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相关基金

更多

相关资讯

嘉实动态

归凯、姚志鹏、常蓁、肖觅…嘉实大咖们怎么看后市?

字体大小:

今年以来,市场的风格变化较为频繁,做投资的难度陡然加大,意志不坚定的投资者很容易在快速的景气轮动中迷失。那么,立足当下,我们该怎么找出未来的路呢?

归凯:

展望下半年,中国经济复苏增速高点已过,GDP增速将逐季下行,中国乃至全球的复苏动能整体偏弱,如果再往明年看,保增长压力又会有所提升。由于国内通胀压力不大,预计流动性改善的预期会有所增强。在中观行业维度上,我们看到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正在加速推进,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低碳化、国产自主化的趋势不可阻挡;在消费领域,消费科技化也将成为消费升级的主要推动力。

基于上述判断,基金经理认为年内市场仍以震荡为主,但结构性机会仍多,结构重于仓位。后续投资上,基金经理会继续以具备核心竞争力和业绩增长持续性的优质公司作为基本盘,同时积极布局新景气、新业态、新成长。积极而审慎,力争为投资者实现长期卓越回报。

姚志鹏:

今年可能成为非常重要的转折之年,成为布局未来3-5年赢家资产的关键时刻。顺应时代趋势、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宁组合”的关注度目前正在持续酝酿和提升,目前可能是布局这类企业的黄金时刻,正如16年对于茅指数布局的意义。

从中长期5-10年的维度来看,中国企业拥有全球范围内最为稀缺的稳定成长性,特别是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企业,社会财富向权益资产的配置提升也是长期趋势,我们非常看好中长期的市场表现,也是中国国运之重要体现。

我们看好新硬件终端汽车行业电动化和电子化的机会,同时看好数字化转型的产业机会,以及在这个背景下,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先锋企业。

谭丽:

经济高位回落,周期股盈利已经较为丰厚,科技股估值过高,消费股经过多年牛市后,性价比也不具有很强的吸引力,确实在这个时候选股难度在加大,我们认为除了大盘价值外,中小盘的成长股中还是有很多值得挖掘的机会,我们在上半年已经在这方面找到一些标的,下半年我们仍然会沿着这个思路,积极寻找个股配置进入组合。

市场的估值体系可能是更需要讨论的地方,这是一个中枢估值水平不高,但分化极为严重的市场,比历史任何时候都要更加撕裂。虽然我们认为一些国家扶持的代表经济转型方向的领域是非常值得重视的行业,其中会涌现出较多的投资机会,但最终落实到个股,我们仍然需要定价,如果不需要定价,实际上就不需要主动投资,我们不想简单评论高估值资产在下半年是否有崩塌的风险,但我们在选股时始终会综合考虑行业空间、盈利模式、竞争结构以及竞争优势以及估值水平,简单的说,不会放松对安全边际的要求,可能我们会错过很多牛股,但我们希望抓住我们能够把握的机会,最终获得长期可观的收益率。

张金涛:

我们预计下半年A股和港股市场仍将呈现震荡格局,结构性机会仍然比较丰富,但是市场会对估值和盈利质量更加苛刻。下半年的主要的投资风险仍然是行业监管政策风险,我们对面临监管逆风的行业保持谨慎。

投资策略上,我们会继续保持中高仓位运作。在经济结构性改革以及科技进步的大背景下,我们会持续优化组合结构,以消费、医药、科技、先进制造为主要布局领域,持续挖掘具有较高成长潜力的优质个股。操作中,我们特别关注三类机会:

1)优秀龙头企业在合理的价位上持续创造价值带来的赚取长期回报的机会;

2)行业发展过程中(包括新兴行业),有快速成长潜力的公司在由小变大的过程中被市场低估或误判带来的获取超额投资回报的机会;

3)价值股被低估带来的估值回归以及股息回报率的收益机会。这三类投资类型的标的我们会根据市场情况、经济周期以及风险偏好的阶段不同进行调整,但整体而言优质的可创造持续回报的股票以及价值股会是本基金的压舱石。我们会继续通过基于公司长期价值创造的研究,努力为投资者提供超额回报。

胡涛:

从较长期投资角度来看,随着长期经济结构转型GDP增速逐渐下台阶,周期性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仍会存在,从长期投资角度看更看好经济转型中长期更为受益的行业,如创新药,医疗服务,消费升级,先进制造设备进口替代等。这些领域中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公司更具长期投资价值。虽然经济增速下降,但并不改变这些领域龙头公司的长期持续增长,长期持有这些优质公司会带来较好的长期回报和超额收益。

洪流:

中国经济总量已经逐步进入平稳、高质量增长的阶段,产业升级空间仍旧巨大,科技带来的生产效率提升、行业更迭速度加快不容忽视。落实到投资层面,在传统行业龙头增速放缓的情况下,我们必须降低个股集中度,去寻找更多新兴行业的中小型公司。

短期维度,市场在经历了二季度的分化后,潜在风险提升,我们将秉持谨慎的态度,选择优秀且能用业绩消化估值的好公司,以真正的持续成长来抵御市场风险。

长期维度,我们维持对于权益市场的乐观判断:无风险收益率在“打破刚性兑付”后依然将呈系统性下行趋势,“房住不炒”背景下中国百姓通过公募基金增配资本市场的大趋势仍在演进初期,同时新一代企业家也有着不逊于前辈的战略眼光与定力,长期看好权益市场的投资机会。

常蓁:

我们判断下半年仍然存在一定的结构性机会,也坚持在继续努力挖掘战略性投资机会的同时,注重防范高估值风险。在经历了两年大幅上涨后,也希望大家能够把预期收益率放低,调整好心态面对市场的波动。

我们主要从长期角度,把握下面的几类机会:

1)长期发展逻辑较好,竞争壁垒较高的以高端白酒、家电、医疗服务为代表的消费类优质个股;

2)在国际上具有竞争优势的制造业龙头;

3)商业模式稳定、长期空间较大、竞争优势明显、估值有吸引力的,符合经济转型需要的科技创新型企业。我们认为,以合理的价格买入优质公司并长期持有是持续获得超额回报的有效途径,希望从最本质的规律出发,在不确定的未来中寻找更确定的机会,继续优化组合,力求赢得长期稳定的回报。

肖觅:

全球范围看,新冠疫情仍在继续,但对全球总需求的边际影响开始减小:一方面疫苗在全球范围逐渐普及,一个显著的效果是降低疫情对医疗资源的消耗,疫苗普及较好的国家经济活动有明显恢复;另一方面,部分国家采取了“群体免疫”的消极应对策略,客观上也看到了经济活动的逐渐恢复。与此同时,我们在结构上看到了两个重要变化,一是疫情倒逼的信息化、线上化在各行各业迅速推进,全球的生产率都有显著提升,二是因为供给端长期以来的欠账和宽松的货币环境,大宗商品价格、服务业价格也出现明显提升,带来了明显的通胀压力。在疫情反复的大背景下,这种较强的经济活动,以及其所伴随的生产率提升和通胀都会维持相当一段时间,证券市场的走势就会相当程度上决定于政策制定者如何看待这种经济基本面的组合。一种可能性是疫情持续反复导致一直无法达到充分就业,政策层面的宽松难以转向,虽然会看到进一步的贫富差距扩大,但全球证券市场可能会迎来前所未有的大泡沫,其中顺应生产率提升大趋势的行业能看到非常犀利的表现。另一种可能性是就业持续改善,宽松政策最终退出,社会公平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但因为市场定价基准——利率水平的上行,权益市场出现显著的调整,部分显著低估的传统行业体现出明显的相对收益。目前时间点,我们认为后一种可能性出现的概率会更大,但不管哪种可能性出现,有利于效率提升的行业可能会是未来几年市场持续关注的方向。

吴越:

二季度市场波动依然较大,消费板块经历反弹后再次出现显著下跌,截止7月28日,全市场收益倒数前10的板块中有6个来自消费行业,特别是最近一个月,消费相较新能源/半导体等赛道大幅跑输,很多投资者信心开始动摇,面对这样的环境,有必要重新审视下消费板块的投资价值,重新传达下我们关于未来的中短期判断——年内波动仍大、看好2022年投资机会:如果只以月度和季度维度来衡量,大部分的传统消费业的确面临到宏观需求放缓、居民收入不振、社团渠道冲击、政策扰动以及外资占比过高等不利因素,相比于景气+政策双驱动的新能源等赛道,行业比较框架下的确很难看到彻底的反转。但我对于年底特别是2022年消费板块的机会持非常充足的信心,正如钟摆一样,极致演绎过后通常会迎来极致再平衡,消费和硬科技的剧烈分化更多体现的是中性/谨慎市场环境下存量资金的短期行为,在2022年估值差异有望回归、景气差异也有望回归,特别是必选消费板块随着压力期的度过,明年不排除存在戴维斯双击的机会,我们会紧密跟踪,如果出现反转,消费赛道有望成为全市场新的投资主线。

王贵重:

宏观是波动的,产业是有脉络的。过去十五年,大体可以分三个阶段,05-10年,总量的高速发展;10-15年,移动互联网走进千家万户;16-20年,白酒、医疗服务为代表的消费升级,以及中美博弈背景下的产业升级。那未来5-10年是什么呢?我认为还是促消费、提效率、补短板、和国际化。中国科技的崛起必然带来国力的崛起,国力的崛起必然带来科技的进一步提升。我们会出现很多总部在中国的国际化企业。当然,所有过程都不会一帆风顺。

展望下半年,市场对美国货币政策的常态化会越发的担忧,估值则会呈现更大的压力,对我们选择有性价比的标的会带来更大的挑战,只有科技创新的周期才能够穿越估值收缩的周期。我们也会加大力度寻找符合未来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方向的优质标的。

郝淼:

展望2021年下半年,宏观经济复苏进入中后段,国内需求有转疲弱迹象,货币端边际宽松需要动态观察,但是有可能会呈现边际收紧和结构调整的态势。股票市场结构分化进一步加剧,特别是“茅指数”为代表的核心资产经过几年的持续上涨估值普遍较高,股价波动加大。我们会继续努力挖掘战略性投资机会,同时防范高估值风险。我们仍较为看好未来较长时间资本市场的表现;消费升级和创新将是未来的投资主线。就医药行业来看,医疗服务行业相对政策免疫,超额收益非常明显。

下半年行业政策压力会相对上半年大,骨科耗材集采及新一轮的创新药谈判预计会陆续展开,相关公司的股价表现有可能会受压制。我们长期看好创新药和创新器械的持续成长性,以及生物药、医疗服务细分领域的投资机会;中期角度,创新药产业链受益于医药行业研发投入的加大和国际产业转移,特色原料药产业全球竞争地位提升并在进行产业升级,医疗器械细分领域受益于进口替代,疫苗受益消费升级是重点关注的方向。

此外,医药行业中也存在卡脖子的关键原材料、耗材、设备等上游支持产业,我们认为在这个方向未来会涌现较多的投资机会。

刘杰:

第一,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是大势所趋,而且产业化落地速度越来越快,这是目前组合配置的主要方向。目前国内电动车渗透率已经超过10%,进入渗透率快速提升阶段。而且,价格在20-50万车型渗透率提升更快,代表行业进入需求驱动的良性阶段,增长持续性更强。随着电动化的推荐,车的智能化也随之而来,与之配套的硬件和软件企业也都存在机会;第二,半导体受益于短期行业高景气以及长期进口替代。随着国产化的推进,大量的设备、零部件以及材料公司会有非线性成长,这也带来丰富的投资机会;第三,传统化工龙头公司未来受益于碳达峰和碳中和,是更长久的供给侧改革,未来化工龙头公司的盈利波动性会下降,盈利中枢会显著提升;第四,军工行业景气持续。过去配置思路偏行业贝塔,现在寻找中观有持续增长逻辑,估值有性价比的个股。

风险提示:基金投资需谨慎。投资人应当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特别是特有风险,并根据自身投资目的、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是否和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谨慎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或本金不受损失。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业绩,其他基金业绩不构成本基金业绩的保证。

归凯、姚志鹏、常蓁、肖觅…嘉实大咖们怎么看后市?

2021-08-30 来源:嘉实基金V视界 关键词: 基金 投资 理财

今年以来,市场的风格变化较为频繁,做投资的难度陡然加大,意志不坚定的投资者很容易在快速的景气轮动中迷失。

今年以来,市场的风格变化较为频繁,做投资的难度陡然加大,意志不坚定的投资者很容易在快速的景气轮动中迷失。那么,立足当下,我们该怎么找出未来的路呢?

归凯:

展望下半年,中国经济复苏增速高点已过,GDP增速将逐季下行,中国乃至全球的复苏动能整体偏弱,如果再往明年看,保增长压力又会有所提升。由于国内通胀压力不大,预计流动性改善的预期会有所增强。在中观行业维度上,我们看到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正在加速推进,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低碳化、国产自主化的趋势不可阻挡;在消费领域,消费科技化也将成为消费升级的主要推动力。

基于上述判断,基金经理认为年内市场仍以震荡为主,但结构性机会仍多,结构重于仓位。后续投资上,基金经理会继续以具备核心竞争力和业绩增长持续性的优质公司作为基本盘,同时积极布局新景气、新业态、新成长。积极而审慎,力争为投资者实现长期卓越回报。

姚志鹏:

今年可能成为非常重要的转折之年,成为布局未来3-5年赢家资产的关键时刻。顺应时代趋势、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宁组合”的关注度目前正在持续酝酿和提升,目前可能是布局这类企业的黄金时刻,正如16年对于茅指数布局的意义。

从中长期5-10年的维度来看,中国企业拥有全球范围内最为稀缺的稳定成长性,特别是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企业,社会财富向权益资产的配置提升也是长期趋势,我们非常看好中长期的市场表现,也是中国国运之重要体现。

我们看好新硬件终端汽车行业电动化和电子化的机会,同时看好数字化转型的产业机会,以及在这个背景下,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先锋企业。

谭丽:

经济高位回落,周期股盈利已经较为丰厚,科技股估值过高,消费股经过多年牛市后,性价比也不具有很强的吸引力,确实在这个时候选股难度在加大,我们认为除了大盘价值外,中小盘的成长股中还是有很多值得挖掘的机会,我们在上半年已经在这方面找到一些标的,下半年我们仍然会沿着这个思路,积极寻找个股配置进入组合。

市场的估值体系可能是更需要讨论的地方,这是一个中枢估值水平不高,但分化极为严重的市场,比历史任何时候都要更加撕裂。虽然我们认为一些国家扶持的代表经济转型方向的领域是非常值得重视的行业,其中会涌现出较多的投资机会,但最终落实到个股,我们仍然需要定价,如果不需要定价,实际上就不需要主动投资,我们不想简单评论高估值资产在下半年是否有崩塌的风险,但我们在选股时始终会综合考虑行业空间、盈利模式、竞争结构以及竞争优势以及估值水平,简单的说,不会放松对安全边际的要求,可能我们会错过很多牛股,但我们希望抓住我们能够把握的机会,最终获得长期可观的收益率。

张金涛:

我们预计下半年A股和港股市场仍将呈现震荡格局,结构性机会仍然比较丰富,但是市场会对估值和盈利质量更加苛刻。下半年的主要的投资风险仍然是行业监管政策风险,我们对面临监管逆风的行业保持谨慎。

投资策略上,我们会继续保持中高仓位运作。在经济结构性改革以及科技进步的大背景下,我们会持续优化组合结构,以消费、医药、科技、先进制造为主要布局领域,持续挖掘具有较高成长潜力的优质个股。操作中,我们特别关注三类机会:

1)优秀龙头企业在合理的价位上持续创造价值带来的赚取长期回报的机会;

2)行业发展过程中(包括新兴行业),有快速成长潜力的公司在由小变大的过程中被市场低估或误判带来的获取超额投资回报的机会;

3)价值股被低估带来的估值回归以及股息回报率的收益机会。这三类投资类型的标的我们会根据市场情况、经济周期以及风险偏好的阶段不同进行调整,但整体而言优质的可创造持续回报的股票以及价值股会是本基金的压舱石。我们会继续通过基于公司长期价值创造的研究,努力为投资者提供超额回报。

胡涛:

从较长期投资角度来看,随着长期经济结构转型GDP增速逐渐下台阶,周期性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仍会存在,从长期投资角度看更看好经济转型中长期更为受益的行业,如创新药,医疗服务,消费升级,先进制造设备进口替代等。这些领域中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公司更具长期投资价值。虽然经济增速下降,但并不改变这些领域龙头公司的长期持续增长,长期持有这些优质公司会带来较好的长期回报和超额收益。

洪流:

中国经济总量已经逐步进入平稳、高质量增长的阶段,产业升级空间仍旧巨大,科技带来的生产效率提升、行业更迭速度加快不容忽视。落实到投资层面,在传统行业龙头增速放缓的情况下,我们必须降低个股集中度,去寻找更多新兴行业的中小型公司。

短期维度,市场在经历了二季度的分化后,潜在风险提升,我们将秉持谨慎的态度,选择优秀且能用业绩消化估值的好公司,以真正的持续成长来抵御市场风险。

长期维度,我们维持对于权益市场的乐观判断:无风险收益率在“打破刚性兑付”后依然将呈系统性下行趋势,“房住不炒”背景下中国百姓通过公募基金增配资本市场的大趋势仍在演进初期,同时新一代企业家也有着不逊于前辈的战略眼光与定力,长期看好权益市场的投资机会。

常蓁:

我们判断下半年仍然存在一定的结构性机会,也坚持在继续努力挖掘战略性投资机会的同时,注重防范高估值风险。在经历了两年大幅上涨后,也希望大家能够把预期收益率放低,调整好心态面对市场的波动。

我们主要从长期角度,把握下面的几类机会:

1)长期发展逻辑较好,竞争壁垒较高的以高端白酒、家电、医疗服务为代表的消费类优质个股;

2)在国际上具有竞争优势的制造业龙头;

3)商业模式稳定、长期空间较大、竞争优势明显、估值有吸引力的,符合经济转型需要的科技创新型企业。我们认为,以合理的价格买入优质公司并长期持有是持续获得超额回报的有效途径,希望从最本质的规律出发,在不确定的未来中寻找更确定的机会,继续优化组合,力求赢得长期稳定的回报。

肖觅:

全球范围看,新冠疫情仍在继续,但对全球总需求的边际影响开始减小:一方面疫苗在全球范围逐渐普及,一个显著的效果是降低疫情对医疗资源的消耗,疫苗普及较好的国家经济活动有明显恢复;另一方面,部分国家采取了“群体免疫”的消极应对策略,客观上也看到了经济活动的逐渐恢复。与此同时,我们在结构上看到了两个重要变化,一是疫情倒逼的信息化、线上化在各行各业迅速推进,全球的生产率都有显著提升,二是因为供给端长期以来的欠账和宽松的货币环境,大宗商品价格、服务业价格也出现明显提升,带来了明显的通胀压力。在疫情反复的大背景下,这种较强的经济活动,以及其所伴随的生产率提升和通胀都会维持相当一段时间,证券市场的走势就会相当程度上决定于政策制定者如何看待这种经济基本面的组合。一种可能性是疫情持续反复导致一直无法达到充分就业,政策层面的宽松难以转向,虽然会看到进一步的贫富差距扩大,但全球证券市场可能会迎来前所未有的大泡沫,其中顺应生产率提升大趋势的行业能看到非常犀利的表现。另一种可能性是就业持续改善,宽松政策最终退出,社会公平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但因为市场定价基准——利率水平的上行,权益市场出现显著的调整,部分显著低估的传统行业体现出明显的相对收益。目前时间点,我们认为后一种可能性出现的概率会更大,但不管哪种可能性出现,有利于效率提升的行业可能会是未来几年市场持续关注的方向。

吴越:

二季度市场波动依然较大,消费板块经历反弹后再次出现显著下跌,截止7月28日,全市场收益倒数前10的板块中有6个来自消费行业,特别是最近一个月,消费相较新能源/半导体等赛道大幅跑输,很多投资者信心开始动摇,面对这样的环境,有必要重新审视下消费板块的投资价值,重新传达下我们关于未来的中短期判断——年内波动仍大、看好2022年投资机会:如果只以月度和季度维度来衡量,大部分的传统消费业的确面临到宏观需求放缓、居民收入不振、社团渠道冲击、政策扰动以及外资占比过高等不利因素,相比于景气+政策双驱动的新能源等赛道,行业比较框架下的确很难看到彻底的反转。但我对于年底特别是2022年消费板块的机会持非常充足的信心,正如钟摆一样,极致演绎过后通常会迎来极致再平衡,消费和硬科技的剧烈分化更多体现的是中性/谨慎市场环境下存量资金的短期行为,在2022年估值差异有望回归、景气差异也有望回归,特别是必选消费板块随着压力期的度过,明年不排除存在戴维斯双击的机会,我们会紧密跟踪,如果出现反转,消费赛道有望成为全市场新的投资主线。

王贵重:

宏观是波动的,产业是有脉络的。过去十五年,大体可以分三个阶段,05-10年,总量的高速发展;10-15年,移动互联网走进千家万户;16-20年,白酒、医疗服务为代表的消费升级,以及中美博弈背景下的产业升级。那未来5-10年是什么呢?我认为还是促消费、提效率、补短板、和国际化。中国科技的崛起必然带来国力的崛起,国力的崛起必然带来科技的进一步提升。我们会出现很多总部在中国的国际化企业。当然,所有过程都不会一帆风顺。

展望下半年,市场对美国货币政策的常态化会越发的担忧,估值则会呈现更大的压力,对我们选择有性价比的标的会带来更大的挑战,只有科技创新的周期才能够穿越估值收缩的周期。我们也会加大力度寻找符合未来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方向的优质标的。

郝淼:

展望2021年下半年,宏观经济复苏进入中后段,国内需求有转疲弱迹象,货币端边际宽松需要动态观察,但是有可能会呈现边际收紧和结构调整的态势。股票市场结构分化进一步加剧,特别是“茅指数”为代表的核心资产经过几年的持续上涨估值普遍较高,股价波动加大。我们会继续努力挖掘战略性投资机会,同时防范高估值风险。我们仍较为看好未来较长时间资本市场的表现;消费升级和创新将是未来的投资主线。就医药行业来看,医疗服务行业相对政策免疫,超额收益非常明显。

下半年行业政策压力会相对上半年大,骨科耗材集采及新一轮的创新药谈判预计会陆续展开,相关公司的股价表现有可能会受压制。我们长期看好创新药和创新器械的持续成长性,以及生物药、医疗服务细分领域的投资机会;中期角度,创新药产业链受益于医药行业研发投入的加大和国际产业转移,特色原料药产业全球竞争地位提升并在进行产业升级,医疗器械细分领域受益于进口替代,疫苗受益消费升级是重点关注的方向。

此外,医药行业中也存在卡脖子的关键原材料、耗材、设备等上游支持产业,我们认为在这个方向未来会涌现较多的投资机会。

刘杰:

第一,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是大势所趋,而且产业化落地速度越来越快,这是目前组合配置的主要方向。目前国内电动车渗透率已经超过10%,进入渗透率快速提升阶段。而且,价格在20-50万车型渗透率提升更快,代表行业进入需求驱动的良性阶段,增长持续性更强。随着电动化的推荐,车的智能化也随之而来,与之配套的硬件和软件企业也都存在机会;第二,半导体受益于短期行业高景气以及长期进口替代。随着国产化的推进,大量的设备、零部件以及材料公司会有非线性成长,这也带来丰富的投资机会;第三,传统化工龙头公司未来受益于碳达峰和碳中和,是更长久的供给侧改革,未来化工龙头公司的盈利波动性会下降,盈利中枢会显著提升;第四,军工行业景气持续。过去配置思路偏行业贝塔,现在寻找中观有持续增长逻辑,估值有性价比的个股。

风险提示:基金投资需谨慎。投资人应当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特别是特有风险,并根据自身投资目的、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是否和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谨慎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或本金不受损失。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业绩,其他基金业绩不构成本基金业绩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