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相关基金

更多

相关资讯

嘉实动态

陶荣辉:个人投资者该如何做好财富管理?

字体大小:

问:近年A股市场的生态悄然发生了很多变化,包括科创板的推出、注册制的改革,您觉得这些变化对个人投资者有什么样的启示呢?

陶荣辉:A股的生态,其实这几年发生了特别大的变化。我觉得具体有这么几点,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科创板的推出、注册制的推出,包括整个退市制度的完善,引入了新陈代谢和优胜劣汰的这样一个机制。

美国的股票市场之所以是一个长期的牛市,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国的资本市场孕育了一批世界上最伟大的企业,而这些优秀企业其实是通过优胜劣汰诞生的。

所以我觉得A股引入注册制,包括退市制度完善,实际上使得我们的市场变成了“活水”。这个“活水”能够孵育更多的伟大的企业。这是第一个变化。

第二个变化就是整个市场的机构化程度在大幅提升,包括机构、外资,介入市场的程度都在日益提升,使得市场专业化的程度也在大幅提升。

第三个变化是中小市值股票的成交量在萎缩。这也是2015年以来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就是A股的港股化、A股的美股化。

其实我们可以看到,在海外发达国家的市场,中小市值股票的成交占比是非常低的,基本上低于5%。而在A股市场,这个数据在2020年已经降低到了16%。但是历史上,其实中小市值股票的成交是非常活跃的,占比是非常高的。这样一个情况下,整个A股头部化的趋势应该也是越来越明显。这是三个生态的变化。

以前我们的市场还处于发展初期。我们之前也说,过去股民是瞧不起基民的,因为股民靠着自己胆子大,听听消息,有的时候也能够博取不错的收益。但是随着A股生态的变化,不好的股票、劣质的股票可能会退市,可能会有清零的风险。所以对个人投资者来说,相信专业、把资金交给专业的管理人,可能是一个更好的方式。

第二点,应该说资本市场的生态变化,包括“活水”机制的引入,使得我们这个市场从长期来看,有更好的慢牛的基础。所以我觉得从理财角度来说,不妨跟美国一样,更多的通过基金投资、通过资本市场去实现,加大对于资本市场的配置。我觉得这也是在这样一个新生态下,每个人需要去考虑的。

问:在财富管理领域,资管新规也在逐步落地,在刚兑打破的大背景下,嘉实财富是如何做应对和转型的?

陶荣辉:2018年的资管新规,对于中国的资管行业,包括财富管理行业,我觉得都是一个划时代的事。这个事其实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我们经济的基本面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

过往,中国经济的增长主要靠基建和投资,而基建和投资是融资依赖度非常高的两个行业,需要借大量的钱。所以过去我们的资管和财管,很多时候是围绕信贷的生态来展开。固收类的产品,特别是高度依赖信贷的固收类的产品,比如银行的理财、信托的产品,都是投资人的心头好,到今天依然有非常多的拥趸者。

但是一方面,“房住不炒”作为一个国策;另外,中国的宏观杠杆率,也就是我们的债务,已经占到了我们GDP的接近2.7倍,这在国际上已经是一个比较高的水平,让影子银行、让表外的信贷体系继续扩张,可能会引入更多的金融风险。这是2018年资管新规推出的大的背景。

它的结果是什么呢?我们的体感就是理财变得越来越难了,一方面是利率的下行,一方面是违约的上升,还有产品的净值化。

过去客户在银行买理财,买的都是预期收益型,现在我们发现理财产品变得越来越像基金产品,会有波动,会有回撤。过去我们买的信托都是有很强的刚兑预期,但是现在我们看到,信托违约率也在上升,信托变得不再安全。这给百姓理财提出了非常大的挑战。

嘉实财富在应对这些变化时,就像我之前说的,引入了一些新的生息的方式。因为过去我们买理财也好,买信托也好,本质上寻求的是稳定的现金流,是生息资产。理财和信托基本可以归结为时间的生息和信用的生息。

嘉实财富应该说对于波动的升息和权益的生息,还是有一些比较独特的理解。投资人希望有稳定的现金流、希望有稳定的生息资产,我觉得没有错,这是一个刚需。只是说这样一个刚需,过去我们可能是用信托、用理财去满足,而今天,当利率下行、违约上升时,我们通过波动、通过权益市场的融券的成本,去给客户做另类的生息,应该说还是取得了不错的结果。

同时,我们也加大了对于权益、对于长期投资的投资者教育。从一些两年、三年持有期的长期持有的权益产品的历史业绩来看,只要你愿意拿两年、三年以上,其实有95%以上的可能性会赚钱。所以这种长期持有的权益产品,基本可以把它当成长期性的理财去考虑。就是我们说的,短期看起来非常不确定、波动性很高的权益产品,其实长期它恰恰是安全的,因为它提供了购买力的保障,帮你实现了资金的保值和增值。

从这个角度去理解,适当地拉长权益投资的期限,其实也是能够非常好地弥补资管新规之后固收产品的缺失。

问:同样在2018年,个人投资者可能也看到了一个新的所谓的市场机会,就是港股市场。它调整了上市的规则,就是越来越多的新经济公司开始愿意在港股市场上市。关于港股投资,您有没有一些新的体会可以跟投资者分享?港股投资是不是值得放进个人投资的组合里面呢?

陶荣辉:我觉得第一,专业的事还是要交给专业的人。我自己是不太建议个人投资者参与港股市场的。在A股炒股已经很不容易了,而且这几年其实股民过得不太好,赚钱不容易,是因为市场生态发生了变化。

港股更是如此。港股是一个机构投资者占比更高、外资介入更深、市场的专业化和机构化程度更高的市场。所以港股是有很多仙股的,有很多小股票,根本没有流动性,买了就卖不掉。

所以我觉得第一点,港股是一个分散投资的配置机会,但是一定要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通过专业的投资机构、资产管理机构合理安排港股的配置。因为最终,你的配置是为了理财,为了实现你的投资目标。

第二点,港股之所以和A股有一定的互补性,或者说是一个更多的投资机会,是因为有非常多的中国的科技股选择在香港市场上市。香港其实是这两年全球IPO最活跃的市场,包括腾讯、美团、阿里、小米,有非常多的中国的新的科技龙头、头部企业选择在香港市场上市。

权益市场的价值创造是属于少数人和少数企业的。过去30年,全球6万多家上市公司,真正创造价值的只有800多家。所以选择港股,是因为港股有一批中国最优秀的企业,但是这件事一定要交给专业的人去做。

问:很多人都在探讨一个话题——整个居民资产配置里面,金融资产的占比是越来越高的。对于理财类的资产配置,您对投资者有什么样的一些建议?

陶荣辉:中国居民资产配置中,金融资产的占比非常低,广义金融资产大概只有12%。如果是狭义的金融资产,比如基金和股票,就是跟二级市场相关的,占比大概只有3%。这样一个非常低的占比,从国际同比来看,其实是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

我们预测,未来20年到30年,中国老百姓的金融资产配置会提升到30%左右。所以现在来看,是一个巨大的空间,也是机会。

其实对于老百姓来说,我觉得有几点非常重要。第一,大部分人理财的钱其实是长钱。除了日常生活需要的流动性的要求,其实大部分的钱是不动的。

我们很多的客户,其实过往在银行、在信托,是滚动在做理财和投资。这笔钱可能在这做6个月,6个月后又滚动一次,有的人滚动了10年,其实本金从来没动过。大家要的实际上就是每一期到期产生的这部分收益。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把长钱短做了,就是我们用一些短久期的资产,比如6个月的理财、一年的信托,来实现长期理财的目标。我觉得这个思维需要改,因为长钱应该长投。

长期来看,不论中国还是美国,权益投资是唯一可以长期战胜货币增速的一种投资方式。我觉得对于长钱来说,在适当的情况下,可以忘掉短期的波动。

我经常跟客户讲,你买了房子,房产证在你手里,房子永远是你的,但是因为房子没有流动性,你看不到价格的波动,所以你就很安心地拿着,你就挣到大钱了。同样的道理,茅台如果不上市,你当它的股东,持有非上市的股权,每年15%~20%的股东回报,我相信你也会长期持有,你也不会动,可能长期看,你会有非常丰厚的回报。但是恰恰因为它上市了,有了价格的波动,你就没办法做到长期持有了。这是因为短期价格的波动影响了你的情绪。

所以,我建议投资人还是应该更多地去关注长期的事,关注企业的价值,因为最终价格不过是价值在二级市场的一个体现而已。所以应该关注的是这棵树,而不是树的影子。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有大量的理财是可以做转移的。对于一些原本通过滚动投资去做的长钱的短线投资,可以适当拉长资产端的久期,比如以长期的权益、以一些长期的实物资产作为长期投资的载体。

短期的流动性安排,也可以通过一些资本市场的工具实现。

所以从大的背景来看,围绕信贷体系展开的、过去有刚兑预期的理财和信托,未来供给一定是越来越少,风险也会越来越高。适当加大对于资本市场配置的力度,做到长钱长投、短钱短投,我觉得是投资人应该去思考和践行的一件事。

问:您觉得做投资应该给大家传递一个什么样的价值理念?

陶荣辉:我觉得要最重要的其实是价值创造,而不是价格的波动,这是我们每一个做理财的人都需要去思考的一个问题。 

*风险提示: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基金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文中基金产品标的指数的历史涨跌幅不预示基金产品未来业绩表现。基金投资需谨慎。

陶荣辉:个人投资者该如何做好财富管理?

2021-09-09 来源:嘉实基金 关键词: 基金 投资 理财

近年A股市场的生态悄然发生了很多变化,包括科创板的推出、注册制的改革,您觉得这些变化对个人投资者有什么样的启示呢?

问:近年A股市场的生态悄然发生了很多变化,包括科创板的推出、注册制的改革,您觉得这些变化对个人投资者有什么样的启示呢?

陶荣辉:A股的生态,其实这几年发生了特别大的变化。我觉得具体有这么几点,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科创板的推出、注册制的推出,包括整个退市制度的完善,引入了新陈代谢和优胜劣汰的这样一个机制。

美国的股票市场之所以是一个长期的牛市,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国的资本市场孕育了一批世界上最伟大的企业,而这些优秀企业其实是通过优胜劣汰诞生的。

所以我觉得A股引入注册制,包括退市制度完善,实际上使得我们的市场变成了“活水”。这个“活水”能够孵育更多的伟大的企业。这是第一个变化。

第二个变化就是整个市场的机构化程度在大幅提升,包括机构、外资,介入市场的程度都在日益提升,使得市场专业化的程度也在大幅提升。

第三个变化是中小市值股票的成交量在萎缩。这也是2015年以来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就是A股的港股化、A股的美股化。

其实我们可以看到,在海外发达国家的市场,中小市值股票的成交占比是非常低的,基本上低于5%。而在A股市场,这个数据在2020年已经降低到了16%。但是历史上,其实中小市值股票的成交是非常活跃的,占比是非常高的。这样一个情况下,整个A股头部化的趋势应该也是越来越明显。这是三个生态的变化。

以前我们的市场还处于发展初期。我们之前也说,过去股民是瞧不起基民的,因为股民靠着自己胆子大,听听消息,有的时候也能够博取不错的收益。但是随着A股生态的变化,不好的股票、劣质的股票可能会退市,可能会有清零的风险。所以对个人投资者来说,相信专业、把资金交给专业的管理人,可能是一个更好的方式。

第二点,应该说资本市场的生态变化,包括“活水”机制的引入,使得我们这个市场从长期来看,有更好的慢牛的基础。所以我觉得从理财角度来说,不妨跟美国一样,更多的通过基金投资、通过资本市场去实现,加大对于资本市场的配置。我觉得这也是在这样一个新生态下,每个人需要去考虑的。

问:在财富管理领域,资管新规也在逐步落地,在刚兑打破的大背景下,嘉实财富是如何做应对和转型的?

陶荣辉:2018年的资管新规,对于中国的资管行业,包括财富管理行业,我觉得都是一个划时代的事。这个事其实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我们经济的基本面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

过往,中国经济的增长主要靠基建和投资,而基建和投资是融资依赖度非常高的两个行业,需要借大量的钱。所以过去我们的资管和财管,很多时候是围绕信贷的生态来展开。固收类的产品,特别是高度依赖信贷的固收类的产品,比如银行的理财、信托的产品,都是投资人的心头好,到今天依然有非常多的拥趸者。

但是一方面,“房住不炒”作为一个国策;另外,中国的宏观杠杆率,也就是我们的债务,已经占到了我们GDP的接近2.7倍,这在国际上已经是一个比较高的水平,让影子银行、让表外的信贷体系继续扩张,可能会引入更多的金融风险。这是2018年资管新规推出的大的背景。

它的结果是什么呢?我们的体感就是理财变得越来越难了,一方面是利率的下行,一方面是违约的上升,还有产品的净值化。

过去客户在银行买理财,买的都是预期收益型,现在我们发现理财产品变得越来越像基金产品,会有波动,会有回撤。过去我们买的信托都是有很强的刚兑预期,但是现在我们看到,信托违约率也在上升,信托变得不再安全。这给百姓理财提出了非常大的挑战。

嘉实财富在应对这些变化时,就像我之前说的,引入了一些新的生息的方式。因为过去我们买理财也好,买信托也好,本质上寻求的是稳定的现金流,是生息资产。理财和信托基本可以归结为时间的生息和信用的生息。

嘉实财富应该说对于波动的升息和权益的生息,还是有一些比较独特的理解。投资人希望有稳定的现金流、希望有稳定的生息资产,我觉得没有错,这是一个刚需。只是说这样一个刚需,过去我们可能是用信托、用理财去满足,而今天,当利率下行、违约上升时,我们通过波动、通过权益市场的融券的成本,去给客户做另类的生息,应该说还是取得了不错的结果。

同时,我们也加大了对于权益、对于长期投资的投资者教育。从一些两年、三年持有期的长期持有的权益产品的历史业绩来看,只要你愿意拿两年、三年以上,其实有95%以上的可能性会赚钱。所以这种长期持有的权益产品,基本可以把它当成长期性的理财去考虑。就是我们说的,短期看起来非常不确定、波动性很高的权益产品,其实长期它恰恰是安全的,因为它提供了购买力的保障,帮你实现了资金的保值和增值。

从这个角度去理解,适当地拉长权益投资的期限,其实也是能够非常好地弥补资管新规之后固收产品的缺失。

问:同样在2018年,个人投资者可能也看到了一个新的所谓的市场机会,就是港股市场。它调整了上市的规则,就是越来越多的新经济公司开始愿意在港股市场上市。关于港股投资,您有没有一些新的体会可以跟投资者分享?港股投资是不是值得放进个人投资的组合里面呢?

陶荣辉:我觉得第一,专业的事还是要交给专业的人。我自己是不太建议个人投资者参与港股市场的。在A股炒股已经很不容易了,而且这几年其实股民过得不太好,赚钱不容易,是因为市场生态发生了变化。

港股更是如此。港股是一个机构投资者占比更高、外资介入更深、市场的专业化和机构化程度更高的市场。所以港股是有很多仙股的,有很多小股票,根本没有流动性,买了就卖不掉。

所以我觉得第一点,港股是一个分散投资的配置机会,但是一定要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通过专业的投资机构、资产管理机构合理安排港股的配置。因为最终,你的配置是为了理财,为了实现你的投资目标。

第二点,港股之所以和A股有一定的互补性,或者说是一个更多的投资机会,是因为有非常多的中国的科技股选择在香港市场上市。香港其实是这两年全球IPO最活跃的市场,包括腾讯、美团、阿里、小米,有非常多的中国的新的科技龙头、头部企业选择在香港市场上市。

权益市场的价值创造是属于少数人和少数企业的。过去30年,全球6万多家上市公司,真正创造价值的只有800多家。所以选择港股,是因为港股有一批中国最优秀的企业,但是这件事一定要交给专业的人去做。

问:很多人都在探讨一个话题——整个居民资产配置里面,金融资产的占比是越来越高的。对于理财类的资产配置,您对投资者有什么样的一些建议?

陶荣辉:中国居民资产配置中,金融资产的占比非常低,广义金融资产大概只有12%。如果是狭义的金融资产,比如基金和股票,就是跟二级市场相关的,占比大概只有3%。这样一个非常低的占比,从国际同比来看,其实是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

我们预测,未来20年到30年,中国老百姓的金融资产配置会提升到30%左右。所以现在来看,是一个巨大的空间,也是机会。

其实对于老百姓来说,我觉得有几点非常重要。第一,大部分人理财的钱其实是长钱。除了日常生活需要的流动性的要求,其实大部分的钱是不动的。

我们很多的客户,其实过往在银行、在信托,是滚动在做理财和投资。这笔钱可能在这做6个月,6个月后又滚动一次,有的人滚动了10年,其实本金从来没动过。大家要的实际上就是每一期到期产生的这部分收益。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把长钱短做了,就是我们用一些短久期的资产,比如6个月的理财、一年的信托,来实现长期理财的目标。我觉得这个思维需要改,因为长钱应该长投。

长期来看,不论中国还是美国,权益投资是唯一可以长期战胜货币增速的一种投资方式。我觉得对于长钱来说,在适当的情况下,可以忘掉短期的波动。

我经常跟客户讲,你买了房子,房产证在你手里,房子永远是你的,但是因为房子没有流动性,你看不到价格的波动,所以你就很安心地拿着,你就挣到大钱了。同样的道理,茅台如果不上市,你当它的股东,持有非上市的股权,每年15%~20%的股东回报,我相信你也会长期持有,你也不会动,可能长期看,你会有非常丰厚的回报。但是恰恰因为它上市了,有了价格的波动,你就没办法做到长期持有了。这是因为短期价格的波动影响了你的情绪。

所以,我建议投资人还是应该更多地去关注长期的事,关注企业的价值,因为最终价格不过是价值在二级市场的一个体现而已。所以应该关注的是这棵树,而不是树的影子。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有大量的理财是可以做转移的。对于一些原本通过滚动投资去做的长钱的短线投资,可以适当拉长资产端的久期,比如以长期的权益、以一些长期的实物资产作为长期投资的载体。

短期的流动性安排,也可以通过一些资本市场的工具实现。

所以从大的背景来看,围绕信贷体系展开的、过去有刚兑预期的理财和信托,未来供给一定是越来越少,风险也会越来越高。适当加大对于资本市场配置的力度,做到长钱长投、短钱短投,我觉得是投资人应该去思考和践行的一件事。

问:您觉得做投资应该给大家传递一个什么样的价值理念?

陶荣辉:我觉得要最重要的其实是价值创造,而不是价格的波动,这是我们每一个做理财的人都需要去思考的一个问题。 

*风险提示: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基金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文中基金产品标的指数的历史涨跌幅不预示基金产品未来业绩表现。基金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