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投资
嘉实将养老金业务定位为长期战略业务,深度涉足包括主权财富和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业/职业年金、养老目标基金在内的三大养老业务 养老投资主页 |
---|
稳健源于自信,而自信的基础是深挖掘与广积累,这正是嘉实稳健基金经理忻怡的个人风格。
在忻怡执掌嘉实稳健的一年半时间里,这只基金和它的名字一样,经历了中国股市最为跌宕的时期,却保持着“过去一年排第一,过去两年排第二”的良好业绩。忻怡淡然解释说,“我只是努力做到比市场先行一步。”
精选个股 提前布局
研究员出身的忻怡讲话时手势语言很丰富,语调虽低但逻辑非常清晰,不缓不急、沉着冷静的个性和嘉实稳健的风格非常相似。
嘉实稳健2008年一季报公告规模约272亿元,峰值曾达到400亿元。一只如此规模的基金,随大盘跌宕起伏进行投资调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忻怡的成功就在于选择了恰当的投资策略——不看大盘看个股。忻怡解释说,大基金和小基金相比,仓位调整很不容易,卖的话会把价格压下去,买的话会把价格抬上来。所以面对股市波动,仓位调整并不是其首选对策,只能通过精选个股。
“坚持自下而上的选股策略,精选个股抵御市场是我的投资哲学。”忻怡说,“以投资的一只化肥类股票为例,去年我以每股40元价格买入时,大盘正处在6000点的高位,现在大盘近乎腰斩,而这只股票的价格也翻了一倍。”
忻怡深知,大基金要随着大盘做波段非常困难。在股市这波“过山车”似的震荡中,嘉实稳健的仓位调整并不大。“对于大基金而言,考验的是对一个公司价值的长期眼光和长远判断,要做到比市场先行一步。要和市场观点不一致,不能买市场当前都看好的股票,而要买一些可能短期市场不太看好的股票。”忻怡如是说。他对煤炭能源类股票的投资,证实了这一点。
去年底,他觉察到煤、电、油可能涨价,因此一直持有煤炭股票。今年一季报显示,煤炭股票仍是其组合的主要品种,而市场到后来才开始对煤炭股有所反应。“组合持有的煤炭股股本并不大,我买入的时候成本也很低,但是如果等市场觉得它有价值了,再想进去就不会有好机会了。”在这种精选个股、提前布局的投资策略指导下,嘉实稳健主要以投资大、中盘蓝筹股为主,买入的往往是大家起初并不看好而后大有作为的股票。
对于当前市场存在的诸多不确定因素,忻怡认为,从短期来看,中国经济确实存在着不确定性,但这种不确定性应该放在全球背景下来看。过去几年新兴市场经济增长迅猛,超出了全球资源供给的速度,导致了新兴市场包括中国、印度、俄罗斯、中东等国家和地区的通货膨胀。这些国家应对通胀的政策也基本一致,即通过补贴和价格管制,将通胀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同时采取适度从紧货币政策。
忻怡:比市场先行一步
2008-06-16
稳健源于自信,而自信的基础是深挖掘与广积累,这正是嘉实稳健基金经理忻怡的个人风格。
在忻怡执掌嘉实稳健的一年半时间里,这只基金和它的名字一样,经历了中国股市最为跌宕的时期,却保持着“过去一年排第一,过去两年排第二”的良好业绩。忻怡淡然解释说,“我只是努力做到比市场先行一步。”
精选个股 提前布局
研究员出身的忻怡讲话时手势语言很丰富,语调虽低但逻辑非常清晰,不缓不急、沉着冷静的个性和嘉实稳健的风格非常相似。
嘉实稳健2008年一季报公告规模约272亿元,峰值曾达到400亿元。一只如此规模的基金,随大盘跌宕起伏进行投资调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忻怡的成功就在于选择了恰当的投资策略——不看大盘看个股。忻怡解释说,大基金和小基金相比,仓位调整很不容易,卖的话会把价格压下去,买的话会把价格抬上来。所以面对股市波动,仓位调整并不是其首选对策,只能通过精选个股。
“坚持自下而上的选股策略,精选个股抵御市场是我的投资哲学。”忻怡说,“以投资的一只化肥类股票为例,去年我以每股40元价格买入时,大盘正处在6000点的高位,现在大盘近乎腰斩,而这只股票的价格也翻了一倍。”
忻怡深知,大基金要随着大盘做波段非常困难。在股市这波“过山车”似的震荡中,嘉实稳健的仓位调整并不大。“对于大基金而言,考验的是对一个公司价值的长期眼光和长远判断,要做到比市场先行一步。要和市场观点不一致,不能买市场当前都看好的股票,而要买一些可能短期市场不太看好的股票。”忻怡如是说。他对煤炭能源类股票的投资,证实了这一点。
去年底,他觉察到煤、电、油可能涨价,因此一直持有煤炭股票。今年一季报显示,煤炭股票仍是其组合的主要品种,而市场到后来才开始对煤炭股有所反应。“组合持有的煤炭股股本并不大,我买入的时候成本也很低,但是如果等市场觉得它有价值了,再想进去就不会有好机会了。”在这种精选个股、提前布局的投资策略指导下,嘉实稳健主要以投资大、中盘蓝筹股为主,买入的往往是大家起初并不看好而后大有作为的股票。
对于当前市场存在的诸多不确定因素,忻怡认为,从短期来看,中国经济确实存在着不确定性,但这种不确定性应该放在全球背景下来看。过去几年新兴市场经济增长迅猛,超出了全球资源供给的速度,导致了新兴市场包括中国、印度、俄罗斯、中东等国家和地区的通货膨胀。这些国家应对通胀的政策也基本一致,即通过补贴和价格管制,将通胀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同时采取适度从紧货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