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相关基金

更多

相关资讯

嘉实动态

嘉实研究精选基金经理张弢 赢在中观策略

字体大小:

    “中观策略内容很丰富,既包括宏观变化带来的线索,一些产业演进的变化,还包括新技术的使用所带来的行业格局变化,如3G的应用。”嘉实研究精选基金经理张弢如是说

                                           无论是在银河证券的基金评价体系还是海通证券的基金评价体系,甚或是晨星的基金评价体系,张弢管理的嘉实研究精选均被评为五星基金,在牛市、熊市甚或震荡市的接替中,是什么样的方法创造了如此稳定的业绩,证券时报记者采访了该基金的基金经理张弢。

  证券时报记者:您将业绩取得的原因归纳为中观投资策略,能否谈谈您制胜的法宝中观投资策略?它与行业投资和主题投资相比有何不同?

  张弢:我所指的中观策略包含的内容很丰富,既包括宏观变化带来的线索,一些产业演进的变化如国际上造船工业和电子行业的产业转移,还包括新技术的使用所带来的行业格局的变化,如3G的应用。我通常会通过中观层面选择投资线索以及防范组合风险,并通过精选个股来实现更大的收益。

  在现阶段的中国,我觉得挖掘中观层面的因素是能够带来稳定超额收益的。原因有三:首先,中观策略适合中国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过去十几年来,很多为投资者带来超额收益的好公司,不仅仅因为它本身管理优秀,更重要的原因是它所在的产业恰逢景气周期。近几年来,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带动了一批如三一、中联等装备制造业类企业,同时,华为以及中兴也在全体通信大投资的背景下而共同发展起来的;第二,从中观的角度出发,能够让我的研究聚焦,找到一批投资效率高的投资标的;第三,对中观层面的考虑可以更好地识别投资组合的风险收益特征,有效地把控风险。如果一个基金组合里的股票特性很分散,实际上是很难从单个股票的风险来度量组合风险的。

  证券时报记者:能否结合投资实践具体谈一下中观策略的应用?

  张弢:2005年开始我到嘉实做机械和汽车行业研究员,2006年我重点推荐的就是一只造船股,嘉实买了该股流通盘的25%,股票从2006年开始涨,一直涨到2007年八九月份,从不到20元钱,最高涨到300元钱,为公司获得了十几倍利润。

  证券时报记者:那时看好这个企业的理由是什么?这个案例主要是您中观策略哪部分理念的体现?

  张弢:这是中观策略中产业转移的典型案例。首先,2006年我观察到造船业中心正从日本转移到韩国,也即将从韩国转移到中国,这个行业的收入面临快速增长,这是最强的中观支撑因素;第二,除了考虑中观因素外,我特别强调和行业的资产特点相结合。造船业本身的特点是重资产的行业,重资产的行业意味着毛利率带来的利润弹性是很高的。一旦业绩稍微突破,它的盈利将非常高;第三点是,前几年造船业在国内的经营很差,基本不挣钱,行业正处在底部。2006年,正是产业转移开始体现在财务数据的起点,所以,我强烈建议公司买入。

  证券时报记者:您提到中观策略有很多层次,除了产业转移外,您还提到由于新技术的应用而带来的行业格局的变化,能否具体谈一下?

  张弢:2009年初,3G正式推出,我当时重投了一个做手机分销的股票,为我的组合创造了超额收益。看好的理由是联通刚刚引进3G,而3G的推出带来了整个运营商格局的变化,手机分销商的价值开始体现。这个时期,这家手机分销厂商不仅得到了相关运营商的补贴,同时还增强了和手机厂商的谈判能力。除此之外,在个股层面,这家公司以前毛利率很低,利润率则更低,当行业竞争格局改变之后,它的利润弹性变化巨大,这就是行业格局变化带来投资机会。

  证券时报记者:您曾谈到宏观层面也能提供中观的线索,能举例么?

  张弢:很简单,比如基于对经济是通胀和通缩的判断,组合里的股票一定不同。今年年初,我判断今年是CPI下降的环境,所以,我的组合里一直没有煤炭类价格驱动的股票。

  证券时报记者:从中观策略的角度,您还看好哪类的股票?

  张弢:消费品和医药,这类股票的中观因素比较稳定,这个行业是看到十年以上的。

  我认为,中国目前的消费处在一个起步前段,消费升级的空间还是非常大。过去几十年,中国的财富分配从投入要素角度来说,分配给了资本,谁有资本,谁就能挣更多的钱。但是越往后,随着资本价格上涨,中国已渐渐成为CPI高度敏感的经济体。在这种趋势下,整个社会财富分配会越来越倾向于人力、劳动力方面,资本获得的蛋糕慢慢会缩小。所以,植根于老百姓基础需求的消费动力是很足的。

  证券时报记者:结合您的中观策略,能否举个具体的投资案例?

  张弢:比如说我长期看好的一只日用消费品个股,我从2007年开始投资它。这只股票出现在我以往管理的很多组合里,包括当年我管理的社保账户以及企业年金,也包括我之前管理的嘉实增长的和嘉实策略。这个公司我差不多一年要去十趟以上。

  证券时报记者:您看好的具体理由是什么呢?

  张弢:大池子才有可能养大鱼。首先,这个公司处在一个大行业里,行业在全球产生过宝洁这样的上万亿市值的公司,第二大公司联合利华市值规模也很大;第二,从精选个股的角度来说,这个公司的能力在国内是最好的,管理层知道如何做消费品。从竞争力的角度来看,在由宝洁和联合利华构成的不对等竞争的行业里,这个行业大部分本土品牌如小护士、大宝都被卖给宝洁和联合利华之后,它2011年实现了36亿左右的收入,今年有望实现40多亿的收入,已经有体量和宝洁、联合利华在某个子行业竞争;另外,我还看好它的理由即是去年底整个集团顺利实现了改制。因为体制的变化,它在很多环节都有着巨大的弹性,所以业绩增长一定是跳跃性的,而不是简单的线性外推。我2007年左右买这个公司股票的时候,它当时只有三四十亿的市值,现在则有200亿的市值。但是我觉得以它现有的体制,以现有的产品,它将很快达到500到1000亿的市值。

  证券时报记者:众所周知,消费类的股票估值都很高,您是权衡这类股票的成长性和估值上的压力?

  张弢:首先,你要比市场其他投资者对公司的前景看得稍微长一点。你要挖掘这个公司超越市场预期的价值。同时,你还要去发现这个公司潜在的一些风险。

  证券时报记者:那么,您的这种中观策略的方法论是如何形成的呢?

  张弢:主要是总结自己的一些投资经验以及教训。正如2006年,我虽然找到了为公司赚了十几倍的股票,但回过头来看,我当时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就是没买造船股。由于造船行业正处在景气周期,几乎所有的造船类股票都涨了十倍左右,上涨的最核心驱动因素是行业因素,而等到行业见顶向下的时候,无论怎样管理都没有用了。这个变化加深了我对中观因素的认识。其实,我刚开始做投资时过分强调个股的贡献,但随着自己的不断学习和体会,后期越发重视中观层面的把握。

 

 

 

 

嘉实研究精选基金经理张弢 赢在中观策略

2012-07-16

    “中观策略内容很丰富,既包括宏观变化带来的线索,一些产业演进的变化,还包括新技术的使用所带来的行业格局变化,如3G的应用。”嘉实研究精选基金经理张弢如是说

                                           无论是在银河证券的基金评价体系还是海通证券的基金评价体系,甚或是晨星的基金评价体系,张弢管理的嘉实研究精选均被评为五星基金,在牛市、熊市甚或震荡市的接替中,是什么样的方法创造了如此稳定的业绩,证券时报记者采访了该基金的基金经理张弢。

  证券时报记者:您将业绩取得的原因归纳为中观投资策略,能否谈谈您制胜的法宝中观投资策略?它与行业投资和主题投资相比有何不同?

  张弢:我所指的中观策略包含的内容很丰富,既包括宏观变化带来的线索,一些产业演进的变化如国际上造船工业和电子行业的产业转移,还包括新技术的使用所带来的行业格局的变化,如3G的应用。我通常会通过中观层面选择投资线索以及防范组合风险,并通过精选个股来实现更大的收益。

  在现阶段的中国,我觉得挖掘中观层面的因素是能够带来稳定超额收益的。原因有三:首先,中观策略适合中国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过去十几年来,很多为投资者带来超额收益的好公司,不仅仅因为它本身管理优秀,更重要的原因是它所在的产业恰逢景气周期。近几年来,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带动了一批如三一、中联等装备制造业类企业,同时,华为以及中兴也在全体通信大投资的背景下而共同发展起来的;第二,从中观的角度出发,能够让我的研究聚焦,找到一批投资效率高的投资标的;第三,对中观层面的考虑可以更好地识别投资组合的风险收益特征,有效地把控风险。如果一个基金组合里的股票特性很分散,实际上是很难从单个股票的风险来度量组合风险的。

  证券时报记者:能否结合投资实践具体谈一下中观策略的应用?

  张弢:2005年开始我到嘉实做机械和汽车行业研究员,2006年我重点推荐的就是一只造船股,嘉实买了该股流通盘的25%,股票从2006年开始涨,一直涨到2007年八九月份,从不到20元钱,最高涨到300元钱,为公司获得了十几倍利润。

  证券时报记者:那时看好这个企业的理由是什么?这个案例主要是您中观策略哪部分理念的体现?

  张弢:这是中观策略中产业转移的典型案例。首先,2006年我观察到造船业中心正从日本转移到韩国,也即将从韩国转移到中国,这个行业的收入面临快速增长,这是最强的中观支撑因素;第二,除了考虑中观因素外,我特别强调和行业的资产特点相结合。造船业本身的特点是重资产的行业,重资产的行业意味着毛利率带来的利润弹性是很高的。一旦业绩稍微突破,它的盈利将非常高;第三点是,前几年造船业在国内的经营很差,基本不挣钱,行业正处在底部。2006年,正是产业转移开始体现在财务数据的起点,所以,我强烈建议公司买入。

  证券时报记者:您提到中观策略有很多层次,除了产业转移外,您还提到由于新技术的应用而带来的行业格局的变化,能否具体谈一下?

  张弢:2009年初,3G正式推出,我当时重投了一个做手机分销的股票,为我的组合创造了超额收益。看好的理由是联通刚刚引进3G,而3G的推出带来了整个运营商格局的变化,手机分销商的价值开始体现。这个时期,这家手机分销厂商不仅得到了相关运营商的补贴,同时还增强了和手机厂商的谈判能力。除此之外,在个股层面,这家公司以前毛利率很低,利润率则更低,当行业竞争格局改变之后,它的利润弹性变化巨大,这就是行业格局变化带来投资机会。

  证券时报记者:您曾谈到宏观层面也能提供中观的线索,能举例么?

  张弢:很简单,比如基于对经济是通胀和通缩的判断,组合里的股票一定不同。今年年初,我判断今年是CPI下降的环境,所以,我的组合里一直没有煤炭类价格驱动的股票。

  证券时报记者:从中观策略的角度,您还看好哪类的股票?

  张弢:消费品和医药,这类股票的中观因素比较稳定,这个行业是看到十年以上的。

  我认为,中国目前的消费处在一个起步前段,消费升级的空间还是非常大。过去几十年,中国的财富分配从投入要素角度来说,分配给了资本,谁有资本,谁就能挣更多的钱。但是越往后,随着资本价格上涨,中国已渐渐成为CPI高度敏感的经济体。在这种趋势下,整个社会财富分配会越来越倾向于人力、劳动力方面,资本获得的蛋糕慢慢会缩小。所以,植根于老百姓基础需求的消费动力是很足的。

  证券时报记者:结合您的中观策略,能否举个具体的投资案例?

  张弢:比如说我长期看好的一只日用消费品个股,我从2007年开始投资它。这只股票出现在我以往管理的很多组合里,包括当年我管理的社保账户以及企业年金,也包括我之前管理的嘉实增长的和嘉实策略。这个公司我差不多一年要去十趟以上。

  证券时报记者:您看好的具体理由是什么呢?

  张弢:大池子才有可能养大鱼。首先,这个公司处在一个大行业里,行业在全球产生过宝洁这样的上万亿市值的公司,第二大公司联合利华市值规模也很大;第二,从精选个股的角度来说,这个公司的能力在国内是最好的,管理层知道如何做消费品。从竞争力的角度来看,在由宝洁和联合利华构成的不对等竞争的行业里,这个行业大部分本土品牌如小护士、大宝都被卖给宝洁和联合利华之后,它2011年实现了36亿左右的收入,今年有望实现40多亿的收入,已经有体量和宝洁、联合利华在某个子行业竞争;另外,我还看好它的理由即是去年底整个集团顺利实现了改制。因为体制的变化,它在很多环节都有着巨大的弹性,所以业绩增长一定是跳跃性的,而不是简单的线性外推。我2007年左右买这个公司股票的时候,它当时只有三四十亿的市值,现在则有200亿的市值。但是我觉得以它现有的体制,以现有的产品,它将很快达到500到1000亿的市值。

  证券时报记者:众所周知,消费类的股票估值都很高,您是权衡这类股票的成长性和估值上的压力?

  张弢:首先,你要比市场其他投资者对公司的前景看得稍微长一点。你要挖掘这个公司超越市场预期的价值。同时,你还要去发现这个公司潜在的一些风险。

  证券时报记者:那么,您的这种中观策略的方法论是如何形成的呢?

  张弢:主要是总结自己的一些投资经验以及教训。正如2006年,我虽然找到了为公司赚了十几倍的股票,但回过头来看,我当时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就是没买造船股。由于造船行业正处在景气周期,几乎所有的造船类股票都涨了十倍左右,上涨的最核心驱动因素是行业因素,而等到行业见顶向下的时候,无论怎样管理都没有用了。这个变化加深了我对中观因素的认识。其实,我刚开始做投资时过分强调个股的贡献,但随着自己的不断学习和体会,后期越发重视中观层面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