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投资
嘉实将养老金业务定位为长期战略业务,深度涉足包括主权财富和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业/职业年金、养老目标基金在内的三大养老业务 养老投资主页 |
---|
近期A股放量突破3800点并创下历史新高,其驱动因素主要是资金面还是基本面原因?
从基本面角度看,无论是宏观经济还是上市公司企业盈利,更多是结构性的恢复,并非总量层面的大幅度恢复,目前仍处在相对平稳、平淡的状态。资金面是驱动近期市场上行的重要因素,具体包括:一是长钱不断涌入,如今年保险资金新增保费的30%用于投入A股,上半年至今保险资金对股票市场的资金流入显著,对市场形成强大支撑;二是量化类、指增类及指数类产品发行不错,今年上半年指数基金发行带来的增量较多;三是资金需求方压力减小,今年IPO、增发及大股东减持在监管下有所控制,需求较去年减少;四是赚钱效应带动市场活跃,年中以来两融余额(尤其是融资余额)快速攀升,市场开户数及表观成交量显著提升。
对于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投资者,当前市场成长端的主线是否清晰?
以AI和创新药为代表的线索是年初至今相对强势的赛道。AI从海外算力链下游向中游、上游扩散,最近扩展到国产AI算力;创新药从港股创新药龙头逐渐向A股仿创类公司及上游扩散。此外,国防军工、机器人、新消费等成长端其他线索也有值得关注的机会,成长端已凝聚起几条比较清晰的赛道。
当前市场分化明显,AI、军工等板块涨幅显著,而银行、消费及煤炭等周期赛道表现偏弱,这种结构会持续吗?
当前市场行情具有较强的结构性色彩,领涨板块成交量持续集中,例如TMT板块在今年二三月份最火时成交量一度占到市场50%,市场行情较为极致,抓住主线相对重要。 六七月份以来指数行情上升阶段,成长板块因资金流入(包括两融资金和踏空资金,其对短期收益率要求较高)而表现占优。 二三季度以来海外AI进展推动国内海外算力链业绩短期爆发,且对2026-2027年产业趋势有良好预期,人工智能成为近期市场绝对领涨品种,其扩散程度堪比2021年新能源。 在指数快速提升状态下,防御性的银行板块相对较弱,二季度有过表现的新消费近期也出现调整。 但此次行情存在轮动规律,牛市中低位板块也有机会,建议避免追涨杀跌,对低位板块保持耐心。
当前市场是否已处于牛市极端状态,需要警惕哪些回调信号?
历史牛市极端状态通常伴随市场成交量快速放大、融资余额快速提升、“股神”增多、新股民教育老股民等现象。当前市场成交量、开户数、两融余额占比等指标仍处于相对良性阶段,微信及搜索引擎中“牛市”“股票”相关词汇的搜索频次虽为今年最高,但较去年9月24日仍低很多。与去年9月下旬至10月“买什么都赚钱、牛市领涨品种普涨”的情况不同,本次行情中人工智能、创新药等年初已大涨的板块在七八月份指数行情中依旧是主角且涨幅很高,呈现强者恒强的结构性行情,给新进场投资者带来操作困难,低位板块轮动较慢。当前指数虽创2021年以来高点,但赚钱效应尚未全面扩散,未到大规模散户入市阶段。
AI板块已大涨,算力是否还有空间?
海外算力板块涨幅大,部分已兑现:海外算力链(光模块、PCB龙头)今年涨幅显著(最多达三四倍),与海外AI发展(推理侧投入增加)密切相关,6月开启主升浪。但今年较大涨幅已在过去三个月兑现,需关注后续订单和技术升级。
关注低位国产算力弹性:国产算力产业趋势自三季度后确定性好转,调研迹象显示在好转,建议关注低位国产算力的弹性。
近期港股相较于A股走弱的原因是什么?
港股自五六月份以来出现一定程度走弱,主要原因包括:一是AH溢价一度触及阶段性较低位置,H股经历上涨后相较于A股的整体性价比有所下降,导致港股超额收益收窄;二是港股几大巨头因业务调整(如外卖站相关操作)对利润影响较大,而这些巨头作为港股权重,其表现直接影响了港股整体;三是港府围绕港币的操作对港股流动性产生波动,六七月份以来港府持续处于货币收紧状态,叠加港元曾被当作无风险套利资金导致资金外流,对香港市场表现产生负面影响。
若美联储如期降息,将对港股有何影响?后续对港股的看法如何?
对港股后续依旧比较看好,理由如下:一是下半年A股和港股表现预计均不错,南下资金上半年流入港股达七八千亿,下半年增持可能在港股和A股间相对分散;二是H股目前估值仍处在历史中等或中等偏弱水平,具备估值优势;三是H股拥有A股所不具备的资产稀缺性,如互联网、新消费、创新药等类资产;四是港股作为海外投资中国的窗口,在全球流动性从发达国家向新兴市场流入的大背景下,尤其是在后续大的降息格局中,若全球资金再配置,港股将是承载这些资金的重要桥头堡市场,且中央及港府对稳定币等创新类金融产品心态相对开放。
对于仓位较低或空仓的投资者,当前应如何进行投资布局?
建议选择宽基指数进行布局,因其投资相对均衡,能让投资者参与到多个板块,减少踏空情况。
风险提示:基金投资需谨慎。投资人应当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特别是特有风险,并根据自身投资目的、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是否和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谨慎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或本金不受损失。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业绩,其他基金业绩不构成本基金业绩的保证。投资人应当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和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的区别。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人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但是定期定额投资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人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
投资课:3800点之后,还能投什么?
2025-08-28 来源:嘉实基金
近期A股放量突破3800点并创下历史新高,其驱动因素主要是资金面还是基本面原因?
从基本面角度看,无论是宏观经济还是上市公司企业盈利,更多是结构性的恢复,并非总量层面的大幅度恢复,目前仍处在相对平稳、平淡的状态。资金面是驱动近期市场上行的重要因素,具体包括:一是长钱不断涌入,如今年保险资金新增保费的30%用于投入A股,上半年至今保险资金对股票市场的资金流入显著,对市场形成强大支撑;二是量化类、指增类及指数类产品发行不错,今年上半年指数基金发行带来的增量较多;三是资金需求方压力减小,今年IPO、增发及大股东减持在监管下有所控制,需求较去年减少;四是赚钱效应带动市场活跃,年中以来两融余额(尤其是融资余额)快速攀升,市场开户数及表观成交量显著提升。
对于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投资者,当前市场成长端的主线是否清晰?
以AI和创新药为代表的线索是年初至今相对强势的赛道。AI从海外算力链下游向中游、上游扩散,最近扩展到国产AI算力;创新药从港股创新药龙头逐渐向A股仿创类公司及上游扩散。此外,国防军工、机器人、新消费等成长端其他线索也有值得关注的机会,成长端已凝聚起几条比较清晰的赛道。
当前市场分化明显,AI、军工等板块涨幅显著,而银行、消费及煤炭等周期赛道表现偏弱,这种结构会持续吗?
当前市场行情具有较强的结构性色彩,领涨板块成交量持续集中,例如TMT板块在今年二三月份最火时成交量一度占到市场50%,市场行情较为极致,抓住主线相对重要。 六七月份以来指数行情上升阶段,成长板块因资金流入(包括两融资金和踏空资金,其对短期收益率要求较高)而表现占优。 二三季度以来海外AI进展推动国内海外算力链业绩短期爆发,且对2026-2027年产业趋势有良好预期,人工智能成为近期市场绝对领涨品种,其扩散程度堪比2021年新能源。 在指数快速提升状态下,防御性的银行板块相对较弱,二季度有过表现的新消费近期也出现调整。 但此次行情存在轮动规律,牛市中低位板块也有机会,建议避免追涨杀跌,对低位板块保持耐心。
当前市场是否已处于牛市极端状态,需要警惕哪些回调信号?
历史牛市极端状态通常伴随市场成交量快速放大、融资余额快速提升、“股神”增多、新股民教育老股民等现象。当前市场成交量、开户数、两融余额占比等指标仍处于相对良性阶段,微信及搜索引擎中“牛市”“股票”相关词汇的搜索频次虽为今年最高,但较去年9月24日仍低很多。与去年9月下旬至10月“买什么都赚钱、牛市领涨品种普涨”的情况不同,本次行情中人工智能、创新药等年初已大涨的板块在七八月份指数行情中依旧是主角且涨幅很高,呈现强者恒强的结构性行情,给新进场投资者带来操作困难,低位板块轮动较慢。当前指数虽创2021年以来高点,但赚钱效应尚未全面扩散,未到大规模散户入市阶段。
AI板块已大涨,算力是否还有空间?
海外算力板块涨幅大,部分已兑现:海外算力链(光模块、PCB龙头)今年涨幅显著(最多达三四倍),与海外AI发展(推理侧投入增加)密切相关,6月开启主升浪。但今年较大涨幅已在过去三个月兑现,需关注后续订单和技术升级。
关注低位国产算力弹性:国产算力产业趋势自三季度后确定性好转,调研迹象显示在好转,建议关注低位国产算力的弹性。
近期港股相较于A股走弱的原因是什么?
港股自五六月份以来出现一定程度走弱,主要原因包括:一是AH溢价一度触及阶段性较低位置,H股经历上涨后相较于A股的整体性价比有所下降,导致港股超额收益收窄;二是港股几大巨头因业务调整(如外卖站相关操作)对利润影响较大,而这些巨头作为港股权重,其表现直接影响了港股整体;三是港府围绕港币的操作对港股流动性产生波动,六七月份以来港府持续处于货币收紧状态,叠加港元曾被当作无风险套利资金导致资金外流,对香港市场表现产生负面影响。
若美联储如期降息,将对港股有何影响?后续对港股的看法如何?
对港股后续依旧比较看好,理由如下:一是下半年A股和港股表现预计均不错,南下资金上半年流入港股达七八千亿,下半年增持可能在港股和A股间相对分散;二是H股目前估值仍处在历史中等或中等偏弱水平,具备估值优势;三是H股拥有A股所不具备的资产稀缺性,如互联网、新消费、创新药等类资产;四是港股作为海外投资中国的窗口,在全球流动性从发达国家向新兴市场流入的大背景下,尤其是在后续大的降息格局中,若全球资金再配置,港股将是承载这些资金的重要桥头堡市场,且中央及港府对稳定币等创新类金融产品心态相对开放。
对于仓位较低或空仓的投资者,当前应如何进行投资布局?
建议选择宽基指数进行布局,因其投资相对均衡,能让投资者参与到多个板块,减少踏空情况。
风险提示:基金投资需谨慎。投资人应当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特别是特有风险,并根据自身投资目的、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是否和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谨慎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或本金不受损失。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业绩,其他基金业绩不构成本基金业绩的保证。投资人应当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和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的区别。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人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但是定期定额投资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人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