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相关基金

更多

相关资讯

嘉实动态

嘉实基金归凯致投资者的一封信

字体大小:

各位投资者朋友:

大家好!

我是嘉实基金归凯。2022年以来,市场遭遇连续回调,难免扰动大家投资决策的心神。时值产品年报披露,也站在二季度伊始,我把一些想法跟大家在此交流,希望能帮助打消一些疑惑和顾虑。

首先回顾整体市场,2021年市场风格极致分化,消费、信息技术、医药等稳定增长类行业,在行业景气的此消彼长下总体表现较差,而受益于经济复苏、原材料涨价的钢铁、有色、煤炭、化工等上游周期品,以及高景气的新能源、半导体、医药服务外包(CXO)等成长性板块表现突出。

如果说2021年成长方向的投资机会主要来自于景气驱动的结构性行情,那么2022年开年以来,成长方向几乎呈现无差别下跌的态势,电子、军工、电力设备、食品饮料、信息技术一季度跌幅均在20%上下,全市场仅煤炭、房地产、银行等低估值板块获得正收益。

这背后一方面是上市企业的盈利增速的大幅放缓,既有去年高基数的原因,也有今年国内疫情爆发、消费疲软带来的经济增速持续下行的压力。从外部环境看,突发的地缘冲突,导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加上美联储进入加息周期,对国内货币政策带来掣肘。对经济增长信心不足和宽松预期的紊乱,导致市场风险偏好大幅下降,外资也持续流出,A股遭遇过去五年以来最差的开局。

老朋友们可能知道,我的投资风格是以自下而上选择个股为主,同时重视产业趋势的变化。除非出现系统性风险,否则很少做仓位择时,也较少参与风格或主题轮动;行业配置上相对均衡,不做押注式投资。我的重仓股以新兴高增长及稳定成长类股票为主,持股周期通常较长,更瞄准赚企业业绩增长的钱。跟随此轮整体调整,我们的基金业绩也出现较大波动,我作为基金经理压力也是倍增的。

但我认为站在当前时点,不宜再过分悲观。从政策层传递的信心来看,经济稳增长诉求明显增强,预计今年国内财政、货币政策都会相对宽松。年初以来的大跌相当程度上释放了估值压力,特别是很多优质价值成长类公司的股价已经调整近两年时间,已经到了再次布局的时点。如果看一年以上,很多股票的性价比,或者说预期回报吸引力大大增强,已具备显著的投资价值。

成长投资带有天然的高波动性。面对波动大家信心难免会有所动摇,但大道至简,投资的出发点是挖掘这个时代最伟大、最优秀的企业。在选股上,我一直用很严格的标准,从商业模式、竞争优势、产业趋势角度关注公司的长期质量;在高质量的基础上,用客观的盈利预测和估值体系去评估股票的安全边际和长期隐含收益率。长期大牛股可能很多人都买过,但真正在里面赚大钱的非常少,因为拿不住,尤其是经历较长时间、较大幅度波动的时候。顶尖的优质总是稀缺,好公司一旦找到,除非长期逻辑生变,我一般不会频繁操作。长期较高的复合回报,往往不是通过低买高卖交易出来的,而是长期持有优质公司,享受公司持续的价值创造。

投资不仅仅考验我们的认知,也考验心性。既要坚持正确的事情,也需要在过程中及时反省,我的理解是,买股票要从长期出发,如果短期不涨甚至下跌,只要长期逻辑没有发生变化,那也值得坚持。从重仓的个股基本面来看,绝大部分是符合预期甚至超预期的,我对这些股票长期还是比较乐观的。从业以来,我也经历过像08年、16年、18年的熊市考验,顺境逆境、山峰山谷都要求基金经理内心强大、知行合一。我会坚持投资方法论的稳定和不漂移,这点请大家放心。

此外,我也会适当调整持仓结构应对市场风格的变化,根据组合里面不同公司的风险收益比,进行一些动态的调整,不断以具备长期价值成长特征的股票作为战略性资产,具备困境反转或阶段性成长特征的股票作为战术性资产。如果持仓个股的确出现了明显的泡沫化,我们也会兑现;如果明显被市场低估,我们也敢于逆势加仓。截止年报,我们大类资产持仓比重依次为科技、先进制造、医药和消费。投资操作上,出于行业景气和长期成长前景,我们主要增持了半导体、新兴科技消费品板块、快递服务,也减持了部分基本面不达预期的制造业、医疗服务、传统消费个股。

投资某种程度上也是投国运,我们对中国经济的前景、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非常有信心。在经济快速发展中,我们看到一批拥有巨大成长空间的优秀企业,也很欣喜地看到富有创新意识和拼搏精神的企业家们不断涌现和进化。我认为未来中国会继续产生一大批世界级的企业,依然相信权益市场会给广大投资者创造非常好的回报。

市场在分化时,平庸公司受到挑战,优质公司的优势也会更加凸显。经济下行压力下,2022年基于行业景气的投资机会将相对稀少,更加考验选股能力;预计少数景气向上、估值调整充分的细分领域和基本面见底、盈利拐点向上的中下游公司是超额收益的主要来源,我们会重点在上述领域挖掘新的投资机会。

站在当下看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模式肯定会和过去30年重工业时代不同。未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倚重内需消费和科技创新。后续的操作思路上,我们依然聚焦于符合长期国内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方向上的优质成长企业,持续看好科技、先进制造、医药、消费四大战略方向。具体而言,我们看好高景气方向如汽车智能化、半导体、新型科技消费终端等,还有困境反转型方向如必需消费、快递服务等。

不在人声鼎沸时慕名而来,也不必在万籁俱寂时转身,往往市场极度悲观之时也孕育着重大的机会。市场回报在时间维度上往往是不均衡分布的,经历过去两年的波动,对未来反而应该更加乐观。我本人也是在管产品的长期持有者,并在波动中持续自购。

最后,衷心感谢大家的信任与支持,感谢投资旅途的一路相伴。我和我的团队会继续保持勤奋、积极的工作状态,客观、严谨的研究态度,持续挖掘最代表时代精神、最具备成长潜力的优质公司,也非常有信心为大家实现满意的长期复合回报。我们期待与各位投资者朋友一起分享中国经济发展的丰硕成果!

您的基金经理 归凯

2022年4月

风险提示∶基金投资需谨慎。投资人应当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特别是特有风险,并根据自身投资目的、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是否和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谨慎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或本金不受损失。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业绩,其他基金业绩不构成本基金业绩的保证。

 


嘉实基金归凯致投资者的一封信

2022-04-07 来源:嘉实基金 关键词: 基金 投资 理财

不在人声鼎沸时慕名而来,也不必在万籁俱寂时转身,往往市场极度悲观之时也孕育着重大的机会。

各位投资者朋友:

大家好!

我是嘉实基金归凯。2022年以来,市场遭遇连续回调,难免扰动大家投资决策的心神。时值产品年报披露,也站在二季度伊始,我把一些想法跟大家在此交流,希望能帮助打消一些疑惑和顾虑。

首先回顾整体市场,2021年市场风格极致分化,消费、信息技术、医药等稳定增长类行业,在行业景气的此消彼长下总体表现较差,而受益于经济复苏、原材料涨价的钢铁、有色、煤炭、化工等上游周期品,以及高景气的新能源、半导体、医药服务外包(CXO)等成长性板块表现突出。

如果说2021年成长方向的投资机会主要来自于景气驱动的结构性行情,那么2022年开年以来,成长方向几乎呈现无差别下跌的态势,电子、军工、电力设备、食品饮料、信息技术一季度跌幅均在20%上下,全市场仅煤炭、房地产、银行等低估值板块获得正收益。

这背后一方面是上市企业的盈利增速的大幅放缓,既有去年高基数的原因,也有今年国内疫情爆发、消费疲软带来的经济增速持续下行的压力。从外部环境看,突发的地缘冲突,导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加上美联储进入加息周期,对国内货币政策带来掣肘。对经济增长信心不足和宽松预期的紊乱,导致市场风险偏好大幅下降,外资也持续流出,A股遭遇过去五年以来最差的开局。

老朋友们可能知道,我的投资风格是以自下而上选择个股为主,同时重视产业趋势的变化。除非出现系统性风险,否则很少做仓位择时,也较少参与风格或主题轮动;行业配置上相对均衡,不做押注式投资。我的重仓股以新兴高增长及稳定成长类股票为主,持股周期通常较长,更瞄准赚企业业绩增长的钱。跟随此轮整体调整,我们的基金业绩也出现较大波动,我作为基金经理压力也是倍增的。

但我认为站在当前时点,不宜再过分悲观。从政策层传递的信心来看,经济稳增长诉求明显增强,预计今年国内财政、货币政策都会相对宽松。年初以来的大跌相当程度上释放了估值压力,特别是很多优质价值成长类公司的股价已经调整近两年时间,已经到了再次布局的时点。如果看一年以上,很多股票的性价比,或者说预期回报吸引力大大增强,已具备显著的投资价值。

成长投资带有天然的高波动性。面对波动大家信心难免会有所动摇,但大道至简,投资的出发点是挖掘这个时代最伟大、最优秀的企业。在选股上,我一直用很严格的标准,从商业模式、竞争优势、产业趋势角度关注公司的长期质量;在高质量的基础上,用客观的盈利预测和估值体系去评估股票的安全边际和长期隐含收益率。长期大牛股可能很多人都买过,但真正在里面赚大钱的非常少,因为拿不住,尤其是经历较长时间、较大幅度波动的时候。顶尖的优质总是稀缺,好公司一旦找到,除非长期逻辑生变,我一般不会频繁操作。长期较高的复合回报,往往不是通过低买高卖交易出来的,而是长期持有优质公司,享受公司持续的价值创造。

投资不仅仅考验我们的认知,也考验心性。既要坚持正确的事情,也需要在过程中及时反省,我的理解是,买股票要从长期出发,如果短期不涨甚至下跌,只要长期逻辑没有发生变化,那也值得坚持。从重仓的个股基本面来看,绝大部分是符合预期甚至超预期的,我对这些股票长期还是比较乐观的。从业以来,我也经历过像08年、16年、18年的熊市考验,顺境逆境、山峰山谷都要求基金经理内心强大、知行合一。我会坚持投资方法论的稳定和不漂移,这点请大家放心。

此外,我也会适当调整持仓结构应对市场风格的变化,根据组合里面不同公司的风险收益比,进行一些动态的调整,不断以具备长期价值成长特征的股票作为战略性资产,具备困境反转或阶段性成长特征的股票作为战术性资产。如果持仓个股的确出现了明显的泡沫化,我们也会兑现;如果明显被市场低估,我们也敢于逆势加仓。截止年报,我们大类资产持仓比重依次为科技、先进制造、医药和消费。投资操作上,出于行业景气和长期成长前景,我们主要增持了半导体、新兴科技消费品板块、快递服务,也减持了部分基本面不达预期的制造业、医疗服务、传统消费个股。

投资某种程度上也是投国运,我们对中国经济的前景、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非常有信心。在经济快速发展中,我们看到一批拥有巨大成长空间的优秀企业,也很欣喜地看到富有创新意识和拼搏精神的企业家们不断涌现和进化。我认为未来中国会继续产生一大批世界级的企业,依然相信权益市场会给广大投资者创造非常好的回报。

市场在分化时,平庸公司受到挑战,优质公司的优势也会更加凸显。经济下行压力下,2022年基于行业景气的投资机会将相对稀少,更加考验选股能力;预计少数景气向上、估值调整充分的细分领域和基本面见底、盈利拐点向上的中下游公司是超额收益的主要来源,我们会重点在上述领域挖掘新的投资机会。

站在当下看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模式肯定会和过去30年重工业时代不同。未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倚重内需消费和科技创新。后续的操作思路上,我们依然聚焦于符合长期国内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方向上的优质成长企业,持续看好科技、先进制造、医药、消费四大战略方向。具体而言,我们看好高景气方向如汽车智能化、半导体、新型科技消费终端等,还有困境反转型方向如必需消费、快递服务等。

不在人声鼎沸时慕名而来,也不必在万籁俱寂时转身,往往市场极度悲观之时也孕育着重大的机会。市场回报在时间维度上往往是不均衡分布的,经历过去两年的波动,对未来反而应该更加乐观。我本人也是在管产品的长期持有者,并在波动中持续自购。

最后,衷心感谢大家的信任与支持,感谢投资旅途的一路相伴。我和我的团队会继续保持勤奋、积极的工作状态,客观、严谨的研究态度,持续挖掘最代表时代精神、最具备成长潜力的优质公司,也非常有信心为大家实现满意的长期复合回报。我们期待与各位投资者朋友一起分享中国经济发展的丰硕成果!

您的基金经理 归凯

2022年4月

风险提示∶基金投资需谨慎。投资人应当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特别是特有风险,并根据自身投资目的、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是否和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谨慎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或本金不受损失。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业绩,其他基金业绩不构成本基金业绩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