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相关基金

更多

相关资讯

嘉实动态

姚志鹏:五年前最大的偏见造就最大的机会

字体大小:

姚志鹏,是一个典型的新时代的基金经理。乐观,积极,相信中国会长期向上,未来会有很多机会,也喜欢挖掘让自己激动的公司。

他的精力也是真的很好,凌晨4点半起来赶飞机,从机场直奔会议室,舟车劳顿6个小时后,坐定下来就可以洋洋洒洒讲一个小时以上。

他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学院和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硕士学位。看问题的角度也很有趣,认为不可能把什么东西都像科学教科书一样整理出来:“真正学理科的人都知道,科学本身是经验,不是真理”。

不同于多数新生代基金经理的一点是,他是从实业转型到金融机构的。先后参与康宁公司等两家外资企业中国区的创业过程,更了解实业的经营过程。因此,他半开玩笑说,对企业家没有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

这让他带领团队坚持高频的调研,在他看来,没有躺赢的行业,所有行业都要重视人。没有一个绝对的公式,管理层符合就是好的,要用时间来验证。

他认为,在震荡的时候,还是有对于企业的精细化研究,有阿尔法的挖掘,才能跑赢。他更喜欢2019年或更早之前,市场没有什么机会,也不那么着急,每一个标的都能尽可能在舒服的价格上出手。

他有个口号,要买入市值、卖出梦想,买入价值、卖出成长。就是,要用价值估值买入一个成长股,然后当大家都以为这是一个改变世界的公司的时候,卖出,让别人去梦想超预期的钱。

他还有一个观点是,一辈子不能错过的机会不是那么多。过去几年,他也看空了白酒,黄金赛道新能源也是去年下半年才有了贝塔,但他的业绩也战胜很多重仓白酒的基金。他总结,没有一个赛道不能被错过,一定要赚自己懂的钱,对于市场认知度特别高的资产,别着急忙慌地建仓,市场波动是无处不在的。

2015年diss互联网的研究员

姚志鹏当研究员时的故事讲出来,大概可以说是一个“刺头”吧。

现在市场讲的能源革命,他2013、2014年做研究员时就在讲,当时还有研究员嘲笑他。

2014年,海外某品牌新能源车卖到五千辆的时候,姚志鹏发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还专门写了一个邮件,他说一个新的时代肯定来临了。

2015年的时候,姚志鹏吐槽互联网,“你们这是瞎炒,我们是看市盈率的,你们都没盈利。要照你们的估值体系,新能源、光伏里面有的公司都是几千亿、上万亿的,只要你们是合理的,我们就合理。但是我觉得你们不合理,我觉得差不多位置就得卖”。 

他还在内部直接表态,(某个股票市值)超过多少亿后,他对于判断后续表现无能为力。

选择代表未来的方向

姚志鹏强调,要找一个选择个股的套式,其实是很难的,因为不同行业有很多不同行业的特性。

在他看来,股票的影响因子是很多的。人们在决策的时候,必然不可能掌握全部信息。人们只能做到每次找几个认为关键的信息,然后希望通过这几个因子来推导股价未来可能的走向。但很不幸的是,关键因子是会变迁的。

每过一段时间,因为宏观环境、经济结构、市场风险等各种各样的变化,关键因子都会变化。历史上看,没有人能够及时把框架来回迁移,每次都精准抓住关键因子。

尤其是,他觉得机构投资者更多是看资料,去上市公司、上下游做尽调,这些做得再充分还是会有很多因子无法挖掘到,有些因子挖掘的成本信息挖掘的成本是非常高的。

所以,他决定索性不去做这个事情。

在他看来,投资就是概率游戏。他希望通过长期观察的因子做判断,希望这个判断的胜率是超过五成的,再往上提高。首先,要挣大钱,要在有大钱的地方挣钱,因此要找准长期行业空间特别大,代表未来生活方向的行业。

找到最能打胜仗的人

姚志鹏观察总结,过去一些年最重要的一些生活的变化,往往是投资上过去十几年最大的机会。

所以,他对团队有一个要求:要先研究未来会有哪些变化,先不要管这些方向上有没有上市公司。他要求团队每个人,在自己熟悉的领域,盯十个未来的(细分)方向。

他认为,要先选方向,才能进行有效的研究。因为一个人不可能同时懂三十个子行业,然后在其中同时进行自下而上的研究。人需要在一段时间里保持聚焦,才能真正深度“浸入”这个行业。

他进一步讲到,选择了行业后,就需要深度地沟通、跟踪数据,跟行业内人打成一片,研究到底这个行业是如何运行的、是如何赚钱的。

就要找到里面最凶狠的人,执行力最强的人。这这个行业大家最怕谁,哪个老板最恨,谁最不靠谱,也就知道谁是最后能赢的人。

在姚志鹏看来,实业是一个很残酷的市场,要在里面找到最后能打胜仗的人。

任何赛道、方法都要注重价格

找到了好的方向、能赢的人之后,第三点,也是姚志鹏觉得在这个时代最容易被大家忽略的重点,就是价格。

价格为什么重要?姚志鹏解释,在一百亿市值和两百亿市值,买同一个公司,如果中期判断对的,都是涨到一千亿,那么一个是五倍股,一个十倍股,收益倍率是不一样的。

这种情况有时也能接受。但反过来看,如果看错了,跌到退市,基金组合买到上限的情况下,在二百亿市值买的、和一百亿市值买的,对组合的影响,一个是亏二十亿,一个是亏十亿,这个差别就很大了。

所以姚志鹏认为,没有一个赛道,没有一个方法,是可以不看价格的。

景气度很重要

姚志鹏认为,A股的特点就是,长短期共振的时候是股票市场最好的机会,短期有业绩,长期有梦想,这个行业是最容易表现好的时候。

这个时候竞争格局可能没有那么重要,因为新兴行业快速增长,大家都不知道核心竞争要素,竞争优势要靠什么建立。这个阶段研究员、基金经理,刚开始就开“上帝视角”,谈能赚到多少利润,做到几千亿市值,对壁垒下结论,都是不靠谱的。

而且,他认为A股是很现实的。“如果买一个股票,三年不涨、五年不涨,最后一年涨十倍,(持有人很难接受)。持有人的资金属性,负债端全是短期的。从方法论角度来说,不能告诉持有人,你在这等吧,等五年不会挣钱,但是我保你十年挣大钱。”

这也是为什么,姚志鹏格外重视景气度在下半区的行业。

他对上半区的资产会较为谨慎,虽然有的也在景气趋势里面,至少还没证伪,股票兑现基本面,如果长期空间也不错,公司估值也合理,往往股票会表现不错。但是中枢下限的意义在于,他坚信:回归均值力量是法则的力量,上面的力量是惯性的力量,惯性随时可能会减弱,法则只会有节奏变化,它不会结束。他相信均值回归是自然界的法则。

所以,姚志鹏花大量时间在判断行业、判断公司。但是央行政策、海外新闻、突发行业性政策等,都不在他的预判框架之中。对这些,他会去应对,但是绝对不去预判。

这些影响因子确实会影响股价。他的方法是,用法则力量去对抗这类顾虑。他提到的自然界法则力量,就是均值回归。

同时,他会在景气度向上时,“且战且退”。因为在他看来,这时候就是用惯性在对抗法则,由于他的方法论里很多因子没有讨论,所以这时候就隐含着风险。

姚志鹏还提醒,要把握景气周期的级别,就是持续的时间有多长。

如果只有两个季度景气改善,这个错误率很高,时间窗口要求太窄,极容易有些扰动因素。而如果行业未来三年都是景气度上行的,这种决策相对来说会有很多的竞争格局、中观的一些观测指标,可能成功率比较高。

而且,景气度持续够长的时候,资本市场会慢慢认知行业的变化。市场是有阶段性偏见的,时间越久越容易消除偏见。

密集调研、反复验证管理层

姚志鹏认为,没有躺赢的行业。“一些投资者会说找好模式、好生意,还说巴菲特先生说的,要找傻子都能管好的企业。但是不说后半句,巴菲特老爷子也想找好管理层。”

姚志鹏讲到,很多人在躺平模式上举的最经典的例子是高端白酒,但是他觉得这是拿三五年的股价走势和短期的景气度说事。

“1949年之前中国人是不喝高度白酒的,亚洲其他文化圈低度白酒都是中国影响的。1949年之后中国开始有喝高度白酒的特点,最出圈、最高端的白酒是一直在动态变化的。”

他认为,某些头部品牌为什么如今这么重要,不是躺赢得来的,是十几年前关键时刻那一任管理层,对于意见领袖的全面营销,“否则现在就是高端土特产”。

姚志鹏表示,人是最重要的,所有行业都要重视人。之前与人探讨成功的企业家有哪些要素,他也提炼了几点,但是那些都是后验的。

他始终认为,没有一个绝对的公式,去挨个对照,符合这几个条件这个公司可以投资。尤其是,他认为,证券行业研究员或基金经理很多人从业经验不算长,金融行业整体是比较单纯的,所以去跟实业里最精英的各地上市公司的董事长去交流,“说相个面就知道行不行,如果真的有这么决断,还是比较天真的”。

姚志鹏的方法是,靠密集调研。他对团队强调的就是积累。“总是不见他,对他的判断也不会准。”

他要求,要见管理层,也要见同行、上下游、竞争对手。而且要用时间来验证。

“今年和他聊,他跟你讲未来市场的判断,他要怎么做。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发现他真的这么做,做到了,而且他判断真是对的。而不是上半年告诉你未来会向A演进,下半年告诉你不对,他思考升级了,未来向B演进。A和B是相反两个方向。如果老板战略每几个月飘移一次,说明他没看到未来。即使未来就是A,也能执行力和团队不行。企业家不是思想家,企业家还要落地,不仅是自己行、懂,还得自己能干出来,要带团队往上干。”

还有一点是,企业家做企业的目的很重要。有的企业老板最后目的不是为了赚钱,真的希望小小地改变世界。姚志鹏认为,这样的人才会长期主义。 

综上种种,都不是去和老板见几次面就能全数确定的。只能是连续跟踪一两年时间,发现好像都对,大概率这个人还可以。

所以,姚志鹏介绍,他重仓的很多公司都是基于很长时间对企业家的跟踪。这需要对这个企业有判断。因为他始终认为,投资者投了钱,就是弱势群体。“跟借钱一样。借钱以前你很牛,别人都求你;一旦你投出去了,你肯定怕亏钱,你就是弱势群体了。”

过去五年最大的赢家就是五年前最大的偏见

姚志鹏认为,未来三年或五年获得受益的概率或者超额受益概率,不比在2015年看未来的时候,或者2016年未来受益概率更低,可能还会更好。但是投资上的困难在于,每个人都要自我更新,都要消除偏见。

他是2016年开始管理基金的。他那个时候眼睛里也是2015年以前那类股票、那种收益率。但后来事实证明,另外一批资产起来了,是从人们偏见之中走出来的。

他总结,过去五年最大的赢家就是五年前最大的偏见。

因此他认为,未来的收益无非是两种:

一种是现在人们有偏见的,甚至是行业没什么机会的。未来可能会发现行业还不错,公司又很好,而且起步估值极低,收益率会非常显著。

另一种是,现在人们的确没有偏见,产业趋势和公司趋势超出预期,用极强的景气去消化估值。

看好新能车、数字化、新消费等方向

姚志鹏认为,接下来比较大的机会肯定离不开新能源汽车、数字化、信息化。

信息化、数字化目前在对公方向上不是特别完善。去工厂里看,大量的数据还是在机械工业时代、传统工业时代,没有进入到信息产业时代。这里面蕴含巨大空间。

同时,新能源汽车肯定是人工智能先导性行业之一,其中包括数据的产生、对于价值数据的搜集,训练一个模拟司机,本身就是人工智能。

汽车电子也是他看好的。他认为,半导体周期差不多见顶了,为什么还有很多人看好,就是汽车的需求对汽车电子、整个电子行业的带动。

另外,新消费也是他关注的方向。年轻一代的消费越来越重要。但对品牌忠诚度在下降,对材质关注在上升,越来越返璞归真,在这个过程中要做一些逆趋势的事情。“不像以前,一个公司二十年不会变,感觉差不多买了,不涨就拿着不动,总能涨的。”他认为,未来这个行业变化会比以前大。

但姚志鹏也认为,新消费的特点就是很贵,因为大家对消费资产太着急了。所以现在买入很多消费股,会存在的情况是,最后赚的钱是这个公司从一个优秀公司变成一个伟大企业的钱,这个钱是不太好赚的。

风险提示: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基金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文中基金产品标的指数的历史涨跌幅不预示基金产品未来业绩表现。基金投资需谨慎。

姚志鹏:五年前最大的偏见造就最大的机会

2021-07-16 来源:华尔街见闻 关键词: 基金 投资 理财

姚志鹏,是一个典型的新时代的基金经理。乐观,积极,相信中国会长期向上,未来会有很多机会,也喜欢挖掘让自己激动的公司。

姚志鹏,是一个典型的新时代的基金经理。乐观,积极,相信中国会长期向上,未来会有很多机会,也喜欢挖掘让自己激动的公司。

他的精力也是真的很好,凌晨4点半起来赶飞机,从机场直奔会议室,舟车劳顿6个小时后,坐定下来就可以洋洋洒洒讲一个小时以上。

他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学院和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硕士学位。看问题的角度也很有趣,认为不可能把什么东西都像科学教科书一样整理出来:“真正学理科的人都知道,科学本身是经验,不是真理”。

不同于多数新生代基金经理的一点是,他是从实业转型到金融机构的。先后参与康宁公司等两家外资企业中国区的创业过程,更了解实业的经营过程。因此,他半开玩笑说,对企业家没有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

这让他带领团队坚持高频的调研,在他看来,没有躺赢的行业,所有行业都要重视人。没有一个绝对的公式,管理层符合就是好的,要用时间来验证。

他认为,在震荡的时候,还是有对于企业的精细化研究,有阿尔法的挖掘,才能跑赢。他更喜欢2019年或更早之前,市场没有什么机会,也不那么着急,每一个标的都能尽可能在舒服的价格上出手。

他有个口号,要买入市值、卖出梦想,买入价值、卖出成长。就是,要用价值估值买入一个成长股,然后当大家都以为这是一个改变世界的公司的时候,卖出,让别人去梦想超预期的钱。

他还有一个观点是,一辈子不能错过的机会不是那么多。过去几年,他也看空了白酒,黄金赛道新能源也是去年下半年才有了贝塔,但他的业绩也战胜很多重仓白酒的基金。他总结,没有一个赛道不能被错过,一定要赚自己懂的钱,对于市场认知度特别高的资产,别着急忙慌地建仓,市场波动是无处不在的。

2015年diss互联网的研究员

姚志鹏当研究员时的故事讲出来,大概可以说是一个“刺头”吧。

现在市场讲的能源革命,他2013、2014年做研究员时就在讲,当时还有研究员嘲笑他。

2014年,海外某品牌新能源车卖到五千辆的时候,姚志鹏发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还专门写了一个邮件,他说一个新的时代肯定来临了。

2015年的时候,姚志鹏吐槽互联网,“你们这是瞎炒,我们是看市盈率的,你们都没盈利。要照你们的估值体系,新能源、光伏里面有的公司都是几千亿、上万亿的,只要你们是合理的,我们就合理。但是我觉得你们不合理,我觉得差不多位置就得卖”。 

他还在内部直接表态,(某个股票市值)超过多少亿后,他对于判断后续表现无能为力。

选择代表未来的方向

姚志鹏强调,要找一个选择个股的套式,其实是很难的,因为不同行业有很多不同行业的特性。

在他看来,股票的影响因子是很多的。人们在决策的时候,必然不可能掌握全部信息。人们只能做到每次找几个认为关键的信息,然后希望通过这几个因子来推导股价未来可能的走向。但很不幸的是,关键因子是会变迁的。

每过一段时间,因为宏观环境、经济结构、市场风险等各种各样的变化,关键因子都会变化。历史上看,没有人能够及时把框架来回迁移,每次都精准抓住关键因子。

尤其是,他觉得机构投资者更多是看资料,去上市公司、上下游做尽调,这些做得再充分还是会有很多因子无法挖掘到,有些因子挖掘的成本信息挖掘的成本是非常高的。

所以,他决定索性不去做这个事情。

在他看来,投资就是概率游戏。他希望通过长期观察的因子做判断,希望这个判断的胜率是超过五成的,再往上提高。首先,要挣大钱,要在有大钱的地方挣钱,因此要找准长期行业空间特别大,代表未来生活方向的行业。

找到最能打胜仗的人

姚志鹏观察总结,过去一些年最重要的一些生活的变化,往往是投资上过去十几年最大的机会。

所以,他对团队有一个要求:要先研究未来会有哪些变化,先不要管这些方向上有没有上市公司。他要求团队每个人,在自己熟悉的领域,盯十个未来的(细分)方向。

他认为,要先选方向,才能进行有效的研究。因为一个人不可能同时懂三十个子行业,然后在其中同时进行自下而上的研究。人需要在一段时间里保持聚焦,才能真正深度“浸入”这个行业。

他进一步讲到,选择了行业后,就需要深度地沟通、跟踪数据,跟行业内人打成一片,研究到底这个行业是如何运行的、是如何赚钱的。

就要找到里面最凶狠的人,执行力最强的人。这这个行业大家最怕谁,哪个老板最恨,谁最不靠谱,也就知道谁是最后能赢的人。

在姚志鹏看来,实业是一个很残酷的市场,要在里面找到最后能打胜仗的人。

任何赛道、方法都要注重价格

找到了好的方向、能赢的人之后,第三点,也是姚志鹏觉得在这个时代最容易被大家忽略的重点,就是价格。

价格为什么重要?姚志鹏解释,在一百亿市值和两百亿市值,买同一个公司,如果中期判断对的,都是涨到一千亿,那么一个是五倍股,一个十倍股,收益倍率是不一样的。

这种情况有时也能接受。但反过来看,如果看错了,跌到退市,基金组合买到上限的情况下,在二百亿市值买的、和一百亿市值买的,对组合的影响,一个是亏二十亿,一个是亏十亿,这个差别就很大了。

所以姚志鹏认为,没有一个赛道,没有一个方法,是可以不看价格的。

景气度很重要

姚志鹏认为,A股的特点就是,长短期共振的时候是股票市场最好的机会,短期有业绩,长期有梦想,这个行业是最容易表现好的时候。

这个时候竞争格局可能没有那么重要,因为新兴行业快速增长,大家都不知道核心竞争要素,竞争优势要靠什么建立。这个阶段研究员、基金经理,刚开始就开“上帝视角”,谈能赚到多少利润,做到几千亿市值,对壁垒下结论,都是不靠谱的。

而且,他认为A股是很现实的。“如果买一个股票,三年不涨、五年不涨,最后一年涨十倍,(持有人很难接受)。持有人的资金属性,负债端全是短期的。从方法论角度来说,不能告诉持有人,你在这等吧,等五年不会挣钱,但是我保你十年挣大钱。”

这也是为什么,姚志鹏格外重视景气度在下半区的行业。

他对上半区的资产会较为谨慎,虽然有的也在景气趋势里面,至少还没证伪,股票兑现基本面,如果长期空间也不错,公司估值也合理,往往股票会表现不错。但是中枢下限的意义在于,他坚信:回归均值力量是法则的力量,上面的力量是惯性的力量,惯性随时可能会减弱,法则只会有节奏变化,它不会结束。他相信均值回归是自然界的法则。

所以,姚志鹏花大量时间在判断行业、判断公司。但是央行政策、海外新闻、突发行业性政策等,都不在他的预判框架之中。对这些,他会去应对,但是绝对不去预判。

这些影响因子确实会影响股价。他的方法是,用法则力量去对抗这类顾虑。他提到的自然界法则力量,就是均值回归。

同时,他会在景气度向上时,“且战且退”。因为在他看来,这时候就是用惯性在对抗法则,由于他的方法论里很多因子没有讨论,所以这时候就隐含着风险。

姚志鹏还提醒,要把握景气周期的级别,就是持续的时间有多长。

如果只有两个季度景气改善,这个错误率很高,时间窗口要求太窄,极容易有些扰动因素。而如果行业未来三年都是景气度上行的,这种决策相对来说会有很多的竞争格局、中观的一些观测指标,可能成功率比较高。

而且,景气度持续够长的时候,资本市场会慢慢认知行业的变化。市场是有阶段性偏见的,时间越久越容易消除偏见。

密集调研、反复验证管理层

姚志鹏认为,没有躺赢的行业。“一些投资者会说找好模式、好生意,还说巴菲特先生说的,要找傻子都能管好的企业。但是不说后半句,巴菲特老爷子也想找好管理层。”

姚志鹏讲到,很多人在躺平模式上举的最经典的例子是高端白酒,但是他觉得这是拿三五年的股价走势和短期的景气度说事。

“1949年之前中国人是不喝高度白酒的,亚洲其他文化圈低度白酒都是中国影响的。1949年之后中国开始有喝高度白酒的特点,最出圈、最高端的白酒是一直在动态变化的。”

他认为,某些头部品牌为什么如今这么重要,不是躺赢得来的,是十几年前关键时刻那一任管理层,对于意见领袖的全面营销,“否则现在就是高端土特产”。

姚志鹏表示,人是最重要的,所有行业都要重视人。之前与人探讨成功的企业家有哪些要素,他也提炼了几点,但是那些都是后验的。

他始终认为,没有一个绝对的公式,去挨个对照,符合这几个条件这个公司可以投资。尤其是,他认为,证券行业研究员或基金经理很多人从业经验不算长,金融行业整体是比较单纯的,所以去跟实业里最精英的各地上市公司的董事长去交流,“说相个面就知道行不行,如果真的有这么决断,还是比较天真的”。

姚志鹏的方法是,靠密集调研。他对团队强调的就是积累。“总是不见他,对他的判断也不会准。”

他要求,要见管理层,也要见同行、上下游、竞争对手。而且要用时间来验证。

“今年和他聊,他跟你讲未来市场的判断,他要怎么做。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发现他真的这么做,做到了,而且他判断真是对的。而不是上半年告诉你未来会向A演进,下半年告诉你不对,他思考升级了,未来向B演进。A和B是相反两个方向。如果老板战略每几个月飘移一次,说明他没看到未来。即使未来就是A,也能执行力和团队不行。企业家不是思想家,企业家还要落地,不仅是自己行、懂,还得自己能干出来,要带团队往上干。”

还有一点是,企业家做企业的目的很重要。有的企业老板最后目的不是为了赚钱,真的希望小小地改变世界。姚志鹏认为,这样的人才会长期主义。 

综上种种,都不是去和老板见几次面就能全数确定的。只能是连续跟踪一两年时间,发现好像都对,大概率这个人还可以。

所以,姚志鹏介绍,他重仓的很多公司都是基于很长时间对企业家的跟踪。这需要对这个企业有判断。因为他始终认为,投资者投了钱,就是弱势群体。“跟借钱一样。借钱以前你很牛,别人都求你;一旦你投出去了,你肯定怕亏钱,你就是弱势群体了。”

过去五年最大的赢家就是五年前最大的偏见

姚志鹏认为,未来三年或五年获得受益的概率或者超额受益概率,不比在2015年看未来的时候,或者2016年未来受益概率更低,可能还会更好。但是投资上的困难在于,每个人都要自我更新,都要消除偏见。

他是2016年开始管理基金的。他那个时候眼睛里也是2015年以前那类股票、那种收益率。但后来事实证明,另外一批资产起来了,是从人们偏见之中走出来的。

他总结,过去五年最大的赢家就是五年前最大的偏见。

因此他认为,未来的收益无非是两种:

一种是现在人们有偏见的,甚至是行业没什么机会的。未来可能会发现行业还不错,公司又很好,而且起步估值极低,收益率会非常显著。

另一种是,现在人们的确没有偏见,产业趋势和公司趋势超出预期,用极强的景气去消化估值。

看好新能车、数字化、新消费等方向

姚志鹏认为,接下来比较大的机会肯定离不开新能源汽车、数字化、信息化。

信息化、数字化目前在对公方向上不是特别完善。去工厂里看,大量的数据还是在机械工业时代、传统工业时代,没有进入到信息产业时代。这里面蕴含巨大空间。

同时,新能源汽车肯定是人工智能先导性行业之一,其中包括数据的产生、对于价值数据的搜集,训练一个模拟司机,本身就是人工智能。

汽车电子也是他看好的。他认为,半导体周期差不多见顶了,为什么还有很多人看好,就是汽车的需求对汽车电子、整个电子行业的带动。

另外,新消费也是他关注的方向。年轻一代的消费越来越重要。但对品牌忠诚度在下降,对材质关注在上升,越来越返璞归真,在这个过程中要做一些逆趋势的事情。“不像以前,一个公司二十年不会变,感觉差不多买了,不涨就拿着不动,总能涨的。”他认为,未来这个行业变化会比以前大。

但姚志鹏也认为,新消费的特点就是很贵,因为大家对消费资产太着急了。所以现在买入很多消费股,会存在的情况是,最后赚的钱是这个公司从一个优秀公司变成一个伟大企业的钱,这个钱是不太好赚的。

风险提示: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基金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文中基金产品标的指数的历史涨跌幅不预示基金产品未来业绩表现。基金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