。

未来嘉实仍将根据科技创新的进展和市场行情的变化不断提高科技投资服务水平,实现科技投资“从投到顾”的全周期服务和陪伴,力争帮助投资者获得更好的科技投资体验。

投资科技有三大信仰,相信科技领域能够指数级做大蛋糕、相信优秀企业的价值创造、相信未来会更好。嘉实基金也始终相信,在科技投资的漫长旅程中,最终收获的不光是投资收益,还有探索和共创更好未来的美好体验。服务财富增长,助力产业腾飞,嘉实基金仍将继续坚守使命,致力于积极地长期主义,把握新一轮历史性机遇,精进科技投资能力,为客户在值得聚焦的方向与战场上创造长期可持续的回报,助力科技强国建设。

*风险提示:以上观点不构成具体投资建议。基金投资需谨慎。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及其特有风险,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基金管理人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或本金不受损失。基金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