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投资
嘉实将养老金业务定位为长期战略业务,深度涉足包括主权财富和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业/职业年金、养老目标基金在内的三大养老业务 养老投资主页 |
---|
2021年伊始,上证综指开年第一天就突破3500点,为今年的资本市场开了一个好头。截止到1月22日收盘,上证综指等主要宽基指数悉数上涨,而素有“中国纳斯达克”之称、代表科技成长板块的创业板指,延续了去年表现亮眼的表现。虽然出现一定波动,但开年以来已上涨超过13%。
但不可否认的是,A股连续上涨两年,个股表现分化明显。2021年的结构性机会有哪些?大咖们对新经济科技成长方向的看法如何?创业板迎来改革后又有哪些新的机遇?
嘉实基金科技成长投资领跑者王贵重博士,和天风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刘晨明先生做客新浪财经《超话投资》栏目,共同解码2021年科技成长投资机遇。
以下为精华提炼
1、刚刚我们也提到今年科技板块有回暖的趋势,背后的原因能跟我们分析一下吗?
王贵重:首先要从一个中长期的维度去看这件事情。股权类的资产,特别是科技股权类的资产,从长周期来看肯定是坚定看好的,它背后的驱动力一方面是经济增长,一方面是科技在GDP中占比的权重要不断地提升。
为什么短期会有一个很好的表现?其中也跟短期的走势有一些关系。各位网友肯定会有这样的感觉,去年7月份以后,整个科技的表现就不是很好,以半导体、软件,包括传媒为代表,其实都有不小的回撤。一方面整个业绩在不断提升,同时估值又有一定程度上的收缩。所以到了今年,大家在整个资产类别之间一对比,发现和热门板块相比,科技板块的性价比出现了优势,所以在开年以来也有一个比较好的表现。
2、 最近市场上还有一个大的热点现象,很多大股票抱团取暖的风格是尤为突出的。对对目前这种“大部分海水、小部分火焰”的极致分化看法如何?
刘晨明:当我们提到抱团这个词我觉得它更多的只是一个结果,这个结果背后大部分来自于的确在过去几年里各行各业的集中度提升的太快了。所以从基本面来讲,的确在大公司、在头部领域它的集中度在提升,它在蚕食中小公司的份额。头部公司自然在景气度上来讲就会更好,资金选择他们我觉得也没有什么太大问题。
但是这里面就要区分了,哪些是传统行业格局已经固化了的,小公司确实比较难有机会了,可能会继续进行大家所谓看到的抱团的结果,而是会挑确定性更高的好的公司。但是有哪些行业未来技术是有变革的,是一片蓝海,发展可能会超过我们想象,在这些行业里面我觉得小公司也会有更多的机会走出来,甚至是10倍股,我觉得都是处在产业能爆发的中小公司里面。所以我觉得抱团只是一个结果,它会在传统行业和蛋糕不能做大的行业里面继续,但是对于新兴产业,能够有技术革新的,我觉得未来要重点关注这些小股票的机会。
3、展望2021年,很多人都说2021年预期的收益率肯定是要下降的,怎么来看待今年的投资机会的?
王贵重:有三个词。
➤ 第一个词,不悲观。虽然大家有一些争议,但是实际来看,一方面整个宏观经济在不断地呈现出复苏,也代表着企业盈利的增长。同时分母端,利率是所有资产的锚,也会带来一定的偏紧压力。但是因为整个经济的复苏还不够稳固,全球的流动性还比较充裕,所以汇率的限制也使得我们国家没有办法独立地去用很紧的货币环境,因为这样会不利于我们整体的利率和出口的企业。所以第一从分子端是增长的,分母端是有底的,所以整体来看我们对行情是不悲观的,从DCF公式的角度来看。
➤ 第二个词,偏均衡。科技行业最大的魅力,它的特点就在于它的内省颠覆性,也就意味着不会强者恒强,总会有一些新的公司都出来。本质上我们价值观里是有一点喜欢小公司的,特别喜欢能够颠覆别人的公司,我们喜欢有竞争,有一个新的竞争者来了。所以科技的投资其实是一种价值观,是鼓励破坏式创新,鼓励效率提升,鼓励新人颠覆旧人的这样一套方法论和价值观。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刚刚晨明也讲了,抱团是一个结果,最终是谁强资金选择谁。所以在科技领域我们还是相信会有一些小公司绩优的公司走出来,万亿公司也是从10亿起来的。所以不能以大为美,而是要以强为美,以好公司为美。
➤ 第三个词,结构性,一定不是是小公司就行,是大公司就行,它一定是结构性的,最后到底哪一家公司能够胜出,它是概率呈现的,不是所有公司都能好。所以我们对于2021年的展望就是三个词,不悲观、更均衡和结构化。
4、去年我们看到整个流动性也是非常充裕的,推升了以科技股为代表的高成长股票的估值,我们对于今年的流动性环境是怎么看的?
王贵重:我跟晨明的观点基本上是比较一致的,我们叫做上有顶下有底的状态。虽然我们是投科技的,不是做专业的宏观策略的,但是我们也会看一看中央政府的工作报告,政治局的会议。其实已经很清晰地告诉我们了,叫不急转弯,说明我们整体货币的变化是比较柔和的。在这样的背景下,就有了分子端的机会。
其实所有的大熊市一个必要条件就是大幅度收紧流动性,大概的意思是钱很少了,今年肯定不是这样的一年。所以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还是大有可为的。但是正如我们所了解的,因为整个池子的水变少了,对于选票的精度和选出来的胜率就要下降了,这就需要我们做出更多的努力去取得一个比较好的结果。
对于中性偏紧的货币情况,首先中性偏紧不仅影响科技投资,它影响所有的投资,不仅影响股权资产,影响所有的资产。因为利率是所有资产的锚。但是只要它不是收得特别厉害,就会有结构性的行情,就会有优秀的个股长出来。回想2018年很熊的行情,照样有5G这些科技里面新技术的趋势取得了正的收益,而且是大几十。有一支5G相关的产业标的一年涨了五六十,在2018年这种环境里面,所以我们说还是大有可为的。
5、都说科技是一个供给创造需求的行业,能不能给我们展开来说说这是什么意思?
王贵重:它有三层意思。
➤ 第一层是看它的含义。科技是科学和技术两个词放在一起的,科学是我们主观认知和客观现象一个统一的实践过程,技术是对现象有目的的再编程。所有的意思是科技是一个供给侧的要素。举个简单的例子,像我们的芯片,半导体,应该是被特朗普普及了2、3年。它是个什么?它本质上是沙子里面提炼出来的,是二氧化硅提炼成硅,通过平面工艺把它做成芯片。我们学的时候都会说点沙成金。像我们的手机需要用电磁波来通信,电磁现象本身是自然中就存在的现象,我们大家听过法拉第、麦克斯韦,这一系列的名字,但这些东西不是我们创造出来的,是它本身就有的,是一个供给侧的要素,我们把它找出来。所以牛顿说我是在海边拾几个贝壳,大概是这个意思。本来自然界中就有,它是一个供给侧的要素。
➤ 第二,需求。科技光有了这个行不行,其实是不行的,所以我们每天也面临大量的选择,什么样的技术最终能够胜出,这是我们解决的方向问题。什么才能胜出,一定要匹配人类最本质的需求。上次我们来做客的时候也聊过,有三大本质的需求。三大本质需求其实在过去的几年中确实得到了很好的表现,一个是对于信息的需求,因为我们每一天都在做计算,信息的计算、存储和传播。二是对能量的需求,包括新能源等等一系列都在这个范畴里。三是对生命的需求。什么样的技术供给有生命力,它一定要符合我们人类最本质的需求。我们人类有很多很多种需求,但是很多需求不够本质,但是这三件事情我们认为是很本质的。相信讲出来大家都能认同,因为能源我们会涉及,信息,现在就在传播信息,生命,活着当然很重要了。
➤ 第三个词叫做创造。创造是什么意思?如果没有,你也不觉得好像缺失了什么,但是有了你发现你就没有办法离开它了。例如智能手机,我们都是完整的经历者有了智能手机,觉得在上面看看文字、看看视频会很方便。我们能想象到的,但是我们有什么想象不到,我们在上面点外卖、在上面叫车,那个时候都是想象不到的,这些都是通过供给创造出来的。没有我们觉得也挺好,但是有了之后就再也离不开它了。所以其中有三层含义,叫做供给创造需求。
6、去年创业板的涨幅也是全球主要市场指数中排名第一的。创业板注册制改革之后,不知道刘老师你看到了哪些变化?
刘晨明:其实创业板注册制改革虽然预期很久了,但是真正落地之后,我觉得会给很多的中小公司,尤其是没有什么竞争力的或者行业格局没有什么太大变化的公司能带来不小的压力。因为之前很多中小公司在壳价值上还是有发挥的余地的,因为过程当中大家上市都很慢,都要排队,我可以借壳,那个壳是有价值的。但是随着注册制,未来的上市节奏明显要比前五年快很多,过程中我们会发现首先中小公司壳价值的炒作,之前不太好的环境会被净化掉。我觉得也有利于本身创业板也好,包括整个指数也好,更好的发展。再其次,随着未来注册制不断的推行,会有越来越多的公司来上市,大家可选股票的池子会变得越来越大。池子变得越来越大以后,再在里面找到真的能从技术变革中走出来的公司,我觉得对于个人而言难度是明显加大了。所以过程中其实就是要把资金交给有专业投资能力的或者具备专业素质的基金经理们,把真正能走出来的公司从一到两千个创业板的公司中挑出来,这对个人而言是比较困难的,但是这也是贵重他们主要为大家发掘的价值。
7、王贵重博士和张丹华博士还有一个新的基金,这个月的25号做首发,是嘉实创业板两年定期混合基金,这支新基金有什么特点?
王贵重:也是三个特点。
➤ 第一个特点,它是创业板,80%要投资创业板,这个板我们也要展开讲一下。
√ 一是这个板是不是一个好板,其实是一个很强的板。背后的驱动力是什么?因为它已经成为我们新经济的一个代表,背后的权重是接近40%的科技,接近30%的医药和接近20%新能源,正好是我们看好的信息、能源、生命三块构成。
√ 第二,创业板的容量够不够大,其实也很大了。创业板自有流通市值已经5万亿了。
√ 第三,创业板的波动会不会很大,我相信很多投资者朋友应该对创业板的认知其实是停留在2015年股灾上的,之前也是暴跌拉升。但是我们现在觉得股权成分的结构,跟2015年已经完全不同了。2015年当时我们觉得很多公司的质地是很差的,但是现在拉开前20大权重或者前10大权重,只有一句话,除了贵,没有任何的毛病。所以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回调个百分之二三十,肯定会有很多资金愿意去配置的。
➤ 第二个特点,两年。它的好处是什么?好处是可以用时间的价值去换取一定的收益。怎么讲?例如我们可以努力地去参与一些战略配售。战略配售大家都知道,拿战略配售的价格是按照发行价拿的,但是一般情况,上市之后大部分的股票都要涨1倍到2倍。所以这也是能够增厚的。例如有了特定锁定基的产品,我们还可以参与一些增发,大宗这些都是有价格折扣的,因为它是流动性带来的。所以这个产品从投资端是有一定概率帮助大家通过长期两年的优点获取更高的收益。从投资者端,一是建议大家要用闲钱来投资,同时是帮助大家管住手。
➤ 第三个特点,丹华总和我一起管理。丹华总和我大家也应该都了解的比较多了,我2013年实习就跟着丹华总,我们在一起7年了,也是很有默契。丹华总是清华大学电子学的博士,有接近6年全球投资的经验。好处在于我们团队有一个全球化的视野,而在A股越来越成熟的过程中,全球化的视野使我们站到了时间这一边。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由丹华总负责一些相对宏观的把控,我负责具体的执行和一些微观的累活,还是有办法把基金做得更好一些的。
8、科技赛道也很难把握,投资的难度很大。它的更新又很快。比如有的公司是护城河很高的龙头公司,有的是公司很好,但是还不是很大,没有跑出来的公司。我们怎么判断这种波动性和不确定性。
王贵重:核心一点其实是勤,勤能补拙。我们一直讲科技有两大难点,一个是不确定性,一个是不连续性,已经讲了很多次不连续性。
大家都知道99%的归纳和1%的演绎,到了1%就跳了,所以基本上需要一些天才把这个事给跳过去。像图灵自己一个人开创人工智能和计算机两个行业,像爱因斯坦敲开量子力学的门砖,从基点力学到量子力学确实是很难的,但是我们力求把握一些本质的因素。本质的因素是从供给和需求两个视角来看。举个小例子,之前我在某创新手机机身材质推出时提出了和市场相反的观点,现在很多年过去了,回头看我当时的观点得到了印证。
为什么自己觉得有点自信?因为我通过这个本质因素的挖掘,我说我是走在了产业的前面,因为产业已经做这件事情了,但是我觉得你做不成。这还是很自豪的,因为一般产业会走在投资的前面,二级市场投资一般是做1到N的。所以一定要坚持第一性的原理,虽然很累,但是我们力图去掌握最本质的东西,通过我们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努力,去跟产业里面学,从书里面学,使得我们的知识不要过时。
最重要的是什么?看科技和投科技的人,我们一直说有六个维度,空间竞争、商业模式等等,但是最重要的是我们会看管理层,因为我们一直相信人定胜天,刚刚也讲了点沙成金,我们还是相信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通过人的努力去实现最终的价值。刚刚晨明也讲了宏观因素总是很难判断的。为什么微观因素会好一些?其实也不是好,是因为通过人的主观能动性帮我们过滤了这些因素。例如像2020年,为什么中国的股市这么好,就是我们这些企业家们,其实他们也面临了巨大的压力和困难,特别是在2、3月份停摆的时候,但是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最后大家都看到了,当时大家很担心中国的出口,但是中国凭借着努力,不仅出口没有下降,居然是爆发式增长。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更相信人的主观能动性。
9、改革之后的创业板从交易制度上来看,个人的参与难度是不是会更大一些?
刘晨明:对,从注册制角度来讲,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公司上来。我记得前两年我们统计创业板才700多公司,后面很快1000、1500、2000个就进来了。在700个里面挑出10个,和在2000个里挑出10个,概率明显差别是非常大的。过程中对个人而言,确实是明显难度加大了,而且未来我们可以想象,各种资本市场的制度会更完善,像退市制度,对于财务造假也好,对于违法违规事情加重的处罚也好,所以其实很容易踩雷。过程中我们还是把钱交给有能力把选出里面公司的基金经理,整个资本市场改革过程中还是会非常大程度影响个人投资者对于资金投向方式和把握的。
10、最后一个问题,请两位嘉宾分别用几句话去总结一下创业板的机遇。
刘晨明:包括纳斯达克,包括创业板,都是代表全球和中国未来产业趋势方向的,我们建议大家以更中长期的视角去看待这些板块,包括创业板核心的指数。所以在投资过程中,建议要么以购买封闭基金的形式,包括定投的形式,这样可以管住大家的手,尽量避免多做高频交易。高频交易从中获得超额收益的概率是比较低的,而且对于个人投资人来说也是非常难的。所以把它当作中长期的投资,我觉得中国科技,包括代表中国新兴产业国运的方向都在创业板里面了。大的方向是没有问题的,长期来讲我们是非常看好的。
王贵重:这肯定是一个时代的结束,同时也是一个时代的开始,所以现在在大机遇面前不要投机。我从学科技到投科技也一直坚持聚焦在科技的方向上,中间也有很多诱惑和其它的选择,但是为什么还是这样做?在大的机遇面前不要投机,因为我们相信科技能崛起,中国会更强,未来会更好。
注:以上仅是拟任基金经理当前看好方向,不代表基金未来长期必然投资方向
风险提示:基金投资需谨慎。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及其特有风险,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嘉实创业板两年定期开放混合型基金(以下简称“本基金”)在投资运作过程中可能面临各种风险,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管理风险、操作或技术风险、合规性风险外,还包括以下特有风险:封闭期不能赎回的风险、巨额赎回风险、创业板股票特有风险、战略配售股票风险、资产支持证券风险、港股交易失败风险、汇率风险、境外市场风险、衍生金融工具带来的高风险、融资业务风险、其他投资风险等。基金管理人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或本金不受损失。基金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本产品由嘉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发行与管理,代销机构不承担产品的投资、兑付和风险管理责任。
王贵重:解码2021年科技成长投资机遇
2021-01-25 来源:嘉实基金 关键词: 创业板 科技赛道 成长
2021年的结构性机会有哪些?大咖们对新经济科技成长方向的看法如何?创业板迎来改革后又有哪些新的机遇?
2021年伊始,上证综指开年第一天就突破3500点,为今年的资本市场开了一个好头。截止到1月22日收盘,上证综指等主要宽基指数悉数上涨,而素有“中国纳斯达克”之称、代表科技成长板块的创业板指,延续了去年表现亮眼的表现。虽然出现一定波动,但开年以来已上涨超过13%。
但不可否认的是,A股连续上涨两年,个股表现分化明显。2021年的结构性机会有哪些?大咖们对新经济科技成长方向的看法如何?创业板迎来改革后又有哪些新的机遇?
嘉实基金科技成长投资领跑者王贵重博士,和天风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刘晨明先生做客新浪财经《超话投资》栏目,共同解码2021年科技成长投资机遇。
以下为精华提炼
1、刚刚我们也提到今年科技板块有回暖的趋势,背后的原因能跟我们分析一下吗?
王贵重:首先要从一个中长期的维度去看这件事情。股权类的资产,特别是科技股权类的资产,从长周期来看肯定是坚定看好的,它背后的驱动力一方面是经济增长,一方面是科技在GDP中占比的权重要不断地提升。
为什么短期会有一个很好的表现?其中也跟短期的走势有一些关系。各位网友肯定会有这样的感觉,去年7月份以后,整个科技的表现就不是很好,以半导体、软件,包括传媒为代表,其实都有不小的回撤。一方面整个业绩在不断提升,同时估值又有一定程度上的收缩。所以到了今年,大家在整个资产类别之间一对比,发现和热门板块相比,科技板块的性价比出现了优势,所以在开年以来也有一个比较好的表现。
2、 最近市场上还有一个大的热点现象,很多大股票抱团取暖的风格是尤为突出的。对对目前这种“大部分海水、小部分火焰”的极致分化看法如何?
刘晨明:当我们提到抱团这个词我觉得它更多的只是一个结果,这个结果背后大部分来自于的确在过去几年里各行各业的集中度提升的太快了。所以从基本面来讲,的确在大公司、在头部领域它的集中度在提升,它在蚕食中小公司的份额。头部公司自然在景气度上来讲就会更好,资金选择他们我觉得也没有什么太大问题。
但是这里面就要区分了,哪些是传统行业格局已经固化了的,小公司确实比较难有机会了,可能会继续进行大家所谓看到的抱团的结果,而是会挑确定性更高的好的公司。但是有哪些行业未来技术是有变革的,是一片蓝海,发展可能会超过我们想象,在这些行业里面我觉得小公司也会有更多的机会走出来,甚至是10倍股,我觉得都是处在产业能爆发的中小公司里面。所以我觉得抱团只是一个结果,它会在传统行业和蛋糕不能做大的行业里面继续,但是对于新兴产业,能够有技术革新的,我觉得未来要重点关注这些小股票的机会。
3、展望2021年,很多人都说2021年预期的收益率肯定是要下降的,怎么来看待今年的投资机会的?
王贵重:有三个词。
➤ 第一个词,不悲观。虽然大家有一些争议,但是实际来看,一方面整个宏观经济在不断地呈现出复苏,也代表着企业盈利的增长。同时分母端,利率是所有资产的锚,也会带来一定的偏紧压力。但是因为整个经济的复苏还不够稳固,全球的流动性还比较充裕,所以汇率的限制也使得我们国家没有办法独立地去用很紧的货币环境,因为这样会不利于我们整体的利率和出口的企业。所以第一从分子端是增长的,分母端是有底的,所以整体来看我们对行情是不悲观的,从DCF公式的角度来看。
➤ 第二个词,偏均衡。科技行业最大的魅力,它的特点就在于它的内省颠覆性,也就意味着不会强者恒强,总会有一些新的公司都出来。本质上我们价值观里是有一点喜欢小公司的,特别喜欢能够颠覆别人的公司,我们喜欢有竞争,有一个新的竞争者来了。所以科技的投资其实是一种价值观,是鼓励破坏式创新,鼓励效率提升,鼓励新人颠覆旧人的这样一套方法论和价值观。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刚刚晨明也讲了,抱团是一个结果,最终是谁强资金选择谁。所以在科技领域我们还是相信会有一些小公司绩优的公司走出来,万亿公司也是从10亿起来的。所以不能以大为美,而是要以强为美,以好公司为美。
➤ 第三个词,结构性,一定不是是小公司就行,是大公司就行,它一定是结构性的,最后到底哪一家公司能够胜出,它是概率呈现的,不是所有公司都能好。所以我们对于2021年的展望就是三个词,不悲观、更均衡和结构化。
4、去年我们看到整个流动性也是非常充裕的,推升了以科技股为代表的高成长股票的估值,我们对于今年的流动性环境是怎么看的?
王贵重:我跟晨明的观点基本上是比较一致的,我们叫做上有顶下有底的状态。虽然我们是投科技的,不是做专业的宏观策略的,但是我们也会看一看中央政府的工作报告,政治局的会议。其实已经很清晰地告诉我们了,叫不急转弯,说明我们整体货币的变化是比较柔和的。在这样的背景下,就有了分子端的机会。
其实所有的大熊市一个必要条件就是大幅度收紧流动性,大概的意思是钱很少了,今年肯定不是这样的一年。所以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还是大有可为的。但是正如我们所了解的,因为整个池子的水变少了,对于选票的精度和选出来的胜率就要下降了,这就需要我们做出更多的努力去取得一个比较好的结果。
对于中性偏紧的货币情况,首先中性偏紧不仅影响科技投资,它影响所有的投资,不仅影响股权资产,影响所有的资产。因为利率是所有资产的锚。但是只要它不是收得特别厉害,就会有结构性的行情,就会有优秀的个股长出来。回想2018年很熊的行情,照样有5G这些科技里面新技术的趋势取得了正的收益,而且是大几十。有一支5G相关的产业标的一年涨了五六十,在2018年这种环境里面,所以我们说还是大有可为的。
5、都说科技是一个供给创造需求的行业,能不能给我们展开来说说这是什么意思?
王贵重:它有三层意思。
➤ 第一层是看它的含义。科技是科学和技术两个词放在一起的,科学是我们主观认知和客观现象一个统一的实践过程,技术是对现象有目的的再编程。所有的意思是科技是一个供给侧的要素。举个简单的例子,像我们的芯片,半导体,应该是被特朗普普及了2、3年。它是个什么?它本质上是沙子里面提炼出来的,是二氧化硅提炼成硅,通过平面工艺把它做成芯片。我们学的时候都会说点沙成金。像我们的手机需要用电磁波来通信,电磁现象本身是自然中就存在的现象,我们大家听过法拉第、麦克斯韦,这一系列的名字,但这些东西不是我们创造出来的,是它本身就有的,是一个供给侧的要素,我们把它找出来。所以牛顿说我是在海边拾几个贝壳,大概是这个意思。本来自然界中就有,它是一个供给侧的要素。
➤ 第二,需求。科技光有了这个行不行,其实是不行的,所以我们每天也面临大量的选择,什么样的技术最终能够胜出,这是我们解决的方向问题。什么才能胜出,一定要匹配人类最本质的需求。上次我们来做客的时候也聊过,有三大本质的需求。三大本质需求其实在过去的几年中确实得到了很好的表现,一个是对于信息的需求,因为我们每一天都在做计算,信息的计算、存储和传播。二是对能量的需求,包括新能源等等一系列都在这个范畴里。三是对生命的需求。什么样的技术供给有生命力,它一定要符合我们人类最本质的需求。我们人类有很多很多种需求,但是很多需求不够本质,但是这三件事情我们认为是很本质的。相信讲出来大家都能认同,因为能源我们会涉及,信息,现在就在传播信息,生命,活着当然很重要了。
➤ 第三个词叫做创造。创造是什么意思?如果没有,你也不觉得好像缺失了什么,但是有了你发现你就没有办法离开它了。例如智能手机,我们都是完整的经历者有了智能手机,觉得在上面看看文字、看看视频会很方便。我们能想象到的,但是我们有什么想象不到,我们在上面点外卖、在上面叫车,那个时候都是想象不到的,这些都是通过供给创造出来的。没有我们觉得也挺好,但是有了之后就再也离不开它了。所以其中有三层含义,叫做供给创造需求。
6、去年创业板的涨幅也是全球主要市场指数中排名第一的。创业板注册制改革之后,不知道刘老师你看到了哪些变化?
刘晨明:其实创业板注册制改革虽然预期很久了,但是真正落地之后,我觉得会给很多的中小公司,尤其是没有什么竞争力的或者行业格局没有什么太大变化的公司能带来不小的压力。因为之前很多中小公司在壳价值上还是有发挥的余地的,因为过程当中大家上市都很慢,都要排队,我可以借壳,那个壳是有价值的。但是随着注册制,未来的上市节奏明显要比前五年快很多,过程中我们会发现首先中小公司壳价值的炒作,之前不太好的环境会被净化掉。我觉得也有利于本身创业板也好,包括整个指数也好,更好的发展。再其次,随着未来注册制不断的推行,会有越来越多的公司来上市,大家可选股票的池子会变得越来越大。池子变得越来越大以后,再在里面找到真的能从技术变革中走出来的公司,我觉得对于个人而言难度是明显加大了。所以过程中其实就是要把资金交给有专业投资能力的或者具备专业素质的基金经理们,把真正能走出来的公司从一到两千个创业板的公司中挑出来,这对个人而言是比较困难的,但是这也是贵重他们主要为大家发掘的价值。
7、王贵重博士和张丹华博士还有一个新的基金,这个月的25号做首发,是嘉实创业板两年定期混合基金,这支新基金有什么特点?
王贵重:也是三个特点。
➤ 第一个特点,它是创业板,80%要投资创业板,这个板我们也要展开讲一下。
√ 一是这个板是不是一个好板,其实是一个很强的板。背后的驱动力是什么?因为它已经成为我们新经济的一个代表,背后的权重是接近40%的科技,接近30%的医药和接近20%新能源,正好是我们看好的信息、能源、生命三块构成。
√ 第二,创业板的容量够不够大,其实也很大了。创业板自有流通市值已经5万亿了。
√ 第三,创业板的波动会不会很大,我相信很多投资者朋友应该对创业板的认知其实是停留在2015年股灾上的,之前也是暴跌拉升。但是我们现在觉得股权成分的结构,跟2015年已经完全不同了。2015年当时我们觉得很多公司的质地是很差的,但是现在拉开前20大权重或者前10大权重,只有一句话,除了贵,没有任何的毛病。所以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回调个百分之二三十,肯定会有很多资金愿意去配置的。
➤ 第二个特点,两年。它的好处是什么?好处是可以用时间的价值去换取一定的收益。怎么讲?例如我们可以努力地去参与一些战略配售。战略配售大家都知道,拿战略配售的价格是按照发行价拿的,但是一般情况,上市之后大部分的股票都要涨1倍到2倍。所以这也是能够增厚的。例如有了特定锁定基的产品,我们还可以参与一些增发,大宗这些都是有价格折扣的,因为它是流动性带来的。所以这个产品从投资端是有一定概率帮助大家通过长期两年的优点获取更高的收益。从投资者端,一是建议大家要用闲钱来投资,同时是帮助大家管住手。
➤ 第三个特点,丹华总和我一起管理。丹华总和我大家也应该都了解的比较多了,我2013年实习就跟着丹华总,我们在一起7年了,也是很有默契。丹华总是清华大学电子学的博士,有接近6年全球投资的经验。好处在于我们团队有一个全球化的视野,而在A股越来越成熟的过程中,全球化的视野使我们站到了时间这一边。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由丹华总负责一些相对宏观的把控,我负责具体的执行和一些微观的累活,还是有办法把基金做得更好一些的。
8、科技赛道也很难把握,投资的难度很大。它的更新又很快。比如有的公司是护城河很高的龙头公司,有的是公司很好,但是还不是很大,没有跑出来的公司。我们怎么判断这种波动性和不确定性。
王贵重:核心一点其实是勤,勤能补拙。我们一直讲科技有两大难点,一个是不确定性,一个是不连续性,已经讲了很多次不连续性。
大家都知道99%的归纳和1%的演绎,到了1%就跳了,所以基本上需要一些天才把这个事给跳过去。像图灵自己一个人开创人工智能和计算机两个行业,像爱因斯坦敲开量子力学的门砖,从基点力学到量子力学确实是很难的,但是我们力求把握一些本质的因素。本质的因素是从供给和需求两个视角来看。举个小例子,之前我在某创新手机机身材质推出时提出了和市场相反的观点,现在很多年过去了,回头看我当时的观点得到了印证。
为什么自己觉得有点自信?因为我通过这个本质因素的挖掘,我说我是走在了产业的前面,因为产业已经做这件事情了,但是我觉得你做不成。这还是很自豪的,因为一般产业会走在投资的前面,二级市场投资一般是做1到N的。所以一定要坚持第一性的原理,虽然很累,但是我们力图去掌握最本质的东西,通过我们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努力,去跟产业里面学,从书里面学,使得我们的知识不要过时。
最重要的是什么?看科技和投科技的人,我们一直说有六个维度,空间竞争、商业模式等等,但是最重要的是我们会看管理层,因为我们一直相信人定胜天,刚刚也讲了点沙成金,我们还是相信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通过人的努力去实现最终的价值。刚刚晨明也讲了宏观因素总是很难判断的。为什么微观因素会好一些?其实也不是好,是因为通过人的主观能动性帮我们过滤了这些因素。例如像2020年,为什么中国的股市这么好,就是我们这些企业家们,其实他们也面临了巨大的压力和困难,特别是在2、3月份停摆的时候,但是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最后大家都看到了,当时大家很担心中国的出口,但是中国凭借着努力,不仅出口没有下降,居然是爆发式增长。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更相信人的主观能动性。
9、改革之后的创业板从交易制度上来看,个人的参与难度是不是会更大一些?
刘晨明:对,从注册制角度来讲,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公司上来。我记得前两年我们统计创业板才700多公司,后面很快1000、1500、2000个就进来了。在700个里面挑出10个,和在2000个里挑出10个,概率明显差别是非常大的。过程中对个人而言,确实是明显难度加大了,而且未来我们可以想象,各种资本市场的制度会更完善,像退市制度,对于财务造假也好,对于违法违规事情加重的处罚也好,所以其实很容易踩雷。过程中我们还是把钱交给有能力把选出里面公司的基金经理,整个资本市场改革过程中还是会非常大程度影响个人投资者对于资金投向方式和把握的。
10、最后一个问题,请两位嘉宾分别用几句话去总结一下创业板的机遇。
刘晨明:包括纳斯达克,包括创业板,都是代表全球和中国未来产业趋势方向的,我们建议大家以更中长期的视角去看待这些板块,包括创业板核心的指数。所以在投资过程中,建议要么以购买封闭基金的形式,包括定投的形式,这样可以管住大家的手,尽量避免多做高频交易。高频交易从中获得超额收益的概率是比较低的,而且对于个人投资人来说也是非常难的。所以把它当作中长期的投资,我觉得中国科技,包括代表中国新兴产业国运的方向都在创业板里面了。大的方向是没有问题的,长期来讲我们是非常看好的。
王贵重:这肯定是一个时代的结束,同时也是一个时代的开始,所以现在在大机遇面前不要投机。我从学科技到投科技也一直坚持聚焦在科技的方向上,中间也有很多诱惑和其它的选择,但是为什么还是这样做?在大的机遇面前不要投机,因为我们相信科技能崛起,中国会更强,未来会更好。
注:以上仅是拟任基金经理当前看好方向,不代表基金未来长期必然投资方向
风险提示:基金投资需谨慎。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及其特有风险,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嘉实创业板两年定期开放混合型基金(以下简称“本基金”)在投资运作过程中可能面临各种风险,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管理风险、操作或技术风险、合规性风险外,还包括以下特有风险:封闭期不能赎回的风险、巨额赎回风险、创业板股票特有风险、战略配售股票风险、资产支持证券风险、港股交易失败风险、汇率风险、境外市场风险、衍生金融工具带来的高风险、融资业务风险、其他投资风险等。基金管理人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或本金不受损失。基金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本产品由嘉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发行与管理,代销机构不承担产品的投资、兑付和风险管理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