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相关基金

更多

相关资讯

嘉实动态

2008金融风暴:国际金融监管与风险管理何去何从

字体大小:

 

 

  金融风暴极大地挑战了传统的金融监管和风险管理。金融监管和风险管理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到底起到什么作用?风暴过后的金融市场和格局中金融监管和风险管理何去何从?这些都是每一位金融从业者需要深刻思考的重要问题

 

  2007年美国次贷风波引发的金融风暴导致了全球金融和经济的巨大危机和损失。危机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从金融行业向整个经济扩散,信贷流动性萎缩和信用危机导致市场的几近瘫痪,美国和各国政府前后动用几万亿美元挽救金融行业,从国有化、降息、贷款和直接入市等方面竭尽所能挽救市场和投资者信心。这场全新的金融风暴极大地挑战了传统的金融监管和风险管理。金融监管和风险管理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到底起到了什么作用?风暴过后的未来新金融市场和格局中金融监管和风险管理何去何从?今天,嘉实基金首席风险官毕万英做客《首席观点》。毕万英认为上述问题都是每一位金融从业者需要深刻思考的重要问题。

 

  ◎金融危机将推进金融监管的重大变革和进步

 

  记者:格林斯潘在其著作《动荡年代》中强调:“几个监管者比一个好”。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功能型和分散制约型的监管机制尽管保证了美国金融业的不断创新和持续繁荣,但客观上也存在诸多弊病。请你简要介绍一下美国现有的监管体制;另外,您认为危机过后美国的监管体制将会怎样演变?

 

  毕万英:美国金融监管体制极其庞大和复杂,存在多种类型和多种层次的金融监管机构,交叉监管明显。正如政治上奉行政府、议会、法院三权分立一样,美国的金融监管同样奉行权力分散和相互制约。美国的银行业就存在着美联储FED、财政部下属的OCC(管理非FED会员银行)、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及储蓄机构监管署、国家信用合作社办公室(OTS),等等。证券业和基金业的监管由美国证券监督委员会(SEC)负责,但SEC对投行只监管证券经纪业务,不监管其投资银行业务。保险业的监管由联邦保险署(SIC)负责及各级州政府负责。期货业务的管理由美国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负责。各类监管又存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不同权力分配,如大的商业银行主要由FED,FDIC等联邦机构监管,地区性小银行则主要受地方监管。保险业的监管也主要由州政府负责。

 

  这种功能型和分散制约型的监管机制客观上的确存在诸多弊病,如缺乏统一、协调、全面和权威的监管机构;多层次和多标准监管之间的重叠和冲突;对金融综合经营和复合式金融衍生品缺乏足够了解和监管;金融监管普遍存在的反应迟钝和滞后等。这些问题近年来已逐步显现,在这次金融风暴中更是集中爆发。当年华尔街曾经成功地游说国会把衍生产品定位为“非证券”,从而使得像CDS这些最为复杂最具风险的金融产品基本处于无监管状态,投资银行的“贪婪”本性导致它们为了实现更高的利润不惜承担更高的风险,在融资融券与金融衍生品方面不断创新并辅以高杠杆,像雷曼、贝尔斯登等都曾达到30~40倍的杠杆,为此次金融危机埋下了恶果。另外,以房利美、房地美为代表的政府资助下的大型金融机构,大量从银行、其他金融机构购买住房抵押贷款后证券化再出售给不同风险收益需求的机构投资者,来支持美国住宅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和稳定性,以间接满足政府让更多国民有房可住的目标。但房利美和房地美本身严重缺乏监管,其机构臃肿、效率低下,单纯依靠政府信用支持和高杠杆(最高达27)的简单盈利模式生存。“两房”这一环节酝酿的金融风险逐步暴露,也是次贷风暴迅速升级的主要原因之一。

 

  但正所谓不破不立,历史上每次金融危机都会推进金融监管的重大变革和进步,这次也将不例外。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早在今年三月就向国会提交金融监管改革计划,准备重建美国金融监管体制,构筑优化监管结构,鼓励和支持金融创新,促进金融体系有效竞争,同时更好地管理金融风险。并针对当前的次贷危机和监管体制漏洞提出可行性建议,建立以稳定监管、审慎监管和市场商业行为监管等长期目标为基础的新监管模式。

 

  实际上目前愈演愈烈的金融风暴中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已经得到了政府和国会的极大授权,早已打破了传统监管体系的诸多条条框框。随着投行的消亡、转型和此次风暴中原有监管体系弊病的集中暴露,可以预见的是,美国国会将加速通过对此提案的审批,甚至可能会在原有提案基础上更大幅度地加大监管改革力度。

 

  ◎防范系统性风险已成为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的重中之重

 

  记者:如果追根溯源的话,现代金融风险管理理论可以追溯到1827年苏格兰生物学家布朗对花粉颗粒随机运动的观察。布朗创造的这种风险管理模型历史上为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起到了巨大作用,但它的先天不足也是致命的。那么,从当前美国金融危机看现代金融风险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有哪些得与失?

 

  毕万英:基于布朗运动及其理论的各种风险模型对金融活动中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形可以进行随机模拟预测以供管理者参考风险决策。在历史上为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的确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它的先天不足表现在,实际的金融体系各部分之间是动态互动的,风险模型对于这个动态变化的模拟难以尽善尽美,需要适当结合专家经验和对未来的预期做出综合判断。打个比方来讲,风险管理对于金融机构就像一辆汽车里的全球定位系统(GPS),它可以帮助驾驶员避免走错路,但驾驶员仍然要观察环境和注意其它车辆和行人,做出安全正确的驾驶决定。

 

  美国房贷市场近10年来的持续繁荣产生了对资金和流动性的大量需求。以“两房”和投行为首的金融机构通过发行按揭抵押证券(MBS)和债务抵押贷款(CDO)等创新产品来支撑这种需求并支持银行重复放贷,以支持美国住宅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和稳定性,同时也满足政府让更多人可以买得起房子的目标。美国商业银行、“两房”、投行等金融机构通过贷款的发放销售、证券化和再证券化以及杠杆交易等复杂行为,实现了大量金融资产和金融风险在各类金融机构和投资者之间定价、转移和分配。在这个过程中信用增强机构和评级机构也担当重要角色。它们对按揭抵押证券和债务抵押贷款等结构化产品的信用保证和评级是市场定价和机构投资者购买的前提。大量机构投资者和对冲基金在长期低风险低收益的市场环境下迫于收益的压力,大量购买这些看似安全的创新证券,为后来的金融风暴中大量的资产损失酿下苦酒。这个过程中各方对于复杂衍生品的模拟和定价主要依赖金融机构自己开发的风险模型,在常规市场环境的假设下,给出看似合情合理的模拟和定价。但各家金融机构之间和金融产品本身和它们之间的关联时时刻刻在动态变化着。一旦出现极端市场条件和流动性的急剧紧缩,不关联的风险和因素之间的关联性迅速提高,原有的风险管理模型的作用和效果就大大降低了,甚至会给出完全相反的错误结论。

 

  记者:可见,这次危机更加集中暴露了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及其危害。看来防范系统性风险应该成为未来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的重中之重吧!

 

  毕万英:是的。而且金融衍生产品在防范系统性风险方面的作用仍然值得重视。虽然很多人把这次金融风暴的爆发归罪于金融衍生工具,但应当看到的是,除了与贷款有关的信用衍生产品外,传统的利率、汇率、股票、商品等金融衍生工具所具有的对冲风险、分散风险、价格发现等基本功能依然是有效的。简单的风险管理工具如保险、资产负债管理和证券投资组合等均无法防范系统性风险,金融衍生产品却能以其特有的对冲和套期保值功能很好地起到规避利率、汇率、股市等基础产品市场价格发生不利变动所带来的系统性风险。最好的证明就是在金融风暴愈演愈烈的时候,在信用违约互换市场流动性由于大量交易对手风险而严重萎缩的同时,美国股指期货市场仍然保持着良好的流动性,一如继往地发挥着风险管理的职能,这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美国股指期货市场作为场内衍生品市场中的重要一环,是在美国商品交易管理委员会(CFTC)的严格监管之下的,股指期货所采取的保证金制度、当日无负债结算制度等制度规范,都有效保证了市场在价格波动剧烈的时候也能发挥风险管理的职能,从而也能在历次金融危机中保持正常运转。

 

  ◎全球金融监管层的国际合作势在必行

 

  记者:随着金融危机迅速从美国演变成全球危机及可能带来的毁灭性影响,全球金融监管层的国际合作应是不争的事实,您认为合作的重点是什么?这场金融危机对国际金融业未来发展将带来的最大变革会是什么?

 

  毕万英:近期包括中国在内的20国集团成员国宣布将动用其成员国所有经济和金融手段来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和正常运传,并致力于改善全球金融市场的规则、监管和总体运传。回顾历史,金融危机往往带来包括金融监管和风险管理在内的全面变革和提升,以及新的金融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全球金融市场在经历这次血雨腥风的洗礼之后,同样能够痛定思痛,涅槃重生。

 

 

 

 

2008金融风暴:国际金融监管与风险管理何去何从

2008-11-24

 

 

  金融风暴极大地挑战了传统的金融监管和风险管理。金融监管和风险管理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到底起到什么作用?风暴过后的金融市场和格局中金融监管和风险管理何去何从?这些都是每一位金融从业者需要深刻思考的重要问题

 

  2007年美国次贷风波引发的金融风暴导致了全球金融和经济的巨大危机和损失。危机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从金融行业向整个经济扩散,信贷流动性萎缩和信用危机导致市场的几近瘫痪,美国和各国政府前后动用几万亿美元挽救金融行业,从国有化、降息、贷款和直接入市等方面竭尽所能挽救市场和投资者信心。这场全新的金融风暴极大地挑战了传统的金融监管和风险管理。金融监管和风险管理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到底起到了什么作用?风暴过后的未来新金融市场和格局中金融监管和风险管理何去何从?今天,嘉实基金首席风险官毕万英做客《首席观点》。毕万英认为上述问题都是每一位金融从业者需要深刻思考的重要问题。

 

  ◎金融危机将推进金融监管的重大变革和进步

 

  记者:格林斯潘在其著作《动荡年代》中强调:“几个监管者比一个好”。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功能型和分散制约型的监管机制尽管保证了美国金融业的不断创新和持续繁荣,但客观上也存在诸多弊病。请你简要介绍一下美国现有的监管体制;另外,您认为危机过后美国的监管体制将会怎样演变?

 

  毕万英:美国金融监管体制极其庞大和复杂,存在多种类型和多种层次的金融监管机构,交叉监管明显。正如政治上奉行政府、议会、法院三权分立一样,美国的金融监管同样奉行权力分散和相互制约。美国的银行业就存在着美联储FED、财政部下属的OCC(管理非FED会员银行)、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及储蓄机构监管署、国家信用合作社办公室(OTS),等等。证券业和基金业的监管由美国证券监督委员会(SEC)负责,但SEC对投行只监管证券经纪业务,不监管其投资银行业务。保险业的监管由联邦保险署(SIC)负责及各级州政府负责。期货业务的管理由美国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负责。各类监管又存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不同权力分配,如大的商业银行主要由FED,FDIC等联邦机构监管,地区性小银行则主要受地方监管。保险业的监管也主要由州政府负责。

 

  这种功能型和分散制约型的监管机制客观上的确存在诸多弊病,如缺乏统一、协调、全面和权威的监管机构;多层次和多标准监管之间的重叠和冲突;对金融综合经营和复合式金融衍生品缺乏足够了解和监管;金融监管普遍存在的反应迟钝和滞后等。这些问题近年来已逐步显现,在这次金融风暴中更是集中爆发。当年华尔街曾经成功地游说国会把衍生产品定位为“非证券”,从而使得像CDS这些最为复杂最具风险的金融产品基本处于无监管状态,投资银行的“贪婪”本性导致它们为了实现更高的利润不惜承担更高的风险,在融资融券与金融衍生品方面不断创新并辅以高杠杆,像雷曼、贝尔斯登等都曾达到30~40倍的杠杆,为此次金融危机埋下了恶果。另外,以房利美、房地美为代表的政府资助下的大型金融机构,大量从银行、其他金融机构购买住房抵押贷款后证券化再出售给不同风险收益需求的机构投资者,来支持美国住宅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和稳定性,以间接满足政府让更多国民有房可住的目标。但房利美和房地美本身严重缺乏监管,其机构臃肿、效率低下,单纯依靠政府信用支持和高杠杆(最高达27)的简单盈利模式生存。“两房”这一环节酝酿的金融风险逐步暴露,也是次贷风暴迅速升级的主要原因之一。

 

  但正所谓不破不立,历史上每次金融危机都会推进金融监管的重大变革和进步,这次也将不例外。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早在今年三月就向国会提交金融监管改革计划,准备重建美国金融监管体制,构筑优化监管结构,鼓励和支持金融创新,促进金融体系有效竞争,同时更好地管理金融风险。并针对当前的次贷危机和监管体制漏洞提出可行性建议,建立以稳定监管、审慎监管和市场商业行为监管等长期目标为基础的新监管模式。

 

  实际上目前愈演愈烈的金融风暴中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已经得到了政府和国会的极大授权,早已打破了传统监管体系的诸多条条框框。随着投行的消亡、转型和此次风暴中原有监管体系弊病的集中暴露,可以预见的是,美国国会将加速通过对此提案的审批,甚至可能会在原有提案基础上更大幅度地加大监管改革力度。

 

  ◎防范系统性风险已成为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的重中之重

 

  记者:如果追根溯源的话,现代金融风险管理理论可以追溯到1827年苏格兰生物学家布朗对花粉颗粒随机运动的观察。布朗创造的这种风险管理模型历史上为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起到了巨大作用,但它的先天不足也是致命的。那么,从当前美国金融危机看现代金融风险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有哪些得与失?

 

  毕万英:基于布朗运动及其理论的各种风险模型对金融活动中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形可以进行随机模拟预测以供管理者参考风险决策。在历史上为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的确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它的先天不足表现在,实际的金融体系各部分之间是动态互动的,风险模型对于这个动态变化的模拟难以尽善尽美,需要适当结合专家经验和对未来的预期做出综合判断。打个比方来讲,风险管理对于金融机构就像一辆汽车里的全球定位系统(GPS),它可以帮助驾驶员避免走错路,但驾驶员仍然要观察环境和注意其它车辆和行人,做出安全正确的驾驶决定。

 

  美国房贷市场近10年来的持续繁荣产生了对资金和流动性的大量需求。以“两房”和投行为首的金融机构通过发行按揭抵押证券(MBS)和债务抵押贷款(CDO)等创新产品来支撑这种需求并支持银行重复放贷,以支持美国住宅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和稳定性,同时也满足政府让更多人可以买得起房子的目标。美国商业银行、“两房”、投行等金融机构通过贷款的发放销售、证券化和再证券化以及杠杆交易等复杂行为,实现了大量金融资产和金融风险在各类金融机构和投资者之间定价、转移和分配。在这个过程中信用增强机构和评级机构也担当重要角色。它们对按揭抵押证券和债务抵押贷款等结构化产品的信用保证和评级是市场定价和机构投资者购买的前提。大量机构投资者和对冲基金在长期低风险低收益的市场环境下迫于收益的压力,大量购买这些看似安全的创新证券,为后来的金融风暴中大量的资产损失酿下苦酒。这个过程中各方对于复杂衍生品的模拟和定价主要依赖金融机构自己开发的风险模型,在常规市场环境的假设下,给出看似合情合理的模拟和定价。但各家金融机构之间和金融产品本身和它们之间的关联时时刻刻在动态变化着。一旦出现极端市场条件和流动性的急剧紧缩,不关联的风险和因素之间的关联性迅速提高,原有的风险管理模型的作用和效果就大大降低了,甚至会给出完全相反的错误结论。

 

  记者:可见,这次危机更加集中暴露了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及其危害。看来防范系统性风险应该成为未来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的重中之重吧!

 

  毕万英:是的。而且金融衍生产品在防范系统性风险方面的作用仍然值得重视。虽然很多人把这次金融风暴的爆发归罪于金融衍生工具,但应当看到的是,除了与贷款有关的信用衍生产品外,传统的利率、汇率、股票、商品等金融衍生工具所具有的对冲风险、分散风险、价格发现等基本功能依然是有效的。简单的风险管理工具如保险、资产负债管理和证券投资组合等均无法防范系统性风险,金融衍生产品却能以其特有的对冲和套期保值功能很好地起到规避利率、汇率、股市等基础产品市场价格发生不利变动所带来的系统性风险。最好的证明就是在金融风暴愈演愈烈的时候,在信用违约互换市场流动性由于大量交易对手风险而严重萎缩的同时,美国股指期货市场仍然保持着良好的流动性,一如继往地发挥着风险管理的职能,这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美国股指期货市场作为场内衍生品市场中的重要一环,是在美国商品交易管理委员会(CFTC)的严格监管之下的,股指期货所采取的保证金制度、当日无负债结算制度等制度规范,都有效保证了市场在价格波动剧烈的时候也能发挥风险管理的职能,从而也能在历次金融危机中保持正常运转。

 

  ◎全球金融监管层的国际合作势在必行

 

  记者:随着金融危机迅速从美国演变成全球危机及可能带来的毁灭性影响,全球金融监管层的国际合作应是不争的事实,您认为合作的重点是什么?这场金融危机对国际金融业未来发展将带来的最大变革会是什么?

 

  毕万英:近期包括中国在内的20国集团成员国宣布将动用其成员国所有经济和金融手段来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和正常运传,并致力于改善全球金融市场的规则、监管和总体运传。回顾历史,金融危机往往带来包括金融监管和风险管理在内的全面变革和提升,以及新的金融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全球金融市场在经历这次血雨腥风的洗礼之后,同样能够痛定思痛,涅槃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