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投资
嘉实将养老金业务定位为长期战略业务,深度涉足包括主权财富和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业/职业年金、养老目标基金在内的三大养老业务 养老投资主页 |
---|
3月9日,上证综指从3303.71点到3147.68点再到3256.39点,时隔490天,上证综指又来到3300点以下。但是,长期价值始于长期视角,我们依然坚定看好A股中长期表现。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2年3月9日
姚志鹏 嘉实成长风格投资总监
结构性机会正在孕育,长期仍然更看好新兴成长
受地缘冲突等相关因素影响,原油价格持续上涨,通胀预期及货币政策收缩压力加大,导致避险情绪升温,进而带动全球主要股市全面下跌。
但根据长期供需和历史经验来看,现阶段大宗商品的暴涨更多是由情绪所催化,未来如果冲突趋缓,则有可能快速回落。
客观地讲,中国的宏观经济大概率正处在经济底部、信用周期逐步向上的阶段,结构性的机会正在孕育。
而落实到具体的方向选择上,我们仍然看好新兴成长方向。当前“稳增长”的导向对整个经济增长的下限做出了保障,但“稳增长”并不意味着对过去的简单重复,未来经济增长还是要依靠新兴产业的产业周期上行以及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不断提升。经历近期调整以后,真正有业绩兑现的成长方向,比如电动车、军工、新型消费等等,一方面业绩增长趋势依然占优,另一方面估值也出现了很高的性价比。
张金涛 嘉实价值风格投资总监
市场整体下行风险不大,低估值非热门赛道及港股值得关注
当前市场的最大变量实际上就是国际地缘政治的一些事件,这些事件一方面影响了海外资金的风险偏好;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些通胀风险的上升。
经过几轮的估值回调,前期跌幅较大的个股目前已经没有太多的下跌空间了,不建议大家杀跌,后续需要密切关注国际局势的发展,如果近期的事件结束的相对较快,对市场的影响是有望较快消除的。
展望全年,经过2019到2021的3年牛市,2022年的市场大概率会延续一个震荡的态势,一些比较拥挤的赛道、高估值的个股可能会面临比较明显的调整,同时一部分估值低、市场关注度较低的赛道可能会重新获得投资者的青睐。
此外,我们认为2022年港股有很大概率跑赢A股。一方面,过去三年港股都是明显跑输A股的,估值调整的比较到位;另外一方面,在行业构成上,港股中低估值以及稳经济相关的行业比重也相对更重一些,值得重点关注。
谭丽 嘉实价值风格投资总监
短期不确定性增加,但为长钱提供入场点
经历过之前几年大幅的上涨之后,去年和今年确实还是有一定的压力。但今年比去年好一点的是,我觉得经济是有希望企稳回升的,因为市场交易的是个预期,当经济真正的触底之后,资本市场实际上已经提前反映了,从这点上我们可以乐观一些。从结构上,我们觉得有一些高估值的资产,还是要比较谨慎的。当然也有一部分资产已经提前着陆了,可以算得出未来它的预期收益率,这部分资产有希望贡献收益的,所以2022年整体还是分化较大的市场。
配置的结构思路上来看,一方面在大盘的价值偏向以银行地产为代表的资产,我们觉得是有绝对收益的空间;同时我们也觉得一些中小的制造业个股上机会是很多的,这类资产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调整,逐渐的就进入了可投资的视野。
港股方面,我认为港股会领先于A股企稳,如果A股能够企稳,港股会更早企稳,如果A股继续下跌,港股可能已经跌的差不多了,从经验上来看,港股一般会领先A股大概半年左右的时间。
王茜 嘉实大养老板块首席投资官
全球风险类资产承压,A股长期会好于其他国家
从全球角度而言,滞涨格局愈发明显,需要客观认识到的一点是:这种格局下,对于全球风险类资产都会产生一定的压力。
对A股市场来说,基本面上经济环境相对稳定,货币政策阶段性宽松,我们认为会好于其他主要国家的表现,但中短期也会在估值层面受到一定的压力。
常蓁 嘉实平衡风格投资总监
市场趋于回归和再平衡,重点关注三类投资机会
开年以来,在各种各样的外界因素影响下,市场整体波动较大,客观地讲,其中很多的因素确实很难去预判。整体来看,今年的市场与去年和前年的市场情况有所不同,不太可能会再出现热门赛道只看趋势、不看估值的上涨,更多的会是回归和再平衡。
我个人会重点关注这三类机会:第一类是稳增长的主线下,一些过去在底部的行业和公司的反转;第二类是壁垒足够强,竞争优势足够明显、能够真正穿越周期的优质公司,经过过去一年的估值的消化和调整以后,我们认为今年如果拉到全年来看还是会有一定的机会的;第三类是在高景气、高成长的行业中,我们认为其中也有一些细分行业值得关注,会去寻找其中增速可观且估值相对合理的个股。
肖觅 嘉实大周期研究总监
对市场并不悲观,市场“错杀”的股票中机会丰富
我们对市场并不悲观。在过去几年里,市场处于一个我们称之为“结构性机会”驱动的状态下,实际上有一批股票,包括港股都是在过去几年中被系统性地忽视的,无论从关注度、成交量、从我们讲的绝对估值PB的角度来看,都是处于一个历史级别的底部。事实上,从基本面的稳定性和对股东的价值创造角度来看,这批股票很明显是存在被错杀的情况的。
从逻辑上来讲,我不认为我们应该越跌越悲观,尽管国际局势有波动,但对于大部分行业来讲,它的基本面不会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出现突变,用通俗的话来说,在基本面没有重大变化的前提下,如果我们在下跌之前是看好一个行业的,那么下跌之后估值空间更加充分,我们为什么要放弃看好它?
关于港股市场,我认为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它仍然会是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重要窗口,同时它又具备一批A股、美股都没有的特殊标的,这方面的投资机会可以说是很大的。
吴越 嘉实大消费研究总监
估值风险释放,消费与农业两大板块值得重点配置
经过长时间的调整后,大部分消费公司的估值风险已经释放,部分方向的定价回到历史低位水平,同时在A股景气轮动+行业比较方法论的带动下,主流机构选择抱团在少数高景气赛道上,在过去的一年中大量减持消费,消费行业的密集持仓风险也得到了极大的缓解。经过自下而上的谨慎研究,我们认为2022年消费基本面和业绩有望迎来反转,在中低估值+中低持仓的背景下,今年的消费投资胜率值得期待,有望再次成为热点投资方向。
此外,农业也会是具备重要战略配置价值的方向,按历史盈利中枢去测算,农业目前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其中的种业和养殖板块都是从预期转向真正拐点的重要年份。
王贵重 嘉实大科技研究总监
坚定信念,相信时代的大趋势
我认为投资中还是要关注符合时代的大趋势。中国最大的趋势是什么?我认为依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而个人借助这个大势,并且投身其中,才能得到最大的个人价值实现。
展望将来,制造业的从大到强(从组装到精密零部件、半导体), 以及能源的制造业化(新能源),提效率必须的数字化产业,都无疑是我们要坚持的议题。
风险是涨出来的,机会是跌出来的,像大家有比较多争议的互联网,其实隐含更多的悲观预期,实际已经具备了很好的性价比。
我们是一个缺资源的国家,但我们成为了一个擅长做制造业的国家,历史上瓷器丝绸的成功充分印证了中华民族在制造业上的巨大禀赋。我们始终坚信,前途虽远,行则必至。
*风险提示: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基金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文中基金产品标的指数的历史涨跌幅不预示基金产品未来业绩表现。基金投资需谨慎。
困难与曙光:嘉实基金经理的研判和展望
2022-03-10 来源:嘉实基金 关键词: 基金 投资 理财
长期价值始于长期视角,我们依然坚定看好A股中长期表现。
3月9日,上证综指从3303.71点到3147.68点再到3256.39点,时隔490天,上证综指又来到3300点以下。但是,长期价值始于长期视角,我们依然坚定看好A股中长期表现。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2年3月9日
姚志鹏 嘉实成长风格投资总监
结构性机会正在孕育,长期仍然更看好新兴成长
受地缘冲突等相关因素影响,原油价格持续上涨,通胀预期及货币政策收缩压力加大,导致避险情绪升温,进而带动全球主要股市全面下跌。
但根据长期供需和历史经验来看,现阶段大宗商品的暴涨更多是由情绪所催化,未来如果冲突趋缓,则有可能快速回落。
客观地讲,中国的宏观经济大概率正处在经济底部、信用周期逐步向上的阶段,结构性的机会正在孕育。
而落实到具体的方向选择上,我们仍然看好新兴成长方向。当前“稳增长”的导向对整个经济增长的下限做出了保障,但“稳增长”并不意味着对过去的简单重复,未来经济增长还是要依靠新兴产业的产业周期上行以及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不断提升。经历近期调整以后,真正有业绩兑现的成长方向,比如电动车、军工、新型消费等等,一方面业绩增长趋势依然占优,另一方面估值也出现了很高的性价比。
张金涛 嘉实价值风格投资总监
市场整体下行风险不大,低估值非热门赛道及港股值得关注
当前市场的最大变量实际上就是国际地缘政治的一些事件,这些事件一方面影响了海外资金的风险偏好;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些通胀风险的上升。
经过几轮的估值回调,前期跌幅较大的个股目前已经没有太多的下跌空间了,不建议大家杀跌,后续需要密切关注国际局势的发展,如果近期的事件结束的相对较快,对市场的影响是有望较快消除的。
展望全年,经过2019到2021的3年牛市,2022年的市场大概率会延续一个震荡的态势,一些比较拥挤的赛道、高估值的个股可能会面临比较明显的调整,同时一部分估值低、市场关注度较低的赛道可能会重新获得投资者的青睐。
此外,我们认为2022年港股有很大概率跑赢A股。一方面,过去三年港股都是明显跑输A股的,估值调整的比较到位;另外一方面,在行业构成上,港股中低估值以及稳经济相关的行业比重也相对更重一些,值得重点关注。
谭丽 嘉实价值风格投资总监
短期不确定性增加,但为长钱提供入场点
经历过之前几年大幅的上涨之后,去年和今年确实还是有一定的压力。但今年比去年好一点的是,我觉得经济是有希望企稳回升的,因为市场交易的是个预期,当经济真正的触底之后,资本市场实际上已经提前反映了,从这点上我们可以乐观一些。从结构上,我们觉得有一些高估值的资产,还是要比较谨慎的。当然也有一部分资产已经提前着陆了,可以算得出未来它的预期收益率,这部分资产有希望贡献收益的,所以2022年整体还是分化较大的市场。
配置的结构思路上来看,一方面在大盘的价值偏向以银行地产为代表的资产,我们觉得是有绝对收益的空间;同时我们也觉得一些中小的制造业个股上机会是很多的,这类资产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调整,逐渐的就进入了可投资的视野。
港股方面,我认为港股会领先于A股企稳,如果A股能够企稳,港股会更早企稳,如果A股继续下跌,港股可能已经跌的差不多了,从经验上来看,港股一般会领先A股大概半年左右的时间。
王茜 嘉实大养老板块首席投资官
全球风险类资产承压,A股长期会好于其他国家
从全球角度而言,滞涨格局愈发明显,需要客观认识到的一点是:这种格局下,对于全球风险类资产都会产生一定的压力。
对A股市场来说,基本面上经济环境相对稳定,货币政策阶段性宽松,我们认为会好于其他主要国家的表现,但中短期也会在估值层面受到一定的压力。
常蓁 嘉实平衡风格投资总监
市场趋于回归和再平衡,重点关注三类投资机会
开年以来,在各种各样的外界因素影响下,市场整体波动较大,客观地讲,其中很多的因素确实很难去预判。整体来看,今年的市场与去年和前年的市场情况有所不同,不太可能会再出现热门赛道只看趋势、不看估值的上涨,更多的会是回归和再平衡。
我个人会重点关注这三类机会:第一类是稳增长的主线下,一些过去在底部的行业和公司的反转;第二类是壁垒足够强,竞争优势足够明显、能够真正穿越周期的优质公司,经过过去一年的估值的消化和调整以后,我们认为今年如果拉到全年来看还是会有一定的机会的;第三类是在高景气、高成长的行业中,我们认为其中也有一些细分行业值得关注,会去寻找其中增速可观且估值相对合理的个股。
肖觅 嘉实大周期研究总监
对市场并不悲观,市场“错杀”的股票中机会丰富
我们对市场并不悲观。在过去几年里,市场处于一个我们称之为“结构性机会”驱动的状态下,实际上有一批股票,包括港股都是在过去几年中被系统性地忽视的,无论从关注度、成交量、从我们讲的绝对估值PB的角度来看,都是处于一个历史级别的底部。事实上,从基本面的稳定性和对股东的价值创造角度来看,这批股票很明显是存在被错杀的情况的。
从逻辑上来讲,我不认为我们应该越跌越悲观,尽管国际局势有波动,但对于大部分行业来讲,它的基本面不会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出现突变,用通俗的话来说,在基本面没有重大变化的前提下,如果我们在下跌之前是看好一个行业的,那么下跌之后估值空间更加充分,我们为什么要放弃看好它?
关于港股市场,我认为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它仍然会是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重要窗口,同时它又具备一批A股、美股都没有的特殊标的,这方面的投资机会可以说是很大的。
吴越 嘉实大消费研究总监
估值风险释放,消费与农业两大板块值得重点配置
经过长时间的调整后,大部分消费公司的估值风险已经释放,部分方向的定价回到历史低位水平,同时在A股景气轮动+行业比较方法论的带动下,主流机构选择抱团在少数高景气赛道上,在过去的一年中大量减持消费,消费行业的密集持仓风险也得到了极大的缓解。经过自下而上的谨慎研究,我们认为2022年消费基本面和业绩有望迎来反转,在中低估值+中低持仓的背景下,今年的消费投资胜率值得期待,有望再次成为热点投资方向。
此外,农业也会是具备重要战略配置价值的方向,按历史盈利中枢去测算,农业目前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其中的种业和养殖板块都是从预期转向真正拐点的重要年份。
王贵重 嘉实大科技研究总监
坚定信念,相信时代的大趋势
我认为投资中还是要关注符合时代的大趋势。中国最大的趋势是什么?我认为依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而个人借助这个大势,并且投身其中,才能得到最大的个人价值实现。
展望将来,制造业的从大到强(从组装到精密零部件、半导体), 以及能源的制造业化(新能源),提效率必须的数字化产业,都无疑是我们要坚持的议题。
风险是涨出来的,机会是跌出来的,像大家有比较多争议的互联网,其实隐含更多的悲观预期,实际已经具备了很好的性价比。
我们是一个缺资源的国家,但我们成为了一个擅长做制造业的国家,历史上瓷器丝绸的成功充分印证了中华民族在制造业上的巨大禀赋。我们始终坚信,前途虽远,行则必至。
*风险提示: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基金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文中基金产品标的指数的历史涨跌幅不预示基金产品未来业绩表现。基金投资需谨慎。