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投资
嘉实将养老金业务定位为长期战略业务,深度涉足包括主权财富和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业/职业年金、养老目标基金在内的三大养老业务 养老投资主页 |
---|
加班来一瓶,熬夜来一瓶,开车路上来一瓶,能量饮料广告的狂轰滥炸,让大家谈到能量饮料,就会联想到一个在座椅上一手扶腰,一手揉头的年轻人。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能量型饮料成为不少年轻消费者的首选。在一些大型赛事的现场,也时常看到有明星球员、运动员在场边休息的时候,饮用能量饮料。
能量饮料真的能够缓解疲劳吗?能量饮料的市场前景如何?本期风向栏目为您解答
为什么喝完能量饮料感觉会更好?
“提神醒脑”、“缓解疲劳”常常被用作能量饮料的宣传语。根据国标《饮料通则》,能量饮料是功能饮料的一种,指的是含有一定能量并添加适量营养成分或其他特定成分,能为机体补充能量,或加速能量释放和吸收的产品。
综合各类能量饮料的配料表,我们可以发现,国内的能量饮料一般含有牛磺酸,咖啡因,赖氨酸,烟酰胺,B族维生素等物质。
这里面,咖啡因是较为常见的物质。它是神经系统的兴奋剂,有助于提高人体的运动指标,当然咖啡因不能过量,并非多多益善。
《营养与运动表现》期刊的一项研究显示,咖啡因可以显著提高运动中的:能量消耗和脂肪消耗。在一项研究中,科学家测试了3组实验对象,第1组为不摄入咖啡因的实验对象,第2组为安慰剂组,第3组为咖啡因组。结果表明,摄入咖啡因组的热量消耗,要远高于不摄入咖啡因的实验对象。
另一类常见的物质牛磺酸,则能够与胰岛素受体结合,可以增强胰岛素的作用,促进细胞摄取和利用葡萄糖,就此产生能量。
由于各国的管理规定不同,目前世界各国对能量饮料产品的添加剂量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对比中美日主流能量饮料的配料含量,在含糖量上,三者差距不大。
在咖啡因含量上,美国和日本产品平均含量是中国的2-3倍,牛磺酸含量美国是中国的8倍,日本的部分产品牛磺酸含量达到了4000mg/100mL,这一指标是大多数中国产品的10倍。
由于这几项配料的含量更高,所以相对而言,产品的功能性会更强。
谁是能量饮料的主要消费者?
高强度、高时长的职业从业者是能量饮料的基本盘,长途汽车司机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受益于2000-2010年公路运输业的快速发展,能量饮料消费的基本盘不断扩大。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外卖小哥、快递员和网约车司机也成为能量饮料的重要消费人群,此外随着社会竞争加剧,各类加班族的抗疲劳需求也与日俱增。学生、老师、企业职工等,都是能量饮料的潜在消费者。
如果从更加宏观的视角看,伴随消费人口结构的变化,80后、90后已经占据人口结构的三分之一,消费者多样且个性的消费需求,将使得主打抗疲劳的能量饮料更易占据有力的竞争位置。
另一方面,人们健康意识加强,健身运动人群日益增多,中国体育市场快速发展。根据国家体育总局数据,中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由2015年的3.6亿人增至2020年的4.35亿人,且预计至2025年达到5亿人。
包括运动健身APP、直播健身等新健身方式的出现,让能量饮料,这个和运动高度挂钩的产品受益。从上述两方面来看,能量饮料的需求有机会进一步扩大。
能量饮料市场空间如何?
能量饮料已经成为软饮市场的高景气品类。根据Euromonitor,2015-2020年碳酸饮料、茶饮料、果汁品类CAGR分别为0%、-4%、-5%,呈下滑趋势;而即饮咖啡、能量饮料、瓶装水等品类符合健康化、功能化趋势,在软饮料中保持较高景气,2015-2020年CAGR分别为8%、7%、6%。
能量饮料景气度较高
目前,中国软饮料行业经历了2001-2010十年高速发展后,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软饮料市场之一。不过近年来,中国软饮料行业增速明显放缓,市场逐步趋于饱和。
根据欧睿数据,目前软饮行业已进入到温和增长期,近十年的复合增速保持在5%左右。
与之相对的是能量饮料的“狂飙突进”,2020年中国能量饮料市场零售规模达448亿元,2010-2020年复合增速达20.9%,位居所有软饮料赛道首位。
由于能量饮料属于轻度成瘾性产品,其消费群体具备更高的消费频次和品牌粘性,品牌粘性带来高定价权,根据Euromonitor,2020年我国能量饮料终端价格水平在软饮料中位列第二,高达20元/升。
受益于消费升级以及能量饮料消费场景的多元化,能量饮料销量从2010年的29.8万吨大幅提升至220. 8万吨,年复合增速达22.2%。根据欧睿数据预测,2026年中国能量饮料体量将达到760.3亿元,2021-2025年复合增速达7.2%,
如何看待能量饮料的投资机遇?
今年来,作为“三驾马车”之一的大消费成为政策着力重点,国内促消费政策持续加码。4 月以来,国务院多个会议强调促消费,4 月底又专门出台促消费相关意见。
平安证券研报认为,能量饮料需求景气、单品规模在软饮料中占优,随着消费群体和消费场景的裂变成长空间广阔,2016年,市场竞争格局发生变化,后发企业带来突围机遇,差异化品牌定位、战略资源聚焦的后发企业有望实现全国化快速扩张。
嘉实基金大消费研究总监吴越认为,经过一年多的调整,大部分消费公司的估值风险已经释放,甚至部分方向的定价回到历史低位水平,2022年有望成为消费板块的拐点年,下半年整体消费板块相对更加乐观。无论是从中期还是两三年维度来看,现在都已经到了一个值得重视甚至要开始加大布局的黄金窗口期。
风险提示:*上述信息仅为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不代表基金未来投资方向。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基金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
知识课:能量饮料能缓解疲劳吗?有哪些投资机遇
2022-06-01 来源:嘉实基金 关键词: 基金 投资 理财
能量饮料真的能够缓解疲劳吗?能量饮料的市场前景如何?本期风向栏目为您解答
加班来一瓶,熬夜来一瓶,开车路上来一瓶,能量饮料广告的狂轰滥炸,让大家谈到能量饮料,就会联想到一个在座椅上一手扶腰,一手揉头的年轻人。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能量型饮料成为不少年轻消费者的首选。在一些大型赛事的现场,也时常看到有明星球员、运动员在场边休息的时候,饮用能量饮料。
能量饮料真的能够缓解疲劳吗?能量饮料的市场前景如何?本期风向栏目为您解答
为什么喝完能量饮料感觉会更好?
“提神醒脑”、“缓解疲劳”常常被用作能量饮料的宣传语。根据国标《饮料通则》,能量饮料是功能饮料的一种,指的是含有一定能量并添加适量营养成分或其他特定成分,能为机体补充能量,或加速能量释放和吸收的产品。
综合各类能量饮料的配料表,我们可以发现,国内的能量饮料一般含有牛磺酸,咖啡因,赖氨酸,烟酰胺,B族维生素等物质。
这里面,咖啡因是较为常见的物质。它是神经系统的兴奋剂,有助于提高人体的运动指标,当然咖啡因不能过量,并非多多益善。
《营养与运动表现》期刊的一项研究显示,咖啡因可以显著提高运动中的:能量消耗和脂肪消耗。在一项研究中,科学家测试了3组实验对象,第1组为不摄入咖啡因的实验对象,第2组为安慰剂组,第3组为咖啡因组。结果表明,摄入咖啡因组的热量消耗,要远高于不摄入咖啡因的实验对象。
另一类常见的物质牛磺酸,则能够与胰岛素受体结合,可以增强胰岛素的作用,促进细胞摄取和利用葡萄糖,就此产生能量。
由于各国的管理规定不同,目前世界各国对能量饮料产品的添加剂量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对比中美日主流能量饮料的配料含量,在含糖量上,三者差距不大。
在咖啡因含量上,美国和日本产品平均含量是中国的2-3倍,牛磺酸含量美国是中国的8倍,日本的部分产品牛磺酸含量达到了4000mg/100mL,这一指标是大多数中国产品的10倍。
由于这几项配料的含量更高,所以相对而言,产品的功能性会更强。
谁是能量饮料的主要消费者?
高强度、高时长的职业从业者是能量饮料的基本盘,长途汽车司机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受益于2000-2010年公路运输业的快速发展,能量饮料消费的基本盘不断扩大。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外卖小哥、快递员和网约车司机也成为能量饮料的重要消费人群,此外随着社会竞争加剧,各类加班族的抗疲劳需求也与日俱增。学生、老师、企业职工等,都是能量饮料的潜在消费者。
如果从更加宏观的视角看,伴随消费人口结构的变化,80后、90后已经占据人口结构的三分之一,消费者多样且个性的消费需求,将使得主打抗疲劳的能量饮料更易占据有力的竞争位置。
另一方面,人们健康意识加强,健身运动人群日益增多,中国体育市场快速发展。根据国家体育总局数据,中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由2015年的3.6亿人增至2020年的4.35亿人,且预计至2025年达到5亿人。
包括运动健身APP、直播健身等新健身方式的出现,让能量饮料,这个和运动高度挂钩的产品受益。从上述两方面来看,能量饮料的需求有机会进一步扩大。
能量饮料市场空间如何?
能量饮料已经成为软饮市场的高景气品类。根据Euromonitor,2015-2020年碳酸饮料、茶饮料、果汁品类CAGR分别为0%、-4%、-5%,呈下滑趋势;而即饮咖啡、能量饮料、瓶装水等品类符合健康化、功能化趋势,在软饮料中保持较高景气,2015-2020年CAGR分别为8%、7%、6%。
能量饮料景气度较高
目前,中国软饮料行业经历了2001-2010十年高速发展后,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软饮料市场之一。不过近年来,中国软饮料行业增速明显放缓,市场逐步趋于饱和。
根据欧睿数据,目前软饮行业已进入到温和增长期,近十年的复合增速保持在5%左右。
与之相对的是能量饮料的“狂飙突进”,2020年中国能量饮料市场零售规模达448亿元,2010-2020年复合增速达20.9%,位居所有软饮料赛道首位。
由于能量饮料属于轻度成瘾性产品,其消费群体具备更高的消费频次和品牌粘性,品牌粘性带来高定价权,根据Euromonitor,2020年我国能量饮料终端价格水平在软饮料中位列第二,高达20元/升。
受益于消费升级以及能量饮料消费场景的多元化,能量饮料销量从2010年的29.8万吨大幅提升至220. 8万吨,年复合增速达22.2%。根据欧睿数据预测,2026年中国能量饮料体量将达到760.3亿元,2021-2025年复合增速达7.2%,
如何看待能量饮料的投资机遇?
今年来,作为“三驾马车”之一的大消费成为政策着力重点,国内促消费政策持续加码。4 月以来,国务院多个会议强调促消费,4 月底又专门出台促消费相关意见。
平安证券研报认为,能量饮料需求景气、单品规模在软饮料中占优,随着消费群体和消费场景的裂变成长空间广阔,2016年,市场竞争格局发生变化,后发企业带来突围机遇,差异化品牌定位、战略资源聚焦的后发企业有望实现全国化快速扩张。
嘉实基金大消费研究总监吴越认为,经过一年多的调整,大部分消费公司的估值风险已经释放,甚至部分方向的定价回到历史低位水平,2022年有望成为消费板块的拐点年,下半年整体消费板块相对更加乐观。无论是从中期还是两三年维度来看,现在都已经到了一个值得重视甚至要开始加大布局的黄金窗口期。
风险提示:*上述信息仅为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不代表基金未来投资方向。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基金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