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相关基金

更多

相关资讯

嘉实动态

嘉实基金赵学军:基金业应肩负缓解养老危机的历史使命

字体大小:

   经过12年的快速发展,中国基金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已成为中国老百姓不可或缺的重要理财工具。但也应该看到,无论在制度安排、公司治理,还是在人才保留等各个方面,中国基金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行业已经进入瓶颈期。这时候,中国基金业应该重新审视行业所处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明确自身的历史使命,改善公司治理结构,重视人才的价值,为行业突破瓶颈、谋求进一步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基金业应成为养老体系的重要制度安排

 

  任何一个行业想获得长远发展,首先需要明确其使命是什么,能为社会贡献怎样的价值。对于中国基金业来说,其社会价值不一定体现在进行公益活动,也不一定是为投资人在明天、下个月或明年内赚到钱,它应该肩负起更重大的责任。我认为,基金业最重要的社会责任应该是成为解决中国养老问题的主力军,为国人过上体面的退休生活做出贡献。基金业应该成为我国养老体系制度安排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口生育率下降和寿命延长正在把中国引入一场深刻的人口转变。统计显示,到2009年底,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占全部人口的12.5%,预计到2050年,60岁以上人口将高达31%,我们正在加速进入未富先老的困境。与此相对应的是,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尚不完善,现行的运作方式不支持这样人口转型变局,养老支付体系存在巨大缺口。当退休潮来临时,我们将面临重大的挑战。

  养老缺口要如何弥补?作为国家战略储备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将担负起一定的责任,但这部分资金还远远不够。截至去年底,全国社保基金资产管理规模约7700亿,而根据专家的估算,我们需要二十万亿才能基本解决养老缺口问题。现有规模的全国社保基金几乎是杯水车薪。

  在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层面,迄今全国范围内只有不到一半的省(市)开始做实个人账户,且做实的比例与制度要求还有较大差距。而作为第二支柱的企业年金目前规模才2000多亿元,也是多支柱养老体系中的一块短板。

  从国际经验来看,养老体系的社会化、市场化已成为解决养老问题的大势所趋,而资产管理业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基金业由于具备银行托管、信息披露等制度优势和十多年积累的资产管理经验,可以更加透明、更有效率地承担起管理养老资产、实现保值增值的职责。无论是公募产品还是企业年金产品,都可以为普通老百姓提供丰富的养老金投资渠道,实现让每一笔社会财富得到有效管理,让每一个愿意投入的养老金实现保值增值的目标,从而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未来的养老危机。

  基金业应该成为我国养老体系制度安排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过往实践看,中国基金业有能力承担起这样的历史使命。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基金业也可以迅速壮大资产管理规模,提高国际竞争力,更好地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为中国老百姓的养老钱提供资产管理服务。

 

第三方销售制度亟待建立

 

  公募基金究竟应该追求绝对收益还是相对收益?我认为,如果基金公司都做成绝对回报的产品,一方面将丧失以长期收益为目标的方向;另一方面,产品将变得极其单一、严重限制投资者的选择权利。

  用种树来打个比方,追求绝对收益就像每年种树、每年砍,最终可能收获一堆柴火,难以长成参天大树。基金的投资目标若是以年为单位追求绝对回报,我们将可能丧失经济长期增长给予的溢价,失去机会赚取长期增长的钱,这也将有损于投资者财富的长期保值增值。值得一提的是,在养老金投资体系中尤其要重视投资的时间价值,这也与我们秉持的获得长期价值增长的方向和理念相一致。

  此外,不同投资者的需求不一样,不同人退休的状态也不一样,如果公募基金以绝对收益为目标,提供给投资者的是单一的绝对回报产品。这将极大地束缚投资者的选择范围,难以满足他们差异化的投资需求。

  在国内,关于做绝对收益还是做相对收益的困扰主要源自于第三方销售体系尚不健全这一制度性缺陷。即在投资者和基金公司提供的产品之间,我们缺少一个环节来帮助投资者规划投资组合。在国外,这样的角色往往由第三方财务顾问担当,第三方财务顾问帮助投资者进行资产配置和基金产品选择,可以使不具备充分投资知识的投资者有效地利用基金进行理财,匹配相适应的风险收益产品,也使基金产品的多样化具备存在的意义和可行性。事实上,独立的第三方财务顾问制度不仅在美国,在德国、英国等市场上都已成为基金销售的主要模式。第三方财务顾问可以由银行成长起来,也可以建立全国性的服务体系,这些都将极大地改善中国人未来的投资收益和养老福祉。

  作为整个产业链上一环,基金公司应该提供多样的、不同风险收益特征的产品。我们应该坚守和扩充各种风格鲜明的基金产品,给未来的独立财务顾问留出空间。嘉实基金一直很坚定地实施全天候、多策略的产品战略,这也是基于我们对未来趋势的判断和对投资者实际利益的维护。

  值得欣慰的是,监管层一直在积极推动第三方销售体系的建立。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就将看到第三方销售体系的建设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另一个大家讨论得比较多的是公募基金收费模式问题。

  随着近几年股市的大起大落,基金业绩也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不少人提出要修改固定费率,希望基金公司和投资人共同承担市场风险。共担风险也意味着共享收益。如果在牛市中基金公司可以收取业绩提成,在20062007年的牛市中基金行业将会提取远远超过实际所得的管理费。这也意味着,长期下来,投资人将会付出更高成本。

  此外,浮动费率制会鼓励基金公司的冒险意愿,可能使投资者承担了过分的风险。从国外经验和国内实践看,目前的固定费率仍是更符合投资人长期利益的制度安排。

 

大突破迎接大发展

 

  近几年来,困扰中国基金业发展的一大难题是人才的不断流失。公募基金经理离开这个行业的原因不外乎私募基金模式的诱惑、公募基金投资和监管方式的制约、个人职业规划的变化、公募基金相对排名的考核压力、不适应媒体的关注、企业文化认同等等。当然,公募基金监管日趋严厉,也使部分基金经理产生了全身而退的想法。但是总结起来,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公募基金对他们的吸引力丧失。

  基金业是以人为核心竞争力的行业,在分配机制上应体现这一点。基金公司没有庞大的不动产或者机器设备,在整个公司的架构中,是各个岗位上辛勤工作的员工努力创造了价值,尤其是处于业务核心部分的投资管理人员和核心管理层。数据显示,中、美两国基金业的人力资本构成明显不同,美国人力资本的构成明显更大,美国基金业工资收入会占到公司总收入的40%-50%,而中国只有15%-25%。总体而言,中国基金业人力资本所占比重过小,同时对人力资本的培养不足。

  就资产管理行业而言,投资知识和经验都积累在个人的身上,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基金经理需要很长时间,付出很大代价。因此,中国基金业应该形成一个制度,让优秀的人才愿意长久地做下去,把基金业当作自己一辈子的事业。

  对基金公司而言,管理层和员工对公司的发展缺乏实质性的决定权,这个决定权主要掌握在股东手里。如何平衡股东和管理层的利益,使基金公司核心团队增强归属感,应该是行业制度变革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我们需要变革制度,让人才在基金公司的决策权、收益分配等方面得到保证,让人才和老百姓的利益更一致。

  股权激励作为一种增强核心团队归属感的重大制度创新,在以人为核心竞争力的基金行业中应该考虑推行。实际上,实施股权激励后,基金公司核心人才的现金收入可以大大降低,不会大幅增加基金投资者的成本。当然,股权激励在制度设计上应该是长效的,真正发挥其激励人才的作用,避免负面效应的产生。

  而对于老鼠仓问题,其根本的解决之道是允许基金从业人员进行投资。美国共同基金业是允许从业人员进行投资的,主要是从制度设计上规避内幕交易。而我国直接剥夺了基金从业人员的投资权,这就像治水时采用堵还是疏的方法。我认为,给基金从业人员可监管的通道进行投资,是解决老鼠仓的根本方法。

  除了以上制度变革方面的考虑,还应在扩大基金公司业务、放松产品的审批、降低基金公司的准入门槛等方面进行探索,从而推动中国基金业的发展,也提高给投资者创造收益的可能和产品的差异化。

  大突破必将带来大发展,我们坚信基金行业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嘉实基金赵学军:基金业应肩负缓解养老危机的历史使命

2010-09-28

   经过12年的快速发展,中国基金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已成为中国老百姓不可或缺的重要理财工具。但也应该看到,无论在制度安排、公司治理,还是在人才保留等各个方面,中国基金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行业已经进入瓶颈期。这时候,中国基金业应该重新审视行业所处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明确自身的历史使命,改善公司治理结构,重视人才的价值,为行业突破瓶颈、谋求进一步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基金业应成为养老体系的重要制度安排

 

  任何一个行业想获得长远发展,首先需要明确其使命是什么,能为社会贡献怎样的价值。对于中国基金业来说,其社会价值不一定体现在进行公益活动,也不一定是为投资人在明天、下个月或明年内赚到钱,它应该肩负起更重大的责任。我认为,基金业最重要的社会责任应该是成为解决中国养老问题的主力军,为国人过上体面的退休生活做出贡献。基金业应该成为我国养老体系制度安排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口生育率下降和寿命延长正在把中国引入一场深刻的人口转变。统计显示,到2009年底,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占全部人口的12.5%,预计到2050年,60岁以上人口将高达31%,我们正在加速进入未富先老的困境。与此相对应的是,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尚不完善,现行的运作方式不支持这样人口转型变局,养老支付体系存在巨大缺口。当退休潮来临时,我们将面临重大的挑战。

  养老缺口要如何弥补?作为国家战略储备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将担负起一定的责任,但这部分资金还远远不够。截至去年底,全国社保基金资产管理规模约7700亿,而根据专家的估算,我们需要二十万亿才能基本解决养老缺口问题。现有规模的全国社保基金几乎是杯水车薪。

  在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层面,迄今全国范围内只有不到一半的省(市)开始做实个人账户,且做实的比例与制度要求还有较大差距。而作为第二支柱的企业年金目前规模才2000多亿元,也是多支柱养老体系中的一块短板。

  从国际经验来看,养老体系的社会化、市场化已成为解决养老问题的大势所趋,而资产管理业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基金业由于具备银行托管、信息披露等制度优势和十多年积累的资产管理经验,可以更加透明、更有效率地承担起管理养老资产、实现保值增值的职责。无论是公募产品还是企业年金产品,都可以为普通老百姓提供丰富的养老金投资渠道,实现让每一笔社会财富得到有效管理,让每一个愿意投入的养老金实现保值增值的目标,从而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未来的养老危机。

  基金业应该成为我国养老体系制度安排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过往实践看,中国基金业有能力承担起这样的历史使命。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基金业也可以迅速壮大资产管理规模,提高国际竞争力,更好地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为中国老百姓的养老钱提供资产管理服务。

 

第三方销售制度亟待建立

 

  公募基金究竟应该追求绝对收益还是相对收益?我认为,如果基金公司都做成绝对回报的产品,一方面将丧失以长期收益为目标的方向;另一方面,产品将变得极其单一、严重限制投资者的选择权利。

  用种树来打个比方,追求绝对收益就像每年种树、每年砍,最终可能收获一堆柴火,难以长成参天大树。基金的投资目标若是以年为单位追求绝对回报,我们将可能丧失经济长期增长给予的溢价,失去机会赚取长期增长的钱,这也将有损于投资者财富的长期保值增值。值得一提的是,在养老金投资体系中尤其要重视投资的时间价值,这也与我们秉持的获得长期价值增长的方向和理念相一致。

  此外,不同投资者的需求不一样,不同人退休的状态也不一样,如果公募基金以绝对收益为目标,提供给投资者的是单一的绝对回报产品。这将极大地束缚投资者的选择范围,难以满足他们差异化的投资需求。

  在国内,关于做绝对收益还是做相对收益的困扰主要源自于第三方销售体系尚不健全这一制度性缺陷。即在投资者和基金公司提供的产品之间,我们缺少一个环节来帮助投资者规划投资组合。在国外,这样的角色往往由第三方财务顾问担当,第三方财务顾问帮助投资者进行资产配置和基金产品选择,可以使不具备充分投资知识的投资者有效地利用基金进行理财,匹配相适应的风险收益产品,也使基金产品的多样化具备存在的意义和可行性。事实上,独立的第三方财务顾问制度不仅在美国,在德国、英国等市场上都已成为基金销售的主要模式。第三方财务顾问可以由银行成长起来,也可以建立全国性的服务体系,这些都将极大地改善中国人未来的投资收益和养老福祉。

  作为整个产业链上一环,基金公司应该提供多样的、不同风险收益特征的产品。我们应该坚守和扩充各种风格鲜明的基金产品,给未来的独立财务顾问留出空间。嘉实基金一直很坚定地实施全天候、多策略的产品战略,这也是基于我们对未来趋势的判断和对投资者实际利益的维护。

  值得欣慰的是,监管层一直在积极推动第三方销售体系的建立。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就将看到第三方销售体系的建设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另一个大家讨论得比较多的是公募基金收费模式问题。

  随着近几年股市的大起大落,基金业绩也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不少人提出要修改固定费率,希望基金公司和投资人共同承担市场风险。共担风险也意味着共享收益。如果在牛市中基金公司可以收取业绩提成,在20062007年的牛市中基金行业将会提取远远超过实际所得的管理费。这也意味着,长期下来,投资人将会付出更高成本。

  此外,浮动费率制会鼓励基金公司的冒险意愿,可能使投资者承担了过分的风险。从国外经验和国内实践看,目前的固定费率仍是更符合投资人长期利益的制度安排。

 

大突破迎接大发展

 

  近几年来,困扰中国基金业发展的一大难题是人才的不断流失。公募基金经理离开这个行业的原因不外乎私募基金模式的诱惑、公募基金投资和监管方式的制约、个人职业规划的变化、公募基金相对排名的考核压力、不适应媒体的关注、企业文化认同等等。当然,公募基金监管日趋严厉,也使部分基金经理产生了全身而退的想法。但是总结起来,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公募基金对他们的吸引力丧失。

  基金业是以人为核心竞争力的行业,在分配机制上应体现这一点。基金公司没有庞大的不动产或者机器设备,在整个公司的架构中,是各个岗位上辛勤工作的员工努力创造了价值,尤其是处于业务核心部分的投资管理人员和核心管理层。数据显示,中、美两国基金业的人力资本构成明显不同,美国人力资本的构成明显更大,美国基金业工资收入会占到公司总收入的40%-50%,而中国只有15%-25%。总体而言,中国基金业人力资本所占比重过小,同时对人力资本的培养不足。

  就资产管理行业而言,投资知识和经验都积累在个人的身上,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基金经理需要很长时间,付出很大代价。因此,中国基金业应该形成一个制度,让优秀的人才愿意长久地做下去,把基金业当作自己一辈子的事业。

  对基金公司而言,管理层和员工对公司的发展缺乏实质性的决定权,这个决定权主要掌握在股东手里。如何平衡股东和管理层的利益,使基金公司核心团队增强归属感,应该是行业制度变革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我们需要变革制度,让人才在基金公司的决策权、收益分配等方面得到保证,让人才和老百姓的利益更一致。

  股权激励作为一种增强核心团队归属感的重大制度创新,在以人为核心竞争力的基金行业中应该考虑推行。实际上,实施股权激励后,基金公司核心人才的现金收入可以大大降低,不会大幅增加基金投资者的成本。当然,股权激励在制度设计上应该是长效的,真正发挥其激励人才的作用,避免负面效应的产生。

  而对于老鼠仓问题,其根本的解决之道是允许基金从业人员进行投资。美国共同基金业是允许从业人员进行投资的,主要是从制度设计上规避内幕交易。而我国直接剥夺了基金从业人员的投资权,这就像治水时采用堵还是疏的方法。我认为,给基金从业人员可监管的通道进行投资,是解决老鼠仓的根本方法。

  除了以上制度变革方面的考虑,还应在扩大基金公司业务、放松产品的审批、降低基金公司的准入门槛等方面进行探索,从而推动中国基金业的发展,也提高给投资者创造收益的可能和产品的差异化。

  大突破必将带来大发展,我们坚信基金行业的明天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