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相关基金

更多

相关资讯

嘉实动态

罕见信号!某基金公司自购5000万医疗基金!医疗见底了吗?

字体大小:

最近基金公司开启了自购潮,用真金白银力撑资本市场。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有基金公司表态,将用5000万回购医疗主题基金。这是医疗见底了的信号吗?

确实,没有比医疗更惨的行业了。该行业牛年走出了熊的步伐!截至1月27日,中证医疗指数近一年收益为-38.12%,呵吓人!

春节前夕,医疗依然没有止血的迹象,依旧是阴跌不止。基民跌得痛不欲生,解套希望越来越渺茫,割肉止损的基民越来越多,抄底的基民也开始怀疑人生了。

那么,医疗行业的“贪婪时刻”来了吗?

情绪大于基本面的错杀

医疗为什么会跌跌不休?

最大的困扰是政策风险,也就是一轮又一轮的集采风暴。市场担忧集采对企业业绩带来的负面阻碍,影响增速。但是实际上医疗行业的业绩表现如何呢?

Wind数据显示,截至1月26日18时,共有137家A股医药生物公司披露2021年业绩预告。其中,106家预喜,预喜比例超77%,较2020年有所提升。从细分领域来看,原料药、新冠检测、CXO(医药外包)等板块需求旺盛,相关企业业绩表现良好。

这表明,医疗行业依然是高成长赛道。在各大细分领域,还是有很多优质的高成长企业,对于这些有创新能力、赚钱能力强的公司,集采对它们影响并不大。现在医疗行业一边倒式、不分青红皂白的集体暴跌,完全是情绪的错杀。

一边是股价大幅下跌,一边是业绩的漂亮上涨,估值风险大幅释放。“黄金坑”出现,给入场投资者创造了机会。

专业机构集体看好医疗赛道

对于下杀的医疗行业,专业机构也表示了集体的看好。

国金证券:奥密克戎变异株病毒流行引发新冠检测需求上行。中长期来看,疫情防控需求持续存在,市场对新冠检测板块长期估值水平有新的认知;有关企业将抗疫需求利润投入新产品开发和常规业务拓展,未来优质企业有望抓住机会打开长期成长空间。(数据来源:国金证券《医疗器械行业研究:Omicron流行引发新冠检测需求上行》)

光大证券:CXO估值已大幅消化,有望迎来配置机会。目前大部分相关企业估值已处于过去三年的均值或历史低位。展望2022年,新冠口服特效药销售有望超预期、重点公司产能扩建加快、海外非新冠研发管线将恢复进展,催化国内CDMO领域景气向上。(数据来源:光大证券《医药生物行业跨市场周报:估值已大幅消化,CXO有望迎来配置机会-220125》)

平安证券:新冠特效药的生产或将带来我国原料药及CDMO需求提升,从而利好整个新冠特效药产业链。(数据来源:平安证券《医药生物行业周报:MPP授权新冠特效药,我国5家药企入选-220124》)

开源证券:展望2022年,建议重点关注估值修复到位、经营有拐点、业绩确定性高的个股机会,板块上依然看好CXO、连锁龙头(服务、医美等机构)、生物医药上游、创新医疗器械等领域。(数据来源:开源证券《保持乐观,在创新和产业链升级中寻找新机遇——行业投资策略-20211124》)

如何投资医疗行业?

中证医疗指数从沪深市场中选取业务涉及医疗器械、医疗服务、医疗信息化等医疗主题的医药卫生行业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以反映医疗主题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目前成分股是50只。

中证医疗指数前10大权重股

1643351302315055044.png

截至2022年1月27日,中证医疗指数自基日以来涨幅高达1050%,同期沪深300涨幅只有360%,前者是后者的3倍。数据来源:中证指数公司,截至2022.1.27,以上仅是指数成份股的列示,不构成任何意义的个股推荐或投资价值评判,所属行业由嘉实基金整理

1643351075371025429.png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2.1.27,基日日期:2004.12.31

备注:中证医疗指数2017、2018、2019、2020、2021年涨幅分别为-13.57%、-10.57%、48.67%、83.33%、-14.71%

从走势图也可以看出,每次医疗指数的下调或是很好的入手机会。作为一个长牛赛道,每一次调整都只是登山途中的休息时段,只要拿得住,价值自然会回归。如果短期亏损严重,或许可以逐步加仓,降低成本,静待反转时机的到来。还没上车的朋友,可以择机布局起来。

基民投资者可以关注嘉实中证医疗指数发起式基金(A类:014602/C类:014603),一只基金等于50家医疗行业龙头。投资医疗,就这么容易。

风险提示:基金投资需谨慎。投资人应当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特别是特有风险,并根据自身投资目的、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是否和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谨慎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或本金不受损失。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业绩,其他基金业绩不构成本基金业绩的保证。

罕见信号!某基金公司自购5000万医疗基金!医疗见底了吗?

2022-01-28 来源:嘉实基金 关键词: 基金 投资 理财

最近基金公司开启了自购潮,用真金白银力撑资本市场。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有基金公司表态,将用5000万回购医疗主题基金。这是医疗见底了的信号吗?

最近基金公司开启了自购潮,用真金白银力撑资本市场。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有基金公司表态,将用5000万回购医疗主题基金。这是医疗见底了的信号吗?

确实,没有比医疗更惨的行业了。该行业牛年走出了熊的步伐!截至1月27日,中证医疗指数近一年收益为-38.12%,呵吓人!

春节前夕,医疗依然没有止血的迹象,依旧是阴跌不止。基民跌得痛不欲生,解套希望越来越渺茫,割肉止损的基民越来越多,抄底的基民也开始怀疑人生了。

那么,医疗行业的“贪婪时刻”来了吗?

情绪大于基本面的错杀

医疗为什么会跌跌不休?

最大的困扰是政策风险,也就是一轮又一轮的集采风暴。市场担忧集采对企业业绩带来的负面阻碍,影响增速。但是实际上医疗行业的业绩表现如何呢?

Wind数据显示,截至1月26日18时,共有137家A股医药生物公司披露2021年业绩预告。其中,106家预喜,预喜比例超77%,较2020年有所提升。从细分领域来看,原料药、新冠检测、CXO(医药外包)等板块需求旺盛,相关企业业绩表现良好。

这表明,医疗行业依然是高成长赛道。在各大细分领域,还是有很多优质的高成长企业,对于这些有创新能力、赚钱能力强的公司,集采对它们影响并不大。现在医疗行业一边倒式、不分青红皂白的集体暴跌,完全是情绪的错杀。

一边是股价大幅下跌,一边是业绩的漂亮上涨,估值风险大幅释放。“黄金坑”出现,给入场投资者创造了机会。

专业机构集体看好医疗赛道

对于下杀的医疗行业,专业机构也表示了集体的看好。

国金证券:奥密克戎变异株病毒流行引发新冠检测需求上行。中长期来看,疫情防控需求持续存在,市场对新冠检测板块长期估值水平有新的认知;有关企业将抗疫需求利润投入新产品开发和常规业务拓展,未来优质企业有望抓住机会打开长期成长空间。(数据来源:国金证券《医疗器械行业研究:Omicron流行引发新冠检测需求上行》)

光大证券:CXO估值已大幅消化,有望迎来配置机会。目前大部分相关企业估值已处于过去三年的均值或历史低位。展望2022年,新冠口服特效药销售有望超预期、重点公司产能扩建加快、海外非新冠研发管线将恢复进展,催化国内CDMO领域景气向上。(数据来源:光大证券《医药生物行业跨市场周报:估值已大幅消化,CXO有望迎来配置机会-220125》)

平安证券:新冠特效药的生产或将带来我国原料药及CDMO需求提升,从而利好整个新冠特效药产业链。(数据来源:平安证券《医药生物行业周报:MPP授权新冠特效药,我国5家药企入选-220124》)

开源证券:展望2022年,建议重点关注估值修复到位、经营有拐点、业绩确定性高的个股机会,板块上依然看好CXO、连锁龙头(服务、医美等机构)、生物医药上游、创新医疗器械等领域。(数据来源:开源证券《保持乐观,在创新和产业链升级中寻找新机遇——行业投资策略-20211124》)

如何投资医疗行业?

中证医疗指数从沪深市场中选取业务涉及医疗器械、医疗服务、医疗信息化等医疗主题的医药卫生行业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以反映医疗主题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目前成分股是50只。

中证医疗指数前10大权重股

1643351302315055044.png

截至2022年1月27日,中证医疗指数自基日以来涨幅高达1050%,同期沪深300涨幅只有360%,前者是后者的3倍。数据来源:中证指数公司,截至2022.1.27,以上仅是指数成份股的列示,不构成任何意义的个股推荐或投资价值评判,所属行业由嘉实基金整理

1643351075371025429.png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2.1.27,基日日期:2004.12.31

备注:中证医疗指数2017、2018、2019、2020、2021年涨幅分别为-13.57%、-10.57%、48.67%、83.33%、-14.71%

从走势图也可以看出,每次医疗指数的下调或是很好的入手机会。作为一个长牛赛道,每一次调整都只是登山途中的休息时段,只要拿得住,价值自然会回归。如果短期亏损严重,或许可以逐步加仓,降低成本,静待反转时机的到来。还没上车的朋友,可以择机布局起来。

基民投资者可以关注嘉实中证医疗指数发起式基金(A类:014602/C类:014603),一只基金等于50家医疗行业龙头。投资医疗,就这么容易。

风险提示:基金投资需谨慎。投资人应当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特别是特有风险,并根据自身投资目的、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是否和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谨慎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或本金不受损失。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业绩,其他基金业绩不构成本基金业绩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