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相关基金

更多

相关资讯

嘉实动态

嘉实基金携手合作机构开展“ESG与企业价值创造”调研活动

字体大小:

近日,嘉实基金与国泰海通证券、上海市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研究中心在上海联合举办“ESG与企业价值创造调研活动”,聚焦企业ESG治理与长期价值创造主题,带领多位来自公募基金、证券公司、ESG评级和研究机构的ESG专家,先后走访上海九家代表性企业。活动通过实地交流与专题研讨,深入了解企业ESG信息披露、治理情况,并探讨企业如何平衡经济效益与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长期价值创造,为公募基金管理人参与上市公司治理、以及资本市场与企业良性互动提供了务实案例。


近年来,随着资本市场制度不断完善,公募基金通过开展尽责管理参与上市公司治理,逐步成为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和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2024年11月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市值管理》,要求上市公司以提高公司质量为基础,提升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推动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合理反映上市公司质量。2024年沪深北交易所相继出台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指引,并陆续发布配套的编制指南。今年3月,证监会发布修订后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首次从部门规章层面规范可持续信息披露,明确提出上市公司按照证券交易所的规定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为促进公募基金管理人积极、规范参与上市公司治理,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于2025年5月发布《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参与上市公司治理管理规则》,明确了公募基金作为“积极股东”的责任与路径,要求基金管理人积极行使表决权、规范信息披露、推动上市公司提升治理水平。在这些政策引领下,市场逐步重视专业投资机构在推动上市公司治理提升中的作用,以公募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逐步将尽责管理作为可持续投资实践的重点。


在此背景下,本次调研旨在为机构投资者、ESG评级机构等提供一个与企业进行ESG专项沟通和参与的平台,以发挥各家机构的专业优势,与企业进行针对性交流和研讨,并对企业所面临的ESG信息披露和治理相关挑战和难题给出建议和反馈,推动企业ESG治理提升。本次调研对象以上海地方国有企业为主,但也兼顾了对民营企业的覆盖,涵盖了航运、医药、汽车、文娱等多个产业。

调研发现,被调研企业普遍建立起完善的可持续发展治理架构,如在董事会层面设立了可持续发展或ESG专门委员会,并在执行层面有专门工作组、或跨部门协调机制推动具体工作落地,披露可持续发展报告的频率和规范性不断提升,并开始探索通过股票回购、优化分红、股权激励等方式提升投资者信心,形成良性互动。

调研也发现,上海企业在ESG与市值管理方面呈现积极趋势:治理结构逐步完善,信息披露更加规范,市值管理工具运用更加多元,投资者沟通渠道不断拓展。但同时也存在一些改善空间:部分企业ESG披露仍以定性描述为主,定量指标有待提升;短期业绩压力与长期价值创造之间的平衡尚待优化等。

展望未来,我们认为,政策层面的制度建设有望继续强化,市值管理与ESG实践将更加紧密结合。国企改革深化背景下,国有企业需在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同时,通过健全董事会机制、完善激励约束和增强资本市场沟通,完善公司治理和市值管理,展现国资企业的责任与价值。整体而言,企业需要进一步提升可持续信息披露水平与可比性,加强专业团队建设,推动常态化的ESG投资者沟通机制,以透明、可持续的发展战略赢得市场信任。基金机构与证券机构也将继续发挥“长期投资人”和“积极所有者”的作用,助力上市公司不断提高治理质量,实现价值与回报的良性循环。

嘉实基金与与会方表示,将以本次调研为契机,持续关注并推动企业在ESG与价值创造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助力国企改革深化与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风险提示: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基金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文中基金产品标的指数的历史涨跌幅不预示基金产品未来业绩表现。基金投资需谨慎。投资需谨慎。本文件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承诺。嘉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嘉实基金”)或嘉实基金的相关部门、雇员不对任何人使用本文件内容的行为或由此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嘉实基金在本文件中转载的第三方信息、报告或资料,转载内容仅代表该第三方观点,并不代表嘉实基金的立场,嘉实基金不对其准确性或完整性提供直接或隐含的声明或保证。


嘉实基金携手合作机构开展“ESG与企业价值创造”调研活动

2025-09-25 来源:嘉实基金

近日,嘉实基金与国泰海通证券、上海市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研究中心在上海联合举办“ESG与企业价值创造调研活动”,聚焦企业ESG治理与长期价值创造主题,带领多位来自公募基金、证券公司、ESG评级和研究机构的ESG专家,先后走访上海九家代表性企业。活动通过实地交流与专题研讨,深入了解企业ESG信息披露、治理情况,并探讨企业如何平衡经济效益与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长期价值创造,为公募基金管理人参与上市公司治理、以及资本市场与企业良性互动提供了务实案例。


近年来,随着资本市场制度不断完善,公募基金通过开展尽责管理参与上市公司治理,逐步成为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和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2024年11月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市值管理》,要求上市公司以提高公司质量为基础,提升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推动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合理反映上市公司质量。2024年沪深北交易所相继出台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指引,并陆续发布配套的编制指南。今年3月,证监会发布修订后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首次从部门规章层面规范可持续信息披露,明确提出上市公司按照证券交易所的规定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为促进公募基金管理人积极、规范参与上市公司治理,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于2025年5月发布《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参与上市公司治理管理规则》,明确了公募基金作为“积极股东”的责任与路径,要求基金管理人积极行使表决权、规范信息披露、推动上市公司提升治理水平。在这些政策引领下,市场逐步重视专业投资机构在推动上市公司治理提升中的作用,以公募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逐步将尽责管理作为可持续投资实践的重点。


在此背景下,本次调研旨在为机构投资者、ESG评级机构等提供一个与企业进行ESG专项沟通和参与的平台,以发挥各家机构的专业优势,与企业进行针对性交流和研讨,并对企业所面临的ESG信息披露和治理相关挑战和难题给出建议和反馈,推动企业ESG治理提升。本次调研对象以上海地方国有企业为主,但也兼顾了对民营企业的覆盖,涵盖了航运、医药、汽车、文娱等多个产业。

调研发现,被调研企业普遍建立起完善的可持续发展治理架构,如在董事会层面设立了可持续发展或ESG专门委员会,并在执行层面有专门工作组、或跨部门协调机制推动具体工作落地,披露可持续发展报告的频率和规范性不断提升,并开始探索通过股票回购、优化分红、股权激励等方式提升投资者信心,形成良性互动。

调研也发现,上海企业在ESG与市值管理方面呈现积极趋势:治理结构逐步完善,信息披露更加规范,市值管理工具运用更加多元,投资者沟通渠道不断拓展。但同时也存在一些改善空间:部分企业ESG披露仍以定性描述为主,定量指标有待提升;短期业绩压力与长期价值创造之间的平衡尚待优化等。

展望未来,我们认为,政策层面的制度建设有望继续强化,市值管理与ESG实践将更加紧密结合。国企改革深化背景下,国有企业需在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同时,通过健全董事会机制、完善激励约束和增强资本市场沟通,完善公司治理和市值管理,展现国资企业的责任与价值。整体而言,企业需要进一步提升可持续信息披露水平与可比性,加强专业团队建设,推动常态化的ESG投资者沟通机制,以透明、可持续的发展战略赢得市场信任。基金机构与证券机构也将继续发挥“长期投资人”和“积极所有者”的作用,助力上市公司不断提高治理质量,实现价值与回报的良性循环。

嘉实基金与与会方表示,将以本次调研为契机,持续关注并推动企业在ESG与价值创造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助力国企改革深化与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风险提示: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基金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文中基金产品标的指数的历史涨跌幅不预示基金产品未来业绩表现。基金投资需谨慎。投资需谨慎。本文件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承诺。嘉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嘉实基金”)或嘉实基金的相关部门、雇员不对任何人使用本文件内容的行为或由此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嘉实基金在本文件中转载的第三方信息、报告或资料,转载内容仅代表该第三方观点,并不代表嘉实基金的立场,嘉实基金不对其准确性或完整性提供直接或隐含的声明或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