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投资
嘉实将养老金业务定位为长期战略业务,深度涉足包括主权财富和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业/职业年金、养老目标基金在内的三大养老业务 养老投资主页 |
---|
Choice数据显示,去年“924”以来,这轮AI主线引领的牛市行情中,科创板是引领板块。
(来源:Choice数据)
浙商证券上月发表了篇有意思的报告,分析认为这类似于,2013年至2015年牛市中大放异彩的创业板。
结论背后的逻辑在于,当前科创板与2013年创业板在估值变动、基金持仓、盈利走势等维度呈现较高的相似性。
进一步来看,半导体和医药生物作为科创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AI浪潮叠加盈利改善的双重驱动下,有望成为今年驱动科创板行情的重要力量。
半导体作为今年的明星板块,自然是吸引了不少资金关注,比如科创芯片ETF(588200.SH)近两个月份额持续上涨;另一方面,医药生物、尤其是科创板医药生物的投资价值却被不少人忽略了。
一、科创板是医药科技股的核心阵地
医药行业的覆盖领域相对广泛,申万医药指数有6个二级子行业,16个三 级子行业,不同子行业之间投资逻辑差异大,行情走势也相对独立。
从科技成长属性来看,科创板医药生物方向值得关注,对应的指数为上证科创板生物医药指数(以下简称“科创生物”)。
科创生物是从科创板中选取50只市值较大的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农业、生物质能、其他生物业等领域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反映的是科创板代表性生物医药产业上市公司的整体表现。
根据Choice数据,从申万二级行业来看,医疗器械(40.72%)、化学制药(36.36%)、生物制品(16.85%)等三个板块合计占比近94%。
科创板定位的是“硬科技”,科创医药显然聚焦的是科创板医药科技上市公司。从仓位占比来看,以创新器械和制药为代表的医药硬科技占比达77%。
可以说,A股市场上医药科技股主要集中在科创板,或者说,科创板是医药科技股的核心阵地。
(来源:Choice数据,2025.4.18)
进一步来看,指数重仓成分股多为创新药与高端医疗器械相关个股,前十大个股相对集中,权重合计占比为51%。
(来源:Choice数据,2025.04.18,仅作为指数成份股列示,不构成个股推荐)
根据Choice数据,总市值分布上,科创生物76%的成分股总市值在200亿以下,中小市值成长风格突出。
(来源:Choice数据,2025.4.18)
在“硬科技+中小盘风格+20%涨跌幅限制”等因子叠加下,科创生物具备强进攻性和高弹性。
直接上数据!
纵向对比来看,Choice数据显示,自今年1月13日大盘反弹以来,在有产品跟踪的科创相关指数中,科创生物的区间涨幅达20%,明显超过其他指数。
(制表:市值风云APP,来源:Choice数据,截至2025.4.18)
横向对比来看,跟踪A股医药相关公司的指数产品中,科创生物在这轮行情的涨幅也是比其它指数要高。
(制表:市值风云APP,来源:Choice数据,截至2025.4.18)
拉长时间来看,在之前的多次医药上涨行情中,科创生物都表现出了较强的进攻特性。
(来源:Wind)
二、“AI浪潮+政策”驱动医药逻辑重估
医药行业的投资价值根植于人类最本质的追求——延年益寿。生命健康是“1”,财富、地位等皆是其后的“0”,这一逻辑在人口结构变迁中愈发凸显。
更直白来说,只要人类对生命长度和质量的追求不止,医药便是经久不衰的黄金赛道。
所以长期来看,医药是一个典型的“长坡厚雪”赛道。
医药一度被称为“三低板块”(估值低、机构持仓不拥挤、情绪低),投资中买得便宜是重要法则。
过去几年受多重内外部利空因素影响,医药走出了长时间的下跌趋势,不过今时不同往日,在更具性价比的估值下,当下医药板块的积极因素正在堆积。
首先政策上,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健全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制定创新药目录,支持创新药发展”,这为创新药的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同时,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5年将优化药品集采政策,强化质量评估和监管。
上月底市场流传一份《进一步优化药品集采政策的方案(征求意见稿)》,市场预期集采政策趋于合理缓和。
技术上,随着DeepSeek等生成式AI应用的横空出世,“AI+医药/医疗”成为市场聚焦的重点。
通过大模型,AI有助于提升医院诊疗效率与精确度,并且还能提升药物研发的成功率与效率,降低药物研发成本,从而提升药企的盈利能力。
医疗保健板块是人工智能最大的应用领域之一,据Global Market Insights数据,2023年全球AI医疗健康市场规模约为144亿美元,预计到2032年达到2812亿美元,2023-2032年CAGR约为39.1%。这一浪潮也有望驱动医药逻辑重估。
从板块自身情况来看,估值和业绩是影响股价的两个重要因素。
估值上,医药板块历经了近4年的深度调整,调整的时间和空间都比较充分。
Wind数据显示,目前医药生物(申万)PE-TTM来到29倍,处于近10年28%的分位点,仍在相对低位。
(来源:Wind,2025.4.18)
业绩上,浙商证券统计的近五年数据显示,自2024年来医药板块的归母净利同比降幅呈现逐步收窄的趋势。
(来源:Wind,浙商证券研究所)
近期A股正处业绩发布期,不少药企业绩可观。从利润端看,2024年数家创新药企实现了扭亏,包括百利天恒、神州细胞、科兴制药等。
(来源:Wind,2025.4.18)
综上,在低估值和盈利改善的基础上,叠加政策鼓励和AI赋能,A股医药的投资逻辑出现较大变化,医药行业具备基本面+估值改善的预期。
三、适合投资者场内外布局的科创医药指数ETF
医药行业专业性强,研究门槛高,普通投资者即使看对了方向,也不一定能选对公司,所以ETF是一个更合适大多数人的投资工具。
再加上科创板投资门槛高,$科创医药指数ETF(588700)为普通投资者提供了一个可布局科创生物医药“硬科技”的不错工具。
根据前面的分析,科创医药指数ETF跟踪的指数方向,具有典型高景气、高成长、高弹性特征,低位布局当然优选“犀利的矛”。
目前跟踪科创生物指数的场内基金有三只,这也是A股市场上为数不多的一款20CM医药ETF。其中嘉实基金旗下的科创医药指数ETF(588700.SH)成立时间最早,且是唯一有场外联接基金的产品。
没有股票账户的投资者可通过场外的嘉实上证科创板生物医药ETF发起联接(A类:021060,C类:021061)一键布局科创板生物医药板块。
这类资产弹性大、进攻性强,比较适合大伙在构建ETF“核心+卫星”组合时,作为“卫星”的仓位,来增加组合的锐度。
当然弹性大也意味着波动大,投资者也要对此有一定的心理预期,左侧逢低布局或定投、瞄准中期投资目标是更好的策略。
风险提示: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指数基金存在跟踪误差,数据截至20250418。
免责声明:本报告(文章)是基于上市公司的公众公司属性、以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为核心依据的独立第三方研究;市值风云力求报告(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报告(文章)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值风云不对因使用本报告所采取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榜眼!嘉实基金近1年权益类基金大型公司绝对收益排名第二
挖到一大反转机遇!这只高弹性医药ETF值得重点关注
2025-04-23 来源:市值风云
Choice数据显示,去年“924”以来,这轮AI主线引领的牛市行情中,科创板是引领板块。
(来源:Choice数据)
浙商证券上月发表了篇有意思的报告,分析认为这类似于,2013年至2015年牛市中大放异彩的创业板。
结论背后的逻辑在于,当前科创板与2013年创业板在估值变动、基金持仓、盈利走势等维度呈现较高的相似性。
进一步来看,半导体和医药生物作为科创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AI浪潮叠加盈利改善的双重驱动下,有望成为今年驱动科创板行情的重要力量。
半导体作为今年的明星板块,自然是吸引了不少资金关注,比如科创芯片ETF(588200.SH)近两个月份额持续上涨;另一方面,医药生物、尤其是科创板医药生物的投资价值却被不少人忽略了。
一、科创板是医药科技股的核心阵地
医药行业的覆盖领域相对广泛,申万医药指数有6个二级子行业,16个三 级子行业,不同子行业之间投资逻辑差异大,行情走势也相对独立。
从科技成长属性来看,科创板医药生物方向值得关注,对应的指数为上证科创板生物医药指数(以下简称“科创生物”)。
科创生物是从科创板中选取50只市值较大的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农业、生物质能、其他生物业等领域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反映的是科创板代表性生物医药产业上市公司的整体表现。
根据Choice数据,从申万二级行业来看,医疗器械(40.72%)、化学制药(36.36%)、生物制品(16.85%)等三个板块合计占比近94%。
科创板定位的是“硬科技”,科创医药显然聚焦的是科创板医药科技上市公司。从仓位占比来看,以创新器械和制药为代表的医药硬科技占比达77%。
可以说,A股市场上医药科技股主要集中在科创板,或者说,科创板是医药科技股的核心阵地。
(来源:Choice数据,2025.4.18)
进一步来看,指数重仓成分股多为创新药与高端医疗器械相关个股,前十大个股相对集中,权重合计占比为51%。
(来源:Choice数据,2025.04.18,仅作为指数成份股列示,不构成个股推荐)
根据Choice数据,总市值分布上,科创生物76%的成分股总市值在200亿以下,中小市值成长风格突出。
(来源:Choice数据,2025.4.18)
在“硬科技+中小盘风格+20%涨跌幅限制”等因子叠加下,科创生物具备强进攻性和高弹性。
直接上数据!
纵向对比来看,Choice数据显示,自今年1月13日大盘反弹以来,在有产品跟踪的科创相关指数中,科创生物的区间涨幅达20%,明显超过其他指数。
(制表:市值风云APP,来源:Choice数据,截至2025.4.18)
横向对比来看,跟踪A股医药相关公司的指数产品中,科创生物在这轮行情的涨幅也是比其它指数要高。
(制表:市值风云APP,来源:Choice数据,截至2025.4.18)
拉长时间来看,在之前的多次医药上涨行情中,科创生物都表现出了较强的进攻特性。
(来源:Wind)
二、“AI浪潮+政策”驱动医药逻辑重估
医药行业的投资价值根植于人类最本质的追求——延年益寿。生命健康是“1”,财富、地位等皆是其后的“0”,这一逻辑在人口结构变迁中愈发凸显。
更直白来说,只要人类对生命长度和质量的追求不止,医药便是经久不衰的黄金赛道。
所以长期来看,医药是一个典型的“长坡厚雪”赛道。
医药一度被称为“三低板块”(估值低、机构持仓不拥挤、情绪低),投资中买得便宜是重要法则。
过去几年受多重内外部利空因素影响,医药走出了长时间的下跌趋势,不过今时不同往日,在更具性价比的估值下,当下医药板块的积极因素正在堆积。
首先政策上,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健全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制定创新药目录,支持创新药发展”,这为创新药的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同时,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5年将优化药品集采政策,强化质量评估和监管。
上月底市场流传一份《进一步优化药品集采政策的方案(征求意见稿)》,市场预期集采政策趋于合理缓和。
技术上,随着DeepSeek等生成式AI应用的横空出世,“AI+医药/医疗”成为市场聚焦的重点。
通过大模型,AI有助于提升医院诊疗效率与精确度,并且还能提升药物研发的成功率与效率,降低药物研发成本,从而提升药企的盈利能力。
医疗保健板块是人工智能最大的应用领域之一,据Global Market Insights数据,2023年全球AI医疗健康市场规模约为144亿美元,预计到2032年达到2812亿美元,2023-2032年CAGR约为39.1%。这一浪潮也有望驱动医药逻辑重估。
从板块自身情况来看,估值和业绩是影响股价的两个重要因素。
估值上,医药板块历经了近4年的深度调整,调整的时间和空间都比较充分。
Wind数据显示,目前医药生物(申万)PE-TTM来到29倍,处于近10年28%的分位点,仍在相对低位。
(来源:Wind,2025.4.18)
业绩上,浙商证券统计的近五年数据显示,自2024年来医药板块的归母净利同比降幅呈现逐步收窄的趋势。
(来源:Wind,浙商证券研究所)
近期A股正处业绩发布期,不少药企业绩可观。从利润端看,2024年数家创新药企实现了扭亏,包括百利天恒、神州细胞、科兴制药等。
(来源:Wind,2025.4.18)
综上,在低估值和盈利改善的基础上,叠加政策鼓励和AI赋能,A股医药的投资逻辑出现较大变化,医药行业具备基本面+估值改善的预期。
三、适合投资者场内外布局的科创医药指数ETF
医药行业专业性强,研究门槛高,普通投资者即使看对了方向,也不一定能选对公司,所以ETF是一个更合适大多数人的投资工具。
再加上科创板投资门槛高,$科创医药指数ETF(588700)为普通投资者提供了一个可布局科创生物医药“硬科技”的不错工具。
根据前面的分析,科创医药指数ETF跟踪的指数方向,具有典型高景气、高成长、高弹性特征,低位布局当然优选“犀利的矛”。
目前跟踪科创生物指数的场内基金有三只,这也是A股市场上为数不多的一款20CM医药ETF。其中嘉实基金旗下的科创医药指数ETF(588700.SH)成立时间最早,且是唯一有场外联接基金的产品。
没有股票账户的投资者可通过场外的嘉实上证科创板生物医药ETF发起联接(A类:021060,C类:021061)一键布局科创板生物医药板块。
这类资产弹性大、进攻性强,比较适合大伙在构建ETF“核心+卫星”组合时,作为“卫星”的仓位,来增加组合的锐度。
当然弹性大也意味着波动大,投资者也要对此有一定的心理预期,左侧逢低布局或定投、瞄准中期投资目标是更好的策略。
风险提示: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指数基金存在跟踪误差,数据截至20250418。
免责声明:本报告(文章)是基于上市公司的公众公司属性、以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为核心依据的独立第三方研究;市值风云力求报告(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报告(文章)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值风云不对因使用本报告所采取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