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相关基金

更多

相关资讯

嘉实动态

投资课:震荡市投资怎么做?平衡投资大师胡涛这样说

字体大小:

2021年初以来,市场震荡不断,唯一不变的可能就是变化本身。新能源、白酒、有色……多个板块你方唱罢我登场,但是没有谁走的一帆风顺,调整、震荡都是常态。

这样的市场该如何投资?

不妨参考一下有长期社保基金管理经验,曾获2018年度三年贡献社保表彰的平衡投资大师——胡涛先生的观点。

Q1:热点切换迅速,各大板块怎么看?

新能车方面,汽车芯片短缺影响了传统车的销售,芯片解决能力较强的新能源车占据了一定优势,因此销售情况好于传统汽车。此外,由于电池行业扩展较快,各大企业为了占据汽车电池最大份额,集中扩产电池,造成了上游资源紧缺。但是究竟下游有没有那么好的需求,我认为现在还是一个未知数,电池的利润率是有压力的,很难转嫁到下游。

光伏下游需求也是一个平衡增长,并不是一个非常快速的爆发增长,但是我们看到中游的环节,硅片扩张的非常快,各企业都对此有很强的信心,加之上游的硅料本来就是过剩的,造成了井喷,中游自然的利润率压力也非常大,这些都是潜在的风险点。

消费板块出现一定调整是比较合理的,以消费为例,今年可以看到,由于社区团购对传统的超市的压力比较显著,很多的大众消费品受到渠道的冲击还是比较大的,所以是家可以看到很多的消费龙头表现都不好。白酒也是,过去五年的提价周期到现在也接近尾声,一些大市值个股单靠提价也是增长乏力,跌是有其合理性的。但是相对来说,确实也有一些消费还是不错的,包括像我们看到白酒的全国化进程还没有结束,靠销量增长是有机会的。

医药板块方面,靠渠道利润比较丰厚的高端的耗材,仿制药受到带量采购政策的影响,下跌是比较合理的,但是相对来说,医疗服务、创新药服务的CRO,高端器械他们没有受到影响,他们可能会随着市场情绪跌下来,我认为这种时候就是买入的时点。大家可以回顾一下18年的医药板块,尽管当时受影响较大,好公司依然可以慢慢地创出新高。

Q2:今年投资很难,应该怎么配置?
我个人的想法是坚守优质企业,不会做风格的漂移,不会因为某些公司涨价了,我们就去买它们。我们会坚持投资长期看好的优质标的,我相信只有在回调的时候坚守才可以收获未来的回报。

回顾今年的结构性行情,我们可以看到它更多是体现在通胀的主题上。上半年通胀上升,材料上涨,成本上涨,对大部分的优质企业都是压力,但我认为好的公司在压力过了之后是很容易回归到正常的轨道上的。

我个人认为这个周期可能在四季度或者明年初就结束了,这段时间的投资一定要忍受住这个痛苦。投资就是拼的耐心和定力,你选择的优质标的,不一定每时每刻都表现的那么好。

Q3:怎样找出您说的优质企业呢?
首先这个公司要有非常好的历史业绩,从历史上看主业比较突出,一直保持比较好的净资产回报率,并且能带给投资者比较好的现金流的回报。

另一个就是要有比较深的护城河,核心竞争力要非常的突出,这样才能在未来仍然在行业中能够处于领先的地位,而且不断的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

需要说明的是,我认为的优质公司与蓝筹是有一定区别的,主要体现在比较好的成长空间、好的现金流、长期确定的稳定增长。我们在资本市场中一定要买那些有成长性的公司,才可以长期取得好的回报。

Q4:从宏观层面来看,未来市场如何?
我觉得中国的政策,公司的基本面,各方面未来应该是相对向好的,我对后面的市场整体还是偏乐观的。

回顾上半年,大家普遍感受的就是通胀的压力比较大,特别是股票市场。大家可以看到,涨的好的行业和公司都集中在上游,比如大宗原材料,后疫情时代需求很快复苏,但是供应端产能跟不上,特别是国外很多产能恢复较慢。另外产业链也因为疫情中断,海运费上涨的比较多,造成的价格上升比较多。从中报可以看到,很多的上市公司,特别是中下游的制造业毛利率压力比较大,下降比较多。今年大部分的上市公司都业绩都是有压力的,因此我们看到沪深300上半年到现在也是跌的比较多,主要就是来自于成本压力。

此外,上半年的货币政策也不是特别的宽松,由于19、20年货币一直处于比较宽松的状态,上半年谈的更多的是怎么转弯、怎么回归到常态。所以我觉得上半年市场确实是有压力的。

但是往后看,市场的机会会逐渐显现。我们看到上游很多的产业链已经开始扩产,在价格维持高位的情况下,很多上游企业的利润还是比较丰厚的,这也会促进他们去扩产。

Q5:展望后市,A股整体怎么看?
下半年四季度往后看,我对A股市场还是偏乐观的,主要因为利润率有提升,通胀压力会慢慢降下来,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还有一个更大的空间,这块都是对市场有利的。

我做了12年的投资,市场只有两年的大熊市,其他年份都有不错的机会,结构性机会还是很多的,很多的优质公司都是可以选择的。随着我们进入经济结构转型,过去的投资驱动转向创新的科技驱动,消费升级、医疗服务、高端器械设备进口替代等多个方面都有较好的空间。

Q6:港股方面怎么看?
港股的外资的资金量比较大,如果说中国的海外关系有一些变化的话,资金的撤离对大市场还是有一些影响的。另外一方面,港股的公司的结构上,大型互联网公司还是占的权重比较大,这些公司我认为有一些风险,存在一些垄断问题,一些监管方面的压力,包括公司的长期的竞争力,因此像去年我发新基金时,很多资金南下的时候我也没有去配置,现在来看风险确实也暴露出来了。

我认为其实A股中小市值的好公司更多一些,我的组合中基本上还是以A股为主,目前来看,我个人在港股之中还没有找出特别优秀的公司,当然如果找到我也会做一些配置。

风险提示:基金投资需谨慎。投资人应当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特别是特有风险,并根据自身投资目的、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是否和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谨慎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或本金不受损失。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业绩,其他基金业绩不构成本基金业绩的保证。

投资课:震荡市投资怎么做?平衡投资大师胡涛这样说

2021-09-03 来源:嘉实基金 关键词: 基金 投资 理财

2021年初以来,市场震荡不断,唯一不变的可能就是变化本身。新能源、白酒、有色……多个板块你方唱罢我登场,但是没有谁走的一帆风顺,调整、震荡都是常态。

2021年初以来,市场震荡不断,唯一不变的可能就是变化本身。新能源、白酒、有色……多个板块你方唱罢我登场,但是没有谁走的一帆风顺,调整、震荡都是常态。

这样的市场该如何投资?

不妨参考一下有长期社保基金管理经验,曾获2018年度三年贡献社保表彰的平衡投资大师——胡涛先生的观点。

Q1:热点切换迅速,各大板块怎么看?

新能车方面,汽车芯片短缺影响了传统车的销售,芯片解决能力较强的新能源车占据了一定优势,因此销售情况好于传统汽车。此外,由于电池行业扩展较快,各大企业为了占据汽车电池最大份额,集中扩产电池,造成了上游资源紧缺。但是究竟下游有没有那么好的需求,我认为现在还是一个未知数,电池的利润率是有压力的,很难转嫁到下游。

光伏下游需求也是一个平衡增长,并不是一个非常快速的爆发增长,但是我们看到中游的环节,硅片扩张的非常快,各企业都对此有很强的信心,加之上游的硅料本来就是过剩的,造成了井喷,中游自然的利润率压力也非常大,这些都是潜在的风险点。

消费板块出现一定调整是比较合理的,以消费为例,今年可以看到,由于社区团购对传统的超市的压力比较显著,很多的大众消费品受到渠道的冲击还是比较大的,所以是家可以看到很多的消费龙头表现都不好。白酒也是,过去五年的提价周期到现在也接近尾声,一些大市值个股单靠提价也是增长乏力,跌是有其合理性的。但是相对来说,确实也有一些消费还是不错的,包括像我们看到白酒的全国化进程还没有结束,靠销量增长是有机会的。

医药板块方面,靠渠道利润比较丰厚的高端的耗材,仿制药受到带量采购政策的影响,下跌是比较合理的,但是相对来说,医疗服务、创新药服务的CRO,高端器械他们没有受到影响,他们可能会随着市场情绪跌下来,我认为这种时候就是买入的时点。大家可以回顾一下18年的医药板块,尽管当时受影响较大,好公司依然可以慢慢地创出新高。

Q2:今年投资很难,应该怎么配置?
我个人的想法是坚守优质企业,不会做风格的漂移,不会因为某些公司涨价了,我们就去买它们。我们会坚持投资长期看好的优质标的,我相信只有在回调的时候坚守才可以收获未来的回报。

回顾今年的结构性行情,我们可以看到它更多是体现在通胀的主题上。上半年通胀上升,材料上涨,成本上涨,对大部分的优质企业都是压力,但我认为好的公司在压力过了之后是很容易回归到正常的轨道上的。

我个人认为这个周期可能在四季度或者明年初就结束了,这段时间的投资一定要忍受住这个痛苦。投资就是拼的耐心和定力,你选择的优质标的,不一定每时每刻都表现的那么好。

Q3:怎样找出您说的优质企业呢?
首先这个公司要有非常好的历史业绩,从历史上看主业比较突出,一直保持比较好的净资产回报率,并且能带给投资者比较好的现金流的回报。

另一个就是要有比较深的护城河,核心竞争力要非常的突出,这样才能在未来仍然在行业中能够处于领先的地位,而且不断的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

需要说明的是,我认为的优质公司与蓝筹是有一定区别的,主要体现在比较好的成长空间、好的现金流、长期确定的稳定增长。我们在资本市场中一定要买那些有成长性的公司,才可以长期取得好的回报。

Q4:从宏观层面来看,未来市场如何?
我觉得中国的政策,公司的基本面,各方面未来应该是相对向好的,我对后面的市场整体还是偏乐观的。

回顾上半年,大家普遍感受的就是通胀的压力比较大,特别是股票市场。大家可以看到,涨的好的行业和公司都集中在上游,比如大宗原材料,后疫情时代需求很快复苏,但是供应端产能跟不上,特别是国外很多产能恢复较慢。另外产业链也因为疫情中断,海运费上涨的比较多,造成的价格上升比较多。从中报可以看到,很多的上市公司,特别是中下游的制造业毛利率压力比较大,下降比较多。今年大部分的上市公司都业绩都是有压力的,因此我们看到沪深300上半年到现在也是跌的比较多,主要就是来自于成本压力。

此外,上半年的货币政策也不是特别的宽松,由于19、20年货币一直处于比较宽松的状态,上半年谈的更多的是怎么转弯、怎么回归到常态。所以我觉得上半年市场确实是有压力的。

但是往后看,市场的机会会逐渐显现。我们看到上游很多的产业链已经开始扩产,在价格维持高位的情况下,很多上游企业的利润还是比较丰厚的,这也会促进他们去扩产。

Q5:展望后市,A股整体怎么看?
下半年四季度往后看,我对A股市场还是偏乐观的,主要因为利润率有提升,通胀压力会慢慢降下来,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还有一个更大的空间,这块都是对市场有利的。

我做了12年的投资,市场只有两年的大熊市,其他年份都有不错的机会,结构性机会还是很多的,很多的优质公司都是可以选择的。随着我们进入经济结构转型,过去的投资驱动转向创新的科技驱动,消费升级、医疗服务、高端器械设备进口替代等多个方面都有较好的空间。

Q6:港股方面怎么看?
港股的外资的资金量比较大,如果说中国的海外关系有一些变化的话,资金的撤离对大市场还是有一些影响的。另外一方面,港股的公司的结构上,大型互联网公司还是占的权重比较大,这些公司我认为有一些风险,存在一些垄断问题,一些监管方面的压力,包括公司的长期的竞争力,因此像去年我发新基金时,很多资金南下的时候我也没有去配置,现在来看风险确实也暴露出来了。

我认为其实A股中小市值的好公司更多一些,我的组合中基本上还是以A股为主,目前来看,我个人在港股之中还没有找出特别优秀的公司,当然如果找到我也会做一些配置。

风险提示:基金投资需谨慎。投资人应当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特别是特有风险,并根据自身投资目的、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是否和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谨慎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或本金不受损失。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业绩,其他基金业绩不构成本基金业绩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