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相关基金

更多

相关资讯

嘉实动态

理财课:新高之下震荡,如何坐稳扶好?

字体大小:

近期A股稳步反攻,沪指反弹创10年新高后小幅震荡,在这轮结构性牛市行情中,板块之间分化显著,也导致基金投资体验各有不同。

截至8月26日,全市场有500多只权益基金近1年净值涨幅翻倍,还有不少基金净值创新高、浮盈丰厚。此前低位买入或分批定投的投资者迎来“甜蜜的烦恼”:新高之下,如何坐稳扶好?是否需要适当止盈?止盈之后怎么办?

本期《原力》我们来聊聊这些投资者关切的问题,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投资中要止盈,也要在场

在基金投资中,适当止盈是将“涨幅”落到“收益”的关键步骤。

止盈,可以简单理解为低买高卖,具体指在投资过程中,投资者为自己设定一个预期收益目标,当基金净值涨幅达到这个目标时,卖出持有的基金份额,从而锁定收益、落袋为安。

实际操作中,很多投资者,尤其是浮盈丰厚的投资者,可能都有过共同的纠结:止盈早了,可能会“卖飞”,踏空后市可能的大级别行情;止盈晚了,不仅容易在市场高位波动中忐忑不安,还有可能浮盈缩水,追悔莫及。

拿目前来说,很多浮盈丰厚的基金收益贡献主要来自A股涨幅突出的板块和个股。比如说,年初至今,A股通信、有色金属板块累计涨幅接近40%,机械设备、医药生物、电子、计算机、传媒、国防军工等板块涨幅超20%。客观说,这里面不少行业或者个股估值已经回升到历史相对中等偏高位置。

因此,针对浮盈较大的基金进行适当止盈,有一定的必要,但这并非看空后市,而是在锚定估值水平的基础上,对短期波动风险进行科学理性判断,通过仓位动态调整,锁定相对确定性、兑现阶段性收获。

止盈也不意味着投资的终结,而是新周期的开始。机遇当前,我们仍然需要保持在场,为财富管理寻找更合适的配置机会。

尤其是立足当下,从2024年9月底行情启动至今,经济回升、企业盈利态势向好、新质产业崛起、内外资重估流入……这些积极因素持续凝聚,甚至不断强化,成为支持股市稳步走强的强韧支撑,和过往急拉快涨的节奏不同,未来中国权益市场的修复大概率还将持续,止盈之后保持在场,很有必要。(详见《踏空焦虑VS追涨担忧,新高之下如何攻防有度》)

止盈,具体如何操作?

对于不同投资者来说,何时止盈、如何止盈没有标准答案,它取决于大家不同的投资目标、风险承受能力、持有的基金类型等因素。以下几种适合权益基金适时止盈的操作方法,供大家参考。

01

目标收益率止盈法

先设定阶段性收益率止盈点,达到止盈点后卖出。

我们可以根据持有基金的类型、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市场整体环境等,设置合适的阶段性收益率止盈点。例如,如果我们持有的是股票型基金,结合当前的是市场环境和估值水平将阶段性收益率止盈点设置在30%,触及这个目标,选择分批落袋为安。

02

最大回撤法

在目标收益率止盈法的基础上加设一个最大回撤限制。

这种方法强调达到止盈点后先不止盈,而是等最大回撤达到一定数值时再赎回。比如,当我们持有股票型基金阶段性收益达到30%,市场环境依然较好,可以选择继续持有,同时设置5%的最大回撤,当5%的最大回撤出现时再赎回。相比目标止盈法,最大回撤法或许能够帮助我们赚取更多行情涨幅。

03

估值止盈法

动态跟踪基金投资标的的估值水平,当估值过热,超出历史平均水平一定程度时,选择适时止盈。

估值止盈法的适用范围很广,尤其是ETF等指数基金,常用估值指标包括PE(市盈率)、PB(市净率),理论上估值百分位处于历史80%以上时大多处于高估区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回调压力。

分享一个进阶小技巧,估值止盈法叠加上面的目标收益率止盈法、最大回撤法共同使用,投资体验可能会更好。

止盈不是结束,如何积极在场?

一些配置达到目标止盈之后,我们可以结合自己最新的投资目标、风险承受能力选择坚守原有的产品,尤其是过往长期业绩表现好的产品,也可以看看是否可以搭配更好的选择或者工具。

从市场机会研判来看,嘉实基金股票投资策略组认为,结构性赚钱效应蔓延已经超过1年,随着内外积极因素积累,市场可能延续强结构机会并上演指数行情扩散,大市值成长与低位价值均有较大概率风格占优。

行业轮动上,市场可能面临结构变盘,未来或可重点关注:

1、景气度边际向上、业绩稳定甚至超预期、前期超额没有透支的方向(如军工、半导体/国产算力、新能源、有色、证券等);

2、前期股价充分体现了对宏观悲观预期的部分顺周期行业(如钢铁、地产等),可布局下半年内需/反内卷政策加码的机会;

3、新质主题投资有望向新兴技术导入期的产业集群聚焦。

低利率时代已至,长期财富保卫更需要瞄准机遇保持在场,权益配置上这只均衡风格的优质宽基值得重点关注:

一键配置A股百业龙头成长与价值风格兼具

A500ETF嘉实

(159351 联接A/C类 022453/022454)

A500ETF嘉实所跟踪的中证A500指数,是中国经济高质量时代背景下A股核心资产的更全、更优特色宽基表征指数。指数编制时兼顾了行业均衡原则,科技成长与顺周期行业兼备,并相对超配了信息技术、通信服务、医药卫生等新质生产力行业,能够帮助投资者一键配置A股百业龙头,均衡把握新质产业崛起+顺周期复苏两大核心主线。

对于低利率环境下追求稳健投资升级、多资产配置的投资者,建议考虑以“固收+”为代表的股债配置策略。今年以来,兼顾债券、股票、转债等不同类资产的固收+产品,给广大投资者带来不错的投资体验。展望未来,部分资金规模可观的高息存款即将到期或将成为“固收+”配置的增量资金来源。

可以重点关注:

理财升级型固收+:

嘉实稳健增利6个月持有混合型基金

(基金代码:A类018635 C类 018636)

积极进取型固收+:

嘉实多元收益债券型基金

(基金代码:070015)

新质力量,势不可挡!在新兴产业趋势不断明朗的背景之下,科技成长仍然是投资未来的配置主线之一。尤其是在政策和技术的双轮驱动之下,我国数字AI、半导体、机器人等领域产业化应用不断推进,嘉实“AI三剑客”指数产品正成为布局AI产业链上下游产业机遇的高弹性之选。

追求高弹性 聚焦科技成长

嘉实AI三剑客:

科创芯片ETF

(588200 联接A/C 017469/017470)

软件ETF

(159852 联接A/C 012619/012620)

机器人ETF嘉实

(159526)

最后,提醒一下大家,止盈操作还有三点注意事项:

一、止盈点的设置不要太低,过于频繁的止盈和重新配置可能会导致本金闲置、增加交易成本,影响整体收益。

二、当收益达到止盈点时要克服贪婪心理,纪律性执行避免市场回调带来收益缩水。

三、定期评估所选的止盈策略是否适用,并根据市场环境和趋势变化进行调整。

止盈是投资长旅上追求复利必经的一个小站,抵达这一站,期待与您继续出发,奔赴下一站!

风险提示:以上观点不构成具体投资建议。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及其特有风险,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基金管理人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或本金不受损失。基金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


理财课:新高之下震荡,如何坐稳扶好?

2025-08-28 来源:嘉实基金

近期A股稳步反攻,沪指反弹创10年新高后小幅震荡,在这轮结构性牛市行情中,板块之间分化显著,也导致基金投资体验各有不同。

截至8月26日,全市场有500多只权益基金近1年净值涨幅翻倍,还有不少基金净值创新高、浮盈丰厚。此前低位买入或分批定投的投资者迎来“甜蜜的烦恼”:新高之下,如何坐稳扶好?是否需要适当止盈?止盈之后怎么办?

本期《原力》我们来聊聊这些投资者关切的问题,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投资中要止盈,也要在场

在基金投资中,适当止盈是将“涨幅”落到“收益”的关键步骤。

止盈,可以简单理解为低买高卖,具体指在投资过程中,投资者为自己设定一个预期收益目标,当基金净值涨幅达到这个目标时,卖出持有的基金份额,从而锁定收益、落袋为安。

实际操作中,很多投资者,尤其是浮盈丰厚的投资者,可能都有过共同的纠结:止盈早了,可能会“卖飞”,踏空后市可能的大级别行情;止盈晚了,不仅容易在市场高位波动中忐忑不安,还有可能浮盈缩水,追悔莫及。

拿目前来说,很多浮盈丰厚的基金收益贡献主要来自A股涨幅突出的板块和个股。比如说,年初至今,A股通信、有色金属板块累计涨幅接近40%,机械设备、医药生物、电子、计算机、传媒、国防军工等板块涨幅超20%。客观说,这里面不少行业或者个股估值已经回升到历史相对中等偏高位置。

因此,针对浮盈较大的基金进行适当止盈,有一定的必要,但这并非看空后市,而是在锚定估值水平的基础上,对短期波动风险进行科学理性判断,通过仓位动态调整,锁定相对确定性、兑现阶段性收获。

止盈也不意味着投资的终结,而是新周期的开始。机遇当前,我们仍然需要保持在场,为财富管理寻找更合适的配置机会。

尤其是立足当下,从2024年9月底行情启动至今,经济回升、企业盈利态势向好、新质产业崛起、内外资重估流入……这些积极因素持续凝聚,甚至不断强化,成为支持股市稳步走强的强韧支撑,和过往急拉快涨的节奏不同,未来中国权益市场的修复大概率还将持续,止盈之后保持在场,很有必要。(详见《踏空焦虑VS追涨担忧,新高之下如何攻防有度》)

止盈,具体如何操作?

对于不同投资者来说,何时止盈、如何止盈没有标准答案,它取决于大家不同的投资目标、风险承受能力、持有的基金类型等因素。以下几种适合权益基金适时止盈的操作方法,供大家参考。

01

目标收益率止盈法

先设定阶段性收益率止盈点,达到止盈点后卖出。

我们可以根据持有基金的类型、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市场整体环境等,设置合适的阶段性收益率止盈点。例如,如果我们持有的是股票型基金,结合当前的是市场环境和估值水平将阶段性收益率止盈点设置在30%,触及这个目标,选择分批落袋为安。

02

最大回撤法

在目标收益率止盈法的基础上加设一个最大回撤限制。

这种方法强调达到止盈点后先不止盈,而是等最大回撤达到一定数值时再赎回。比如,当我们持有股票型基金阶段性收益达到30%,市场环境依然较好,可以选择继续持有,同时设置5%的最大回撤,当5%的最大回撤出现时再赎回。相比目标止盈法,最大回撤法或许能够帮助我们赚取更多行情涨幅。

03

估值止盈法

动态跟踪基金投资标的的估值水平,当估值过热,超出历史平均水平一定程度时,选择适时止盈。

估值止盈法的适用范围很广,尤其是ETF等指数基金,常用估值指标包括PE(市盈率)、PB(市净率),理论上估值百分位处于历史80%以上时大多处于高估区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回调压力。

分享一个进阶小技巧,估值止盈法叠加上面的目标收益率止盈法、最大回撤法共同使用,投资体验可能会更好。

止盈不是结束,如何积极在场?

一些配置达到目标止盈之后,我们可以结合自己最新的投资目标、风险承受能力选择坚守原有的产品,尤其是过往长期业绩表现好的产品,也可以看看是否可以搭配更好的选择或者工具。

从市场机会研判来看,嘉实基金股票投资策略组认为,结构性赚钱效应蔓延已经超过1年,随着内外积极因素积累,市场可能延续强结构机会并上演指数行情扩散,大市值成长与低位价值均有较大概率风格占优。

行业轮动上,市场可能面临结构变盘,未来或可重点关注:

1、景气度边际向上、业绩稳定甚至超预期、前期超额没有透支的方向(如军工、半导体/国产算力、新能源、有色、证券等);

2、前期股价充分体现了对宏观悲观预期的部分顺周期行业(如钢铁、地产等),可布局下半年内需/反内卷政策加码的机会;

3、新质主题投资有望向新兴技术导入期的产业集群聚焦。

低利率时代已至,长期财富保卫更需要瞄准机遇保持在场,权益配置上这只均衡风格的优质宽基值得重点关注:

一键配置A股百业龙头成长与价值风格兼具

A500ETF嘉实

(159351 联接A/C类 022453/022454)

A500ETF嘉实所跟踪的中证A500指数,是中国经济高质量时代背景下A股核心资产的更全、更优特色宽基表征指数。指数编制时兼顾了行业均衡原则,科技成长与顺周期行业兼备,并相对超配了信息技术、通信服务、医药卫生等新质生产力行业,能够帮助投资者一键配置A股百业龙头,均衡把握新质产业崛起+顺周期复苏两大核心主线。

对于低利率环境下追求稳健投资升级、多资产配置的投资者,建议考虑以“固收+”为代表的股债配置策略。今年以来,兼顾债券、股票、转债等不同类资产的固收+产品,给广大投资者带来不错的投资体验。展望未来,部分资金规模可观的高息存款即将到期或将成为“固收+”配置的增量资金来源。

可以重点关注:

理财升级型固收+:

嘉实稳健增利6个月持有混合型基金

(基金代码:A类018635 C类 018636)

积极进取型固收+:

嘉实多元收益债券型基金

(基金代码:070015)

新质力量,势不可挡!在新兴产业趋势不断明朗的背景之下,科技成长仍然是投资未来的配置主线之一。尤其是在政策和技术的双轮驱动之下,我国数字AI、半导体、机器人等领域产业化应用不断推进,嘉实“AI三剑客”指数产品正成为布局AI产业链上下游产业机遇的高弹性之选。

追求高弹性 聚焦科技成长

嘉实AI三剑客:

科创芯片ETF

(588200 联接A/C 017469/017470)

软件ETF

(159852 联接A/C 012619/012620)

机器人ETF嘉实

(159526)

最后,提醒一下大家,止盈操作还有三点注意事项:

一、止盈点的设置不要太低,过于频繁的止盈和重新配置可能会导致本金闲置、增加交易成本,影响整体收益。

二、当收益达到止盈点时要克服贪婪心理,纪律性执行避免市场回调带来收益缩水。

三、定期评估所选的止盈策略是否适用,并根据市场环境和趋势变化进行调整。

止盈是投资长旅上追求复利必经的一个小站,抵达这一站,期待与您继续出发,奔赴下一站!

风险提示:以上观点不构成具体投资建议。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及其特有风险,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基金管理人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或本金不受损失。基金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